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手術切除近20顆腫瘤息肉有幾種?要不要切除? | 大腸息肉出血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林美照健檢發現「原位癌」 腸道手術切除近20顆腫瘤 息肉有幾種?要不要切除?收藏圖片來源/翻攝自林美照臉書粉絲專頁瀏覽數230,3772017/05/15·更新日期2021/04/26·作者/邱瀚模著·出處/天下生活出版放大字體66歲藝人林美照自曝去年健檢時發現大腸長息肉,數量高達20顆,其中一顆為「原位癌」,經過手術切除修養已無大礙,僅需每年追蹤一次健康。

以下為原文:跟息肉有關的問題五花八門:有人說「我以前有息肉!」或是「我有息肉,所以我罹癌風險很高。

」也可能語帶抱怨地說「我有息肉,但是醫師不幫我割⋯⋯」如果再加上「我有膽囊息肉,跟大腸息肉有沒有關係啊?」或「我每次檢查都有息肉,到底要不要緊啊?」這些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想該是跟大家談談息肉的時候了。

息肉有哪幾種?其實息肉(polyp)這個名稱,泛稱人體體表或體內凸起的病灶。

皮膚上也有,胃、膽囊、子宮裡也會有,但是彼此不相干,因性質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

因此,只要大腸裡頭發現凸起物,都可以稱為息肉,但並非都跟大腸直腸癌(以下簡稱大腸癌)有關。

臨床上,有可能轉變為癌症的,其實是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polyp)。

所以當你接受完大腸鏡檢後,你一定要問清楚到底有沒有息肉?有的話,是何種息肉?這樣一來,你才能獲知比較完整的資訊。

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息肉:■腺瘤性息肉一般被認知為會逐漸長大並轉變為大腸癌的息肉,不過其實風險真正高的是進行性腺瘤(advancedadenoma),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指的是有較高風險轉變為癌症的腺瘤,也就是那些1公分以上、病理化驗後有絨毛成分(villouscomponent)、高度細胞異型變化(high-gradedysplasia)的腺瘤。

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台灣50歲以上的成人男性,平均三個人有一位有腺瘤,而女性則約五位有一個,但是進行性腺瘤大約二十個人才會有一位。

不過這只是平均值,一般而言,隨著年齡愈大有這類息肉的風險就越大。

至於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的機率會提高,平均兩個就會有一位有或大或小的腺瘤性息肉。

廣告■增生性息肉這種息肉非常常見,但是癌變的風險非常低,常見於直腸或乙狀結腸的成群微小息肉,50歲以上成人幾乎將近一半的人會有這種息肉,愈年長愈多,抽菸者也會比較多。

因為這種息肉風險極低,臨床上不會去切除或摘除,很多人被醫師告知不需要處理的息肉,就屬於這類。

如果在檢查中發現這種病灶,切勿恐慌,也不需要常常為此追蹤。

有一類與增生性息肉十分類似,但是具有癌變可能性的息肉叫做「鋸齒狀腺瘤」,就必須予以切除。

一般有經驗的內視鏡醫師,在內視鏡下運用窄帶影像(narrowbandimaging)或染色內視鏡(chromoendoscopy)就可以簡單並準確地診斷或鑑別上述的腺瘤性息肉、鋸齒狀腺瘤以及增生性息肉。

■發炎性息肉這類息肉有時候看起來紅紅的很嚇人,常被誤以為是已經癌變的腺瘤性息肉,其實它不太會進展為癌,但是由於血管豐富,偶爾會發生出血,所以有時候醫師還是會把它切掉。

這種息肉常見於50歲以下、尚未到大腸癌篩檢年齡的年輕族群。

■青年性(幼年性)息肉廣告這種息肉多半發生在較年輕的族群,鮮少會癌變,但是跟發炎性息肉一樣,有時候也會出血,所以醫師也會把它切掉。

哪些息肉要割除?並非所有息肉都是必須切除的。

一般而言,腺瘤性息肉是一定要切除的,至於其他息肉是否要切除,就看醫師的診斷能力與臨場判斷。

在某些狀況下,部份非腫瘤性息肉在內視鏡下看起來像腫瘤性息肉的時候,醫師為了不遺留腫瘤性病灶在腸子裡面,也會先把息肉切除後,留待病理化驗出爐再進行最後診斷。

息肉的大小與數目重要嗎?腺瘤性息肉的大小與數目,與未來再長出類似病灶(腺瘤性息肉),甚至癌的風險是有關係的,也是大腸鏡檢後進行風險分級非常重要的資訊。

在單次大腸鏡發現超過三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或不論顆數、但有一個進行性腺瘤的人,未來數年內再長出腺瘤性息肉的風險,會高於只有一、兩顆小腺瘤或完全沒有任何腺瘤性息肉的人,因此必須規律地追蹤。

有一些醫療院所把「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