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菌-CBC與CRP | 鉤 端 螺旋體 白血球

新兵簡志龍感染鉤端螺旋體菌,症狀於11月6日開始,8日放假到北市聯合醫院看病 ... CBC 白血球(WBC) 數值6600,不高,但Neutrophil (Seg)77.6%已超過 ...關閉廣告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跳到主文國防醫學院二三事,歡迎學長、學弟妹、及國醫的朋友們光臨。

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Nov14Sat201516:32鉤端螺旋體菌-CBC與CRP  新兵簡志龍感染鉤端螺旋體菌,症狀於11月6日開始,8日放假到北市聯合醫院看病,10日在部隊附近之診所看病,11日由部隊長官陪同到林口長庚掛急診,12日因敗血症死亡。

「鉤端螺旋體菌」能否在11月8日診斷出來?不可能。

但抽血可看出端倪,主要是CBC與CRP。

稍後解釋。

不管將來想做哪一科,醫學生要把免疫學讀好,現在的免疫學原文書已加入大量生化與分生的知識,因此要讀懂免疫學必先熟悉生化與分生的原理。

人體之於鉤端螺旋體菌的免疫反應與其他細菌大同小異,並非特別難控制,大致上有三道防線:1. 第一道防線最重要,包括抗體(antibody)、補體(complement)、抗菌蛋白(如defensin-a/b)。

每個人血液中的非專一性抗體也是大同小異,有些人先天就有抗體可與鉤端螺旋體菌產生微弱的結合,因而能抓住細菌以利吞噬細胞(Macrophage 或Neutrophil) 吞食。

抗體與細菌結合後可活化補體,C3b黏附在細菌外表也可加速細菌被吞噬細胞吞食。

另外,補體反應的複合體及抗菌蛋白皆可破壞細菌外膜,減緩細菌的活動力,也有利吞噬細胞追上細菌,予以吞食。

2. 第二道防線是吞噬細胞本身的功能。

當第一道防線失守後,細菌開始繁殖,吞噬細胞不斷吞食細菌,並釋放Cytokines吸引其它吞噬細胞過來包圍細菌。

Cytokines的產生牽涉罹病者的基因,例如Toll-likereceptor(TLR)有許多種型式,對不同細菌的LPS(lipopolysaccharide)反應各不同,如下圖: http://wleemc.pixnet.net/album/photo/297407125(原圖較清晰)如上圖,如果吞噬細胞 TLR 所傳遞的訊息無法產生足夠的Cytokines(TNF-a 、IL-1,6,8,12等), 因而無法吸引其它吞噬細胞過來包圍細菌,細菌繁殖得以持續擴大,此時就要把 Tcell 吸引過來擴大免疫反應,然後吸引各式免疫細胞過來包圍細菌。

3. 第三道防線就是Tcellimmunity,包括Th1、Th2、Th17、Treg。

Th17在初期扮演一些角色(e.g.分泌IL-17活化Macrophage),細菌繁殖持續擴大後,Th1 分泌IL-2刺激Tcell分裂,Th1  並分泌IFN-g刺激Macrophage 及其它免疫細胞(Th1、Neutrophil 等)分泌TNF-a。

如此,大量的Macrophage、Neutrophil 就會被吸引過來把細菌包圍起來吞食。

Treg的角色十分重要,它可刺激Th2分泌IL-10調整(抑制)Th1分泌IFN-g 的量。

IFN-g 過多,TNF-a也會過多,因此IFN-g與IL-10“相對的適量” 對免疫反應非常重要。

Tcellimmunity活化後,大部分的細菌會被清除;如果無法清除,就會引發慢性發炎,----- fibroblast 被吸引過來,TGF-b讓fibroblast分裂並製造纖維結締組織將細菌圍困在裡面。

如上所述,IFN-g與IL-10“相對的適量” 對免疫反應非常重要。

IL-10 若不足,Th1會失控,導致 IFN-g 分泌過多,TNF-a也會過多,過多的TNF-a會讓血管內皮細胞間隙過度開放,血液中的水份就會源源不斷從血管中滲入組織,導致人體(血管)相對缺血。

人最重要的器官是腦心肺、其次是腎、再其次是肝;缺血時,腸胃會先被犧牲,以維持人體正常供血,但若感染源不趕快被免疫系統清除,讓腸胃持續缺血,腸道免疫系統會慢慢崩潰,腸道共生菌得以乘機大舉入侵,此時體內免疫系統既要清除「鉤端螺旋體菌」,又要應付共生菌入侵(數量之多,難以想像),於是就會消耗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靠凝血包住細菌來阻止細菌擴散,導致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過度消耗而產生敗血症,病人因缺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器官出血而死。

新兵簡志龍的死因是敗血症,直接的凶手是IFN-g 分泌過多,導致TNF-a過多。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