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是身體裡的另一個我:從電影《藍色恐懼》認識神秘的 ... | 解離性障礙

正式名稱叫做「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的多重人格障礙,患有此病的人,身體裡好像塞有不同的靈魂一樣,不同 ...正/簡FEATUREGetLucky#開運指南到算命仙聚集的饒河夜市,來趟求神問卜的開運之旅Details細節二三事&Stories生活選文Column{現正輸入中...}Style時裝TV&Movie影視Appetite吃喝Design設計Travel旅行Music音樂Art藝術Gadget物件Subscribe.訂閱電子信生活藏在細節裡,每週五的主編手札。

確認關於我們FacebookInstagramRSSContactPhotoCredit:PerfectBlue,來源:IMDb今敏的作品以高超的敘事手法著名。

在虛實交錯下,我們直到最後才發現兇手的真實身分,但很快會發現,行動的雖是同一具身體,但思考方式卻像是完全不同的人。

文字:孫艾莉是哪部電影讓《黑天鵝》、《噩夢輓歌》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DarrenAronofsky)喜愛不已,親口承認「致敬」呢?那就是一代動畫大師今敏於1997年推出的經典之作《藍色恐懼》。

從流行歌手轉型為演員,極度不適應的女主角未麻,在不情願的演出過程中開始懷疑自我。

雪上加霜的是,她疑似被狂粉跟蹤,每天的言行作息都被披露在網站之上。

而就在未麻感到焦慮與不安之時,身邊竟發生了數起殺人事件,且被殺的都是未麻本身親近的同事。

在這裡,觀眾試著跟著未麻一起找出真相,反而一同越陷越深……《藍色恐懼》與《分裂》等電影裡出現的多重人格PhotoCredit:PerfectBlue,來源:IMDb今敏的作品以高超的敘事手法著名。

在虛實交錯下,我們直到最後才發現兇手的真實身分,但很快會發現,為何行動的雖是同一具身體,但其思考方式卻像是完全不同的人?這就是大家所謂的「多重人格障礙」。

正式名稱叫做「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DID)的多重人格障礙,患有此病的人,身體裡好像塞有不同的靈魂一樣,不同的人格間有各自的記憶、個性、喜好等等。

此病非常難以確診,又因為其不可思議的症狀,讓DID成為多部影劇的題材。

但絕大多數自稱患有DID的人其實是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自我催眠或單純幻想居多。

之所以會發生DID,大部分情況是年幼自我意識及人格尚未完全發展成熟時,遭遇嚴重心理創傷(例如性侵害、家暴、目睹家人自殺),若意識及潛意識無法啟動適當心理防衛機轉來調適壓力,那患者為了保護自我意識,有可能會分裂產生其他人格。

PhotoCredit:PerfectBlue,來源:IMDb罹患DID的患者,體內除了主要人格外,通常會有2個以上的次人格。

次人格的出現通常是為了保護主人格,往往需要觸碰到某個切換人格的「開關」,才會讓不同人格出現。

「開關」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特定場景、一種氣味或顏色等……患者本人不一定知道「開關」是什麼。

像電影那樣隨時可以讓不同人格現身的情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發生。

舉例來說,《分裂》裡的凱文(Kevin,主人格),3歲時因為不夠整潔被母親虐待,凱文分裂出丹尼斯(Dennis,次人格)來承受痛苦。

假設丹尼斯出現的開關是「髒亂」,那麼以後只要凱文看到髒亂的地方,丹尼斯就會出現。

此處只是舉例,實際還是要看凱文在當下決定製造新人格的契機是什麼。

同樣,假設若母親虐待丹尼斯的過程中還施加暴力,丹尼斯無法承受身體上的痛,丹尼斯分裂出派翠西亞(Patricia,另一個次人格)。

若派翠西亞出現的開關是「譴責暴力」,那麼以後只要凱文/丹尼斯遇到暴力相關的場景,派翠西亞就會出現。

*上述為筆者依現實分裂人格的基本概念做假設,部份敘述與實際電影劇情有所出入。

PhotoCredit:Split,來源:IMDb這些人格存在於同一個身體裡,那為什麼有些人切換人格後會突然懂外國語言?有些人會突然擅長從未顯現過跡象的事情?目前認為,這是因為不同人格從潛意識裡提取的東西不同。

亦有認為是該人格自己認真學了相關知識,但其他人格和週遭的人不知道而已。

例如,小美看了幾篇艱深困難的物理學論文,雖然小美完全看不懂,但那些文字已經進到小美的潛意識去。

也許小美所創造出來的某個人格正好可以提取這部份的意識,因此「小美」就「突然」成為物理專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