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究:6. 個案分析與輔導策略 | 適應障礙症案例

身心狀況:在台灣大學精神科被診斷為適應障礙症。

5.人格特質:. 個性極端,非黑即白,負面想法居多、缺乏信心、高期待,想獲得眾人的肯定,時常過於自責、 ... 工作小組夥伴高中輔導室輔導行政人員專業人員醫療單位諮詢社會輔導單位輔導相關法規個案研究今天瀏覽人次:本月瀏覽人次:總計瀏覽人次:個案研究:6.個案分析與輔導策略-適應障礙症‧首頁>輔導資源>個案研究個案分析與輔導策略─適應障礙症一、問題概述:案主在週記上表達自殺的訊息,經導師轉介至輔導室。

二、背景說明(一)案主的背景資料1.性別:女2.出生日期:74.x月.x日3.教育狀況:就讀xxx科,目前已畢業。

4.身心狀況:在台灣大學精神科被診斷為適應障礙症。

5.人格特質:個性極端,非黑即白,負面想法居多、缺乏信心、高期待,想獲得眾人的肯定,時常過於自責、說謊次數頻繁。

遇到事情容易歇斯底里。

6.家庭組織:父親□------------○母親│□案主三、行為表徵、原因分析及輔導策略行為表徵1.案主父親與母親離異,案主與母親同住。

案主自稱自己的母親為韓國人,父親為台灣人,小時候住在韓國,國中時返台與父親同住,就讀韓僑學校,高一時母親到台灣工作,於是搬到母親的住處與母親同住。

經查國中記錄以及與母親聯繫的結果,?生所言一切皆為虛情,父母皆為台灣人,國中就讀XX國中,從未去過韓國。

2.人際關係:案主在班上沒有朋友。

案主多以討好他人的方式結交朋友,而且總是無法拒絕他人的要求,於是成為同儕利用的對象。

3.學習狀況:成績低落,逐漸缺乏學習興趣與動機。

原因分析1.脆弱的自我功能:個案認為是自己不好才導致爸媽離婚,因此對自己極度缺乏信心,並過份期待獲得眾人的肯定,例如,案主透過替同學跑腿、打掃、借同學錢來獲取「友誼」,有些同學看準個案這個特質,便經常佔案主便宜。

2.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當案主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獲得他人肯定時,這時候只要一點小挫折,即會使案主歇斯底里情緒失控,例如,曾經因為數學作業本不見而到輔導室大哭,或只因班上一位女同學較不友善的態度就揚言要將該女同學殺掉、甚至導師說他黑板沒擦乾淨,案主就跑到樓頂欲跳樓。

3.認知的扭曲:個案言談之中充滿負向的自我貶抑的觀點,以及對世界負向的觀點。

例如:自己真是遭透了,連這麼盡力的為同學做事,仍然交不到朋友;所有的同學都是壞的,都是想利用他而已;自己是沒有辦法說不的,不然人際關係會變得更差,差到無法想像。

自己不夠好到可以要求別人為他做事情…..。

4.謊言的動機:三年來案主口口聲聲宣稱他為韓國人,老師與同學都深信案主是韓國人。

案主的母親表示案主的房間佈置為韓式風格,甚至插上韓國國旗,母親對於案主行徑深感不解。

然而當案主的謊言揭露時,案主不敢來見諮商師,寫了一封信給諮商師,信中可見情緒之混亂(措辭句法邏輯混亂),信中辯稱是媽媽說謊,並改口說爸爸才是韓國人、媽媽是台灣人(與之前的說法南轅北轍)。

據推測案主藉謊言的編織、凸顯與他人不同的身分,以提高自我價值。

輔導策略運用Beck認知行為學派,利用家庭作業蒐集案主生活資料(問題、想法、態度)、驗證案主錯誤的假設,以及認知技術的練習。

在家庭作業中,可以觀察出案主的自動化思考(automaticthoughts)以及自我對話(self-talk)裡頭隱藏許多系統性的謬誤,以及認知的扭曲。

藉此,引導案主覺察不同的解決方法,或是修整極端化的態度。

整個來說,諮商過程朝向以下的目標:1.建立輔導關係2.找出核心的認知基模。

3.修正案主認知的扭曲。

4.培養案主情緒管理能力。

5.提升自我價值感。

主辦:臺北市教育局 協辦:陽明高中 程式、設計:陳怡杰、蔡明璇 │ 管理者登入 │ 舊網站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