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子宮血管阻斷術和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 |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

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骨盆腔腫瘤,三十五歲以上的婦女大約三分之一都有肌瘤的 ... 進步,肌瘤切除手術目前已可經由腹部、陰道、腹腔鏡和子宮鏡手術來完成。

合併子宮血管阻斷術和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劉偉民 鄢源貴 袁九重 吳香達臺北榮民總醫院 婦產部國立陽明大學 婦產科學系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骨盆腔腫瘤,三十五歲以上的婦女大約三分之一都有肌瘤的存在,但是僅有其中的三分之一需要治療。

它最常引起的症狀就是經血過多、疼痛和直接由腫瘤壓迫造成的不適,如:頻尿和腹脹等。

無症狀的患者多不需治療,症狀輕微的患者可用藥物來控制症狀,俟停經之後,因缺少了女性荷爾蒙刺激,它會逐漸縮小,症狀也自然消失。

傳統的子宮肌瘤外科療法包括子宮切除術和肌瘤切除術。

前者多適用於已完成生育計劃的婦女,後者則適用於仍想保留生育能力的婦女。

由於有愈來愈多的婦女即便已完成生育計劃卻不願接受子宮切除手術,所以所謂的「器官保留手術」治療,逐漸蔚為風潮,也取代了許多子宮切除手術。

在「子宮保留手術」治療中最具傳統色彩的當屬肌瘤切除術了(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由於近年來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肌瘤切除手術目前已可經由腹部、陰道、腹腔鏡和子宮鏡手術來完成。

因為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數量大不相同,除了腹部傳統手術可全部適用所有肌瘤患者外,另外三種方式的手術則必須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適用的範圍較小。

肌瘤切除手術無論經由怎樣的方式來操作,以往最為人詬病的幾項爭議包括:手術當中的出血較多,有時甚至必須輸血;術後引起的骨盆腔粘黏;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在肌瘤切除手術後,經血過多的症狀仍然沒有改善;以及接近二分之一的患者在肌瘤切除手術後五年內又再度復發,四分之一的患者最後終將接受子宮切除的命運。

新一代的治療技術包括西元一九九五年法國人Ravina所研發的子宮動脈栓塞術(UAE)和西元一九九九年由筆者所自創的腹腔鏡子宮血管阻斷術(LBCUV)(榮獲台北榮總西元二○○○年醫療創新獎第一名和西元二○○○年世界內視鏡大會最佳論文獎第一名),這兩種治療的特色是侵犯性較小、恢復快速,但是由於肌瘤仍留在子宮內必須俟其變性才能夠萎縮(六個月縮小百分之八十),所以壓迫症狀的改善比較緩慢,而且因未取出肌瘤化驗,確定良性或是惡性(雖然惡性機率祇有千分之一),也引起部分患者的疑慮。

但是這兩種治療方法卻對肌瘤所引起的經血過多症狀有接近百分之百的療效(去掉子宮肌腺瘤後),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鑑於此,筆者從西元一九九九年十月到西元二○○○年十二月收集了一百零五位子宮肌瘤患者接受肌瘤切除手術後的結果來做比較。

其中因九位患者切除手術後的化驗結果是「肌腺瘤」而去除掉不做比較,祇剩下九十六位真正的子宮肌瘤患者來做分析、比較。

其中五十五位患者在做肌瘤切除手術前先將子宮動脈結紮起來,另外四十一位患者則祇做單純的肌瘤切除手術,不結紮子宮動脈。

操作方式採用傳統剖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實施,肌瘤大於六公分,兩個以上採傳統剖腹方式,如果小於六公分,兩個以內則採腹腔鏡手術方式。

追蹤時間至少十三個月,平均十八個月。

結果發現先做子宮動脈結紮手術再做肌瘤切除手術,平均出血量是30C.C.,祇做肌瘤切除手術的平均出血量是100C.C.,顯見前者優於後者,原因是先將子宮動脈血管阻斷後,在實施肌瘤切除手術時,子宮切口出血量較少,尤其是當多發性肌瘤時,止血效果更明顯。

另一項重大發現是如果同時做子宮血管阻斷手術和肌瘤切除手術,術後經血過多的症狀百分之百完全改善,但是如果僅做肌瘤切除手術而未合併子宮血管阻斷手術,則僅有76%患者經血過多症狀獲得改善,24%患者在術後仍有經血過多症狀。

原是因在做肌瘤切除術時,醫師多取出較大或肉眼容易辨別的肌瘤,可能遺漏了較小和隱藏在子宮腔內的肌瘤(醫師在手術時多避免切開子宮腔),所以也許是這些較小和隱藏的肌瘤造成經血過多的症狀,而不是那些大的,表淺的肌瘤引起經血過多,所以手術取出大的肌瘤後症狀也並未改善。

但是從子宮動脈栓塞術(UAE)和腹腔鏡子宮血管阻斷術(LBCUV)得到的經驗顯示,二者都可以同時破壞所有大大小小的子宮肌瘤,便它們喪失「生命力」,所以即便未取出大肌瘤也可以改善經血過多的症狀,遑論同時在手術時取出大又明顯的子宮肌瘤了。

再一項理論上的可能成果是因為UAE和LBCUV儘管有失敗的例子(多和子宮肌腺瘤或操作技術上的瑕疵有關),迄今卻未有復發肌瘤的例子出現,可見它們的治療是非常全面性的,可以破壞所有大小肌瘤;也是先發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