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症於陰囊上所呈現的外形探討及介紹@ 常靚外科 ... | 隱睪症外觀

這五類隱睪症各有其徵狀,並伴隨著相對應的睪丸「活動」,進而造就了不相同的陰囊外觀,將於文章中逐一概述。

首先各位要先瞭解2個概念:(1) 哪裡才是蛋蛋的家;(2) ...常靚外科診所網站院長鍾侑谷--男性重建外科:外泌尿系統手術各類包皮、陰莖、外生殖系統等相關病徵的手術介紹。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501052112隱睪症於陰囊上所呈現的外形探討及介紹?隱睪&靜脈曲張 鍾侑谷【警語】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若有醫療上需要,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

未成年人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並由其代寄,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提醒】術前狀態因人而異,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

【建議】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

許多父母反映筆者之前隱睪症相關文章太偏重手術內容介紹,沒有「overview」、缺乏整體性介紹(…冏…Orz…),從善如流,做整理,而催生了本篇文章。

「蛋蛋不見了!」,統稱為隱睪症,所以隱睪症是一個上位概念的名詞。

常見的隱睪症包括:無睪症、睪丸未降、異位睪丸、上升性睪丸及伸縮性睪丸,前三者出生後即可發現,後二者通常是2、3歲以後才會被發現。

這五類隱睪症各有其徵狀,並伴隨著相對應的睪丸「活動」,進而造就了不相同的陰囊外觀,將於文章中逐一概述。

首先各位要先瞭解2個概念:(1)哪裡才是蛋蛋的家;(2)相對於正常睪丸,何謂正常的陰囊外觀。

此2概念間存在有相對應性。

睪丸的家位於陰囊底部,所以,脫離陰囊底部的睪丸就是隱睪症之候選人,至於屬於五類中的那一種,則有待專業診斷。

如下圖,2顆蛋蛋都在陰囊底部,刺激大腿內側,睪丸雖會有稍微的上下移動,但移動幅度不大,此為正常的睪丸。

因此,正常的陰囊外觀乃趨於正方形。

青春期後,睪丸重量增加,陰囊外形會較正方形稍長點,但有些人的提睪肌力量弱,兩相加乘,則陰囊會形成越益顯著的長方形。

這就是正常睪丸因生理變化、地心引力等,所導致的陰囊外形之變化。

接著,依序說明各類隱睪症與陰囊外形間之相互狀態。

一、無睪症如字義,就是沒有睪丸;由於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時,睪丸沒有發育,或發育過程中血管出問題,導致睪丸消失。

此類個案之數量較少,和睪丸未降相比,約為1:20。

此類患者由於陰囊內缺少睪丸的重量與活(晃)動,所以陰囊外形呈現扁平的長方形「▅」。

換言之,睪丸越常不在家,陰囊底線會越往上縮,致使陰囊外形會從正方形變為橫向的長方形。

無睪症可裝入人工睪丸以改善外形,相關內容請點閱 https://blog.xuite.net/smartsurgeon/surgeon/584849832、https://blog.xuite.net/smartsurgeon/surgeon/586658290。

二、睪丸未降也可稱為「不完全下降睪丸」。

在睪丸下降過程中受到阻礙,使睪丸停留在下降路徑上的某一位置,而沒能進入陰囊內。

換言之,蛋蛋是在回家(陰囊底部)的路途中停留下來,沒有依原訂計畫回到家。

睪丸未降又有高低位之分,低位睪丸未降會低到很容易於陰囊內找到蛋蛋(不是陰囊底部,而是在陰囊內的較高位置處)。

至於高位睪丸未降則會高到腹股溝,有些甚至會高到腹腔內部,不容易以人為力量將它推擠到陰囊內,頂多只能擠到腹股溝外環處。

睪丸未降易於同側合併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尤其高位睪丸未降的機率又更大;因疝氣可能會造成嵌頓(即腸子卡在腹股溝),致使血液循環受阻,所以必須及早手術解決─手術須同時解決疝氣與睪丸未降等兩個問題。

睪丸未降須手術矯正之。

三、異位睪丸與前者相同,在睪丸下降過程中受到阻礙,不同的是,睪丸並不停留在原應下降路徑上的任一點,而是跑到與下降路徑無關的其它位置去。

白話說,蛋蛋脫離既有路徑、迷路了,找不到回家(陰囊底部)的路,所以,當然不在家。

蛋蛋跑那ㄦ去了呢?有可能是腹壁、恥丘,甚至是對面陰囊裡面,所以會有一側的陰囊內發現有2顆睪丸的情況發生。

異位睪丸須手術矯正之。

四、上升性睪丸原已回到家(陰囊底部)的睪丸,因不明原因而逐漸往上跑、掉不下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