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賭博的可能原因與治療@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 痞客邦:: | 如何幫助病態賭徒

「病態賭博」是美國心理學會列入的心理疾病之一,賭博在國人眼中可能只是消遣、打發時間、甚至是防止老年癡呆症,怎麼可能會是心理疾病?但是賭博所引發的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跳到主文「反賭博合法化聯盟」由昭慧法師帶領,長期推動各項反賭運動時間需要追溯至1987年12月21日,這長達二十多年的反賭運動,從反賭場、反賽馬、反彩券等,無役不與,從中亦洞悉政商掛勾種種手段。

2009年澎湖博弈公投如願未通過,「反賭博合法化聯盟」仍認為反賭運動需長期準備與耕耘。

因此,從2011年起就將反賭聯盟常設化,持續觀察監督政府與財團的促賭政策。

然而,2012年7月7日馬祖博弈公投不幸通過,不久台灣本島許多縣市因此起而效尤,為的是追求博弈產業帶來的利益。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避免台灣淪為賭博共和國(RepublicofCasino,R.O.C),遂成立臉書粉絲團及部落格,號召臺灣各地有志之士齊聚一堂,持續關注台灣博弈產業的發展,共同捍衛台灣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品質。

臉書粉絲團:反賭博合法化聯盟:https://www.facebook.com/antigamble.org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un29Wed201111:59病態賭博的可能原因與治療邱珍琬*摘要國內近年來在醞釀著重新發行彩券、開發專屬賭博遊樂區,以發展觀光業、並為政府籌措可以利用的資金來源,但是反對聲浪亦高,雖然鄰近的香港、澳門與有些先進國家,開闢了賭博合法區、以為吸引觀光與地方或州政府收入之用,但是同時也在對於因為賭博行為造成的後果在付出代價。

「病態賭博」是美國心理學會列入的心理疾病之一,賭博在國人眼中可能只是消遣、打發時間、甚至是防止老年癡呆症,怎麼可能會是心理疾病?但是賭博所引發的效應,包括地下錢莊的討債、有人因積欠賭債家破人亡,這些新聞屢見不鮮。

本文是針對「病態賭博」的可能成因、理論、發展階段、其影響與治療,做簡要的文獻探討,其目的是希望提供國人與政策擬定者,重新思考設立賭博機制所獲得的利益,是否等同於要付出的代價?而在設立這些機制之後,有沒有必要考慮一下後續的預防與治療工作?關鍵詞:病態賭博、上癮行為、感官追逐、追逐行為、戒賭團體*邱珍琬:初等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壹、前言賭博不是病,上癮要人命!中國人傳統上認為賭博不是什麼大事,找人摸個八圈、偶而玩玩六合彩碰碰運氣、或者是春節期間的娛樂,好像被視以為常。

然而進來有人因積欠賭債、而全家自殺,或者是藝人去國外豪賭、一灑千金,這些冰山一角的新聞揭露了賭博的影響不是這麼單純,而甚至是令人怵目驚心了!我們政府在民國七十七年廢止了愛國獎券的發行,政府主導的賭博廢止之後,許多賭博活動就轉戰地下,包括風行一時的大家樂、六合彩、地下賭場、甚至有人到國外去一博運氣。

政府的另一波彩券的發行正式登陸市面,也許其目的是為了籌措政府建設經費、照顧低收入或殘障人士,然而因為賭博所產生的影響,似乎還沒有人特別注意到,當然賭博之風不會因為合法化或不合法而消殆,然而光是讓賭博合法化、不去注意賭博對於人們身心的負面影響、以及社會成本的付出,以後所要做的亡羊補牢工作,將是更費財力心思,也可能是我們始料所未及的!本文的目的,是把國外(尤其是美國)對於病態賭博的研究與實際,整理呈現在國人面前,可以讓國人對於賭博所造成的影響,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另外,也希望藉此提供當政者在擬定賭博合法政策的參考與對病態賭博對應之策。

賭博可能是病態的嗎?「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3rded.,orDSM-III)在1980年,首先把病態賭博列入其中「無法歸類的衝動控制違常」(ImpulseControlDisorderNotElsewhereClassified)項目中,近二十年來已有許多社會心理方面的研究者,針對這個主題做了許多相關研究。

根據「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APA,1994)上的描述,病態賭博是一種適應不良的賭博行為,一個人只要吻合以下描述中的四項,就可以謂之「病態賭博者」(pathologicalgambler):(一)常常想要賭博、而且為此念頭所擾;(二)花費在賭博上的時間與金錢遠比預期超出許多;(三)投入更多的金錢與賭注、才能達到所想要的刺激感(arousal);(四)如果不能去賭博,就顯得焦躁易怒;(五)呈現出「追逐」(chasing)的行為模式;(六)不能停止或減少賭博的次數;(七)無法達成其對家庭、社會或工作上的責任;(八)因為賭博的緣故而減少了與人交游、和工作有關、或一些餘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