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伊波拉病毒感染謹記二不一要 | 伊波拉病毒感染

因應西非伊波拉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已提升國內應變等級成立「伊波拉病毒感染緊急應變小組」,持續加強「出境衛教、入境檢疫、國內整備/演練、國際合作」等 ...師大首頁|學務處首頁|網站地圖|English學務長室生活輔導組課指組學生輔導中心健康中心全人教育中心專責導師室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健康中心單位介紹組織與人員相關法規各項法規申請類職業安全衛生本中心位置圖三校區AED位置圖三校區哺集乳室位置圖相關業務傷病處理傳染病防治衛生教育營養與膳食衛生管理新生體檢新進人員體格檢查飲水機檢查結果各項傳染病防治預防諾羅病毒麻疹預防校園愛滋工作指引結核病七分篩檢法預防登革熱H7N9流感防治工作指引學校病毒性腸胃炎防治季節性流感防治工作手冊衛生教育專線7734-3113菸害知多少公共場所CPR+AED教材健康體位認識愛滋校內健走路線圖防範伊波拉病毒感染謹記二不一要伊波拉病毒感染專區(防治工作手冊、指引、Q&A、個人防護、衛教單張等資訊,均已置於該區)因應西非伊波拉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已提升國內應變等級成立「伊波拉病毒感染緊急應變小組」,持續加強「出境衛教、入境檢疫、國內整備/演練、國際合作」等四大因應作為,並提醒民眾入境後若出現臨床疑似症狀,可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協助諮詢或就醫。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為伊波拉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

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伊波拉病毒是線狀病毒科(Filoviridae)的成員,直徑約80nm,970nm長。

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μm。

伊波拉病毒屬(GenusEbolavirus)目前有五種病毒:Bundibugyo、Zaire、Sudan、Reston,與TaïForest,其抗原與生物特性會有所區隔。

其中Bundibugyo,Zaire和Sudan伊波拉病毒與非洲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有關;Reston伊波拉病毒曾在菲律賓與中國大陸被發現,可造成人類以外靈長類的致死出血性疾病,雖曾有零星的人類感染個案,但臨床上皆無症狀。

傳播方式:透過接觸受感染果蝠,此病毒可直接傳染給人,或是透過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例如受感染的猴、猿、豬等再傳染給人。

人與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而感染。

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微粒(aerosols)傳播的案例報告。

醫護人員被感染之情況頗為常見,主因為醫護人員照顧病患時未遵守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洗手、配戴標準防護裝備等)。

 潛伏期:2~21天。

發病症狀: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

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

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預防方法:伊波拉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

其他預防方式包括1.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

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

食用  動物製品(血液或肉)前應煮熟。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

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  及合適個人防護裝備。

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

病患屍體應妥為火化。

3.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  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

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  配戴口罩、護目鏡、隔離衣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無特定或標準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氧氣狀況、補充失血和凝血因子、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

曾到「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流行地區,或曾進行伊波拉病毒檢體實驗操作,並出現急性發燒、腹瀉、嘔吐、頭痛、噁心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