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該有的了解 | 過 動 症家長

家長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該有的了解. 精神科楊品珍助理教授(95年9月). 研究顯示,幼兒期徵狀的嚴重程度和症狀持續的時間,可以決定哪些孩子會是此症的長期 ...家長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該有的了解精神科 楊品珍助理教授(95年9月)研究顯示,幼兒期徵狀的嚴重程度和症狀持續的時間,可以決定哪些孩子會是此症的長期患者。

這個年紀的過動兒常被老師和父母形容為動不停、像裝了馬達一樣、爬上爬下、固執、需要大人很多看管、永遠無法滿足的好奇等,這些對一個母親來說,當然是一大挑戰。

他們需要比別的孩子更多的照顧和看管,有時候甚至得限制行動。

這些孩子的易怒、調適能力差,也常使做母親的非常沮喪。

過動兒一旦入學,就開始面臨社會生活的壓力,然後一直延續至少九年的義務教育年限,成為自己和父母壓力與沮喪的來源。

一個孩子學校生活要順利,必須能安靜坐好、專心、聽話、遵從、控制衝動行為、合作、有組織能力、照指示做事、分享、和別人好好相處。

在這些要求之下,難怪過動兒從入學開始,就被認為有行為問題。

父母親這個時候不但得解決孩子在家裡的問題,還要幫助孩子面對學校的要求,同時承受別人的抱怨,或是旁人的誤會。

在家裡,父母常抱怨過動兒不願意和其他兄弟姊妹一樣分擔家事,他們連日常小事,穿衣、洗澡,都要人幫忙。

碰到挫折,比一般孩子常用哭鬧來表達。

別的小朋友因為討厭他們,所以開始躲避他們,導致過動兒在學習適當的社會技巧方面備感困惑,漸漸自尊心變得低落。

但表現在人前的,反而是過度的正面、誇大自己的能力或表現得有多好。

再長大一點,具美國研究顯示,七歲至十歲的過動兒中,至少有30~50%已發展出違規行為異常和反社會行為,如說謊、偷些小東西、反抗權威等;沒有發展出精神、學業、社會能力問題的過動兒的青少年期通常狀況較好,主要的問題會在學業成就方面。

對過動兒父母更大的挑戰是,過動的症狀不只隨著孩子的年紀改變,也會隨著情境改變。

當環境的限制愈少,或事情難度愈低,他的表現和一般的孩子愈沒兩樣。

過動兒在下列的情境下表現較好:1.陌生的環境或新的工作:過動兒在學期初,面對新的老師、同學、教室,甚至器材時,表現通常比較好,漸漸地,行為就開始走下坡。

過動兒在玩電動時通常比做功課專心。

但即使是玩電動的時候,還是看得出來他們和一般孩子不一樣的地方,仍然比較不專心和容易分心,也有比較多衝動的動作,協調性也較差。

2.個別的關注:在與別人一對一互動時,過動兒會顯得較能專心、較不衝動。

在團體中,過動兒的表現最差。

3.過動兒在一天不同的時間,症狀表現也會不同。

他們在早上的表現通常較好,甚至可以比一般的孩子還好。

面對一個像過動兒這樣難教養的小孩,會讓許多父母覺得眼前都是問題,尤其是在嘗試改善無效時,可能又糗、又挫折、又生氣;永遠記住:你是個成年人,你是這個過動兒的導師和教練。

如果你們兩人之間得有一人保持頭腦清醒,那個人應該是你。

一個讓你保持冷靜的方法,是和孩子的問題保持心理距離;把自己當做第三者看清問題。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