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與膽脂瘤-耳鼻喉頭頸外科部-三軍總醫院 | 膽脂瘤

雖然膽脂瘤真正形成的機轉目前還是不明,有幾項理論可以用來說明,包括胚胎時期的角質化鱗狀上皮不正常的殘留於中耳腔內、塌陷的耳膜有角質化上皮的堆積、因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耳鼻喉頭頸外科部訊息公告單位簡介歷史沿革醫療團隊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教學研究學術活動學術成果學術特色網網相連English:::首頁 /耳鼻喉頭頸外科部 /衛教資訊中耳炎中耳炎與膽脂瘤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植入式骨傳導助聽器中耳炎與膽脂瘤發表人: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施政坪醫師發佈日期:2016/3/1前言  一般說來,感冒所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大多是咳嗽、流鼻水、疲倦或是頭痛等,一旦耳咽管功能不佳,就會出現與耳朵有關的症狀,像是耳塞、耳鳴或是進一步的出現發燒、耳痛、聽力障礙或耳漏等中耳炎的病症。

  耳咽管是一個連通中耳腔與鼻腔的管狀結構,具有引流以及平衡中耳內外壓力的作用,一旦耳咽管功能異常,特別是小孩子,由於結構發育尚未完全成熟,耳咽管走向通常比較水平,或是肥大的增殖腺體阻擋了耳咽管在鼻咽腔的出口等原因,通常較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後的中耳炎,因為鼻咽腔原本潛在的病菌容易藉由耳咽管進到中耳腔內,感冒所引發的上呼吸道黏膜腫脹也容易使耳咽管的通氣與引流受到阻塞,於是中耳、乳突發炎的黏膜所產生的滲液或合併有病菌所產生的膿液就會充滿整個中耳腔,導致耳膜腫脹疼痛,這就是「急性中耳炎」。

  如果耳咽管腫脹的太厲害而沒有一個宣洩的管道時,膿液就會從耳膜破裂流出形成耳漏,也就是俗稱的耳朵流膿。

一般說來,急性中耳炎經過適當的治療之後,破損的耳膜會自行修復癒合起來,但如果破洞太大、或是發炎沒有得到適時的控制,造成反覆不停地流水流膿,破損的耳膜為了保持一個宣洩的開口,當然無法癒合,久而久之就變成一個疤痕組織,稱之為耳膜穿孔。

如果中耳腔有積液且持續存在,稱之為「積液性中耳炎」,一旦藥物治療無效,醫師通常會建議作進一步的耳膜切開手術,或同時放置一個通氣小管在耳膜上,以幫助中耳腔及耳咽管恢復正常功能。

二、什麼是「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則是指中耳或乳突發炎的黏膜已造成一種無法回復的慢性炎症狀態,包括肉芽組織增生在中耳或乳突的通氣腔室,或是先前所提到的耳膜穿孔使得中耳腔經常暴露在外界的感染環境,所以間歇性的耳漏及聽力障礙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而耳膜穿孔也是慢性中耳炎的特徵。

三、什麼是「膽脂瘤」?  與慢性發炎相關的另一種常見的中耳病灶就是「膽脂瘤」。

雖然膽脂瘤真正形成的機轉目前還是不明,有幾項理論可以用來說明,包括胚胎時期的角質化鱗狀上皮不正常的殘留於中耳腔內、塌陷的耳膜有角質化上皮的堆積、因耳膜穿孔造成角質化上皮侵入到中耳腔、或是發炎的中耳上皮轉化成具侵蝕性的角質化上皮等,簡單來說,中耳腔內原本只有黏膜的覆蓋,外耳道則是有皮膚的上皮細胞,一旦這些上皮細胞跑到中耳腔內生長,堆積在不該有的地方,日積月累的就形成了膽脂瘤,例如先前所提到的「慢性中耳炎」以及「耳膜穿孔」都可能是膽脂瘤形成的誘因,由於是炎症的反應,流出的耳漏會有特殊的惡臭。

  膽脂瘤是一種由皮膚鱗狀角質化上皮所積聚而成的囊性結構,而不是真正的腫瘤,因為富含角質,外觀呈現珍珠樣的白色色澤,所以又它稱為「珍珠瘤」。

之所以一定要開刀清除,是因為膽脂瘤所分泌的一些物質是細菌生長的溫床,而且其中所蘊含的酵素會破壞骨質壁,由於我們的中耳腔或乳突與中、後顱窩十分接近,一旦這層薄薄的骨質板被侵蝕,發炎的物質就會進入腦部造成續發性的腦膜炎、腦炎,嚴重者甚至轉變成腦膿瘍等,所以務必以手術根除膽脂瘤。

   雖然手術的範圍就在腦袋的下緣,一般人會擔心,但對於一個有經驗的耳科醫師而言,其實危險性並不大,特別要注意的是顏面神經與內耳的侵犯與否,許多病患長期中耳炎併發膽脂瘤導致內耳的骨迷路被破壞,經常出現暈眩。

至於聽力障礙的回復程度,必須依膽脂瘤所侵犯的範圍而定,由於手術的目的最主要是要把膽脂瘤完全清除乾淨,為了保存聽小骨或外耳道的完整性而導致膽脂瘤無法根除造成殘留復發,反倒是得不償失,確定病灶根除後再作聽小骨重建手術,往往可以彌補一部份的聽力損失。

四、補耳膜(鼓室成形術)後注意事項:1.手術後可能出現下列情形,是正常現象,請勿緊張: (1).傷口短暫的疼痛,特別是在術後的24~48小時,您可請護士幫您打止痛劑。

 (2).耳內有脈搏跳動,水流聲或間歇性的耳鳴。

 (3)輕微頭暈、噁心。

 2.手術後傷口會以彈性紗布包紮1~2天,不可自行鬆綁,以免傷口出血或腫脹。

手術後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