首頁>>胃腸肝膽科>> 衛教資訊 | 阿米巴性痢疾

多數阿米巴痢疾發作都是慢慢、持續,偶會見到爆發性的病例,突然發高燒、嚴重腹痛、與腹膜炎、敗血症相似。

此類嚴重病況多見於抵抗力不佳、或是小孩、孕婦和 ...首頁>>胃腸肝膽科>>衛教資訊阿米巴原蟲感染、痢疾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王蒼恩「醫師!這陣子我爸爸好像還不錯,是不是再幫他照個超音波?」看看病歷,距上次檢查時間也有三個多月了,健保局應該不會有意見吧?說實在,真是有些訝異。

肝臟理有那麼大的腫瘤,還是存活了如此時間,過的好似不錯。

記得這個患者三四個月前,在其女兒陪伴來就診時,一幅枯槁消瘦樣,就如醫護人員口中的癌症惡體質般。

果然從其攜帶來的超音波檢查報告,電腦斷層攝影片子,可見到一個近乎十公分的腫瘤盤據在肝臟裡,腫瘤中間呈現大片的壞死。

患者主述過去有B型肝炎病史,近一個多月來,胃口不佳,體重減輕了五公斤,偶有著輕微發燒。

病史加上這些檢查證據,令人直覺就臆斷是惡性腫瘤,肝癌的診斷八九不離十。

與家屬討論了一陣,他們決定鄉下老家療養,安享餘日。

據說回中部,再經幾所大醫院檢查,也告知可能是罕見表現的惡性腫瘤,所剩時日應不多,病人與家屬更是傷心,決定順其自然,回家鄉安養。

料不到幾個月病況似乎停滯,就回來複檢。

當超音波探頭置放到患者腹部檢視時,包括自己,不禁讓看過他的幾個醫師都糗大了。

所謂的腫瘤,仍然在肝臟裡,不過變成囊泡狀,有著薄薄的壁層,裡頭滿滿是濃稠回音的液體,有如外傷的血腫。

看到此時,不得不考慮原本的腫瘤或許是個罕見的膿瘍,有著少見的病原,該不會是阿米巴肝膿瘍吧?爾後的檢查證實了這個新臆斷,患者再接受治療後,快速的痊癒。

難以置信在治療後,短短的一個月,患者體重增加了六公斤。

「怎麼可能?阿米巴疾病不是都是在落後國家才見的到的疾病,台灣還有嗎?」聽到有這樣病例的實習醫師驚訝的問著。

的確阿米巴原蟲導致疾病多見於落後地區衛生條件不佳的國家。

多年前在台灣還是相當常見的疾病,老一輩的醫師幾乎人人見過。

但年輕的一代,絕多數人都僅在課堂上認識到這疾病。

但是現代的台灣還是有著這類的病例存在著,只不過不多見就是。

阿米巴原蟲的感染又稱之為為阿米巴病(ameobiasis),其主要感染發病的器官在腸胃道,尤其是大腸受到痢疾阿米巴原蟲的感染後,曾有不同的臨床表徵出現,從無症狀的帶原者、慢性輕微腹瀉,到爆發性的痢疾都有可能。

阿米巴痢疾目前是列為我國之法定傳染病。

阿米巴感染後也可能穿透腸壁進入血液或淋巴循環而造成肝膿瘍、肺膿瘍、腦膿瘍或皮膚膿瘍等腸道外的感染。

以上提到的病人就是最佳例子。

其實阿米巴算是一種原蟲類寄生蟲。

已知的阿米巴原蟲約共有七種,然而僅有Entamoebahistolytica會造成人類的罹病。

這些原蟲臨床觀察分類主要是以形態為依據,以成熟囊體內核的數目區分。

但是病原性E.histolytica,和無病原性E.dispar,形態上不易區分,必要時須以異構晦電泳圖譜分析(zymodemes)來鑑定。

而根據流行病學上的研究,阿米巴痢疾發生世界各地,但以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

世界衛生組織曾估計全球的盛行率約為10.0-12.0%。

在臺灣,過去也是流性地區,除了偏遠地區以外,中部的彰化、南投、雲林也曾是阿米巴痢疾的高感染地區。

近年除仍有些偏遠的地區,精神療養機構與學校,還有流行性事例外,並無大規模發病紀錄,但零星、輕微的地區性感染還是存在,在某地區以血清檢查就可發現有過阿米巴感染的比率在8.0%至15.2%之間。

1990年間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曾檢驗1,001位役男血清,陽性率僅有1.1%,一般大眾也應相去不遠。

感染到阿米巴原蟲後臨床上可分成三種類型:(一)、無症狀囊體帶原者:原蟲在腸道內維持共生的狀態,不具侵入性,或造成疾病。

有學者認為這是感染到無病原性之痢疾阿米巴原蟲,也有可能是宿主的因素。

無症狀的帶原者每天可排出數百萬個原蟲,而形成主要的感染源。

(二)、腸道型阿米巴痢疾:感染的部位主要還是在腸道、尤其是大腸,引起下痢、常會併發血便、腹痛、發燒等症狀。

多數阿米巴痢疾發作都是慢慢、持續,偶會見到爆發性的病例,突然發高燒、嚴重腹痛、與腹膜炎、敗血症相似。

此類嚴重病況多見於抵抗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