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知多少 | 登革出血熱成因

 ※ 高師大健康簡訊第六期登革熱知多少 什麼是登革熱■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斷骨熱。

■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依登革熱病毒的抗原性可分為一、二、三、四型。

種類與症狀依發病症狀可分為: ■典型登革熱(denguefever)又稱原發性登革熱(primarydengue) ■出血性登革熱(DHF,denguehemorrhagicfever),或稱續發性登革(secondarydengue),又稱登革休克徵候群(DSS,dengueshocksyndrome)。

■典型登革熱(denguefever),原發性登革熱(primarydengue)潛伏期為三至十四天,兒童發病時通常情況較成人為輕。

前驅症狀於發熱12小時內發生,可能有頭痛、厭食、背痛、僵硬、臉部潮紅等症狀。

  典型登革熱■典型登革熱臨床症狀 1.發燒:體溫遽然升高至39°C至40°C,持續5至6天,有時會呈現雙峰性的發燒,即約於第3天體溫下降,1至2天後再度發熱2至3天,發熱時會有寒顫的現象。

 2.疼痛:與發燒同時發生,會感覺頭痛、骨頭痛、關節痛、肌肉痛、背痛,還有眼球轉動或按壓時眼窩後部會覺得疼痛,也會有畏光的現象。

所謂斷骨熱(Breakbonefever)之稱就是為了形容這種劇烈的疼痛。

 3.發疹:約於3至4日時會出現,有些病患會於早期發疹,也有不發疹,疹子先出現於四肢和軀幹,再擴散至胸部和臉部,有時像斑狀丘疹,有時像猩紅熱紅斑。

其特徵為搔癢、刺痛,且予施加外壓時,紅疹不會消退,疹子於發熱末期或退熱時消退。

 4.併發症:病後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甚而死亡。

 5.死亡率:典型登革熱致死率低於1﹪。

 出血型登革熱(一)■出血性登革熱(DHF,denguehemorrhagicfever),或續發性登革熱(secondarydengue)又稱登革休克徵候群(DSS,dengueshockyndrome)。

 ■出血性登革熱的成因是因第一次感染登革熱病毒患者,可引起對該型病毒的終身免疫;但若又感染不同型,的登革熱病毒時,將可能發生出血性登革熱,且多於第一次感染後三個月至五年內發生。

 ■自1953年開始,發生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等各地的奇異性登革熱。

 ■出血性登革熱臨床症狀: 1.對象:主要侵襲3至10歲的兒童,以嚴重而可能致命的出血徵候乃至休克為特徵。

2.徵兆: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情緒顯得不安、明顯出血現象,如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四肢冰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3.出血:出血性登革熱發生出血的時間,大約是在發燒將退的時候,或是退燒後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家屬應當多加留意,避免延誤就醫時效。

4.死亡率:致命率高達40到50%,但如經適當的醫療照顧,致死率<5%。

登革熱傳染途徑■登革熱之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aegypti)和白線斑蚊(Aedesalbopictus)■斑蚊喜歡在日間叮人,尤其是日出後兩小時及日落前數小時,吸血場所大多在屋內或野外陰暗處,如樹林或竹林內。

 ■埃及斑蚊分佈於嘉義布袋以南、屏東恆春以北地區;而白線斑蚊則分佈全島各地。

斑蚊之生活史 斑蚊生活史包括卵、孑孓、蛹、成蚊四階段,其中斑蚊幼蟲期(從卵孑孓蛹)約八至九天,雌蚊約可存活四週,雄蚊約一週。

故針對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積水容器,如花瓶、花盆、貯水桶、水缸等)為何倡導至少每週刷洗並換水一次,即為防止斑蚊在水中由卵孑孓蛹(至少八至九天)蛻變為成蚊,使病媒蚊無繁殖下一代之機會。

■登革熱病毒只能存於人、猴及病媒蚊體內。

 ■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

■可傳染期(Periodofcommunicability)從開始發燒的前一天直到退燒都具有傳染力,病媒蚊叮咬登革熱病患,吸取病人的血液,病毒會在蚊體內繁殖,可能傳給蚊子繼而傳播開去,不過與患者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

八至十五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其時期可能長達幾個月。

 ■病媒蚊如在氣溫攝氏18度以下,在高溫下已具有感染力之蚊蟲,如置於溫度攝氏18度以下,吸取含有病毒之血液時,病毒並不會在蚊體內繁殖,將會喪失感染性。

但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