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智」症狀 | 帕 金森氏症 失 智

醫界臨床研究發現,約有三到四成的巴金森氏症病患到了後期,會出現失智症的狀況。

本來的行動障礙,已經造成照顧上的困難,如果又併發失智 ...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隱私權保護政策×LINE會員找看護找長照資源熟齡來閱讀熟齡活動區搜尋首頁熟齡來閱讀病症知識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全部文章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新聞政策社會資源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智」症狀42849人瀏覽2018/03/22作者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醫界臨床研究發現,約有三到四成的巴金森氏症病患到了後期,會出現失智症的狀況。

本來的行動障礙,已經造成照顧上的困難,如果又併發失智症對患者更是雙重打擊。

 文/丁彥伶 「爸爸本來就受巴金森氏症所苦,怎麼又說是失智症?」 提醒巴金森氏症病患家屬注意,巴金森氏症本來就是一種腦退化的疾病,因此約有三到四成的病患到了病程後期,可能會出現失智症的病狀。

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說,雖然目前的醫學無法預測哪些患者會併發失智,也無法預防患者得到失智,但是,可以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與惡化;延緩的時間甚至長達三、四年以上,讓患者與照顧者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巴金森氏症是退化性的動作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肢體僵硬、動作困難、手腳不自主的震顫抖動、步態不穩等運動方面的障礙。

巴金森氏症常見運動障礙 1.肢體僵硬2.動作困難3.手腳不自主抖動4.步態不穩而醫界臨床研究也發現,約有三到四成的巴金森氏症病患到了後期,會出現失智症的狀況。

本來的行動障礙,已經造成照顧上的困難,如果又併發失智症對患者更是雙重打擊。

 巴金森氏症併發失智症稱為「巴金森氏症失智症(PDD)」,患者併發失智症時常不容易發現。

因為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障礙常會有反應慢、表情淡默的表現,同時病患因為病情的挫折也很容易合併輕度憂鬱;所以當患者出現記憶力減退及其他智能退化的情形時,很容易被忽略。

即使是臨床上,也常被誤認為是憂鬱症的症狀,而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

統計顯示,若巴金森氏症病患合併失智症,死亡率會增加兩倍,因此需要格外重視並提早發現。

其中有研究指出,年紀大的巴金森氏症病患、動作障礙嚴重的病患,以及併發憂鬱症的患者,發生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機率較高。

甄瑞興說,這些病患本來腦退化就比較嚴重,自然是高危險群。

只要患者儘早開始運動,就有助延緩腦部退化與緩失智症的發生。

▍ 預防與減緩:多運動、多動腦、多活動、多社交但是也有許多巴金森氏症病患,到後期還是耳聰目明,所以目前無法預知哪些病患應該要提早預防或治療。

現在國際間正在提倡的「延緩失智發病及惡化」的行動,重點在呼籲病患多運動、多動腦、多活動、多社交,這些其實也適用在巴金森氏症病患身上。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巴金森氏症患者到了中後期行動上有困難,步態不穩,要活動身體的難度也變高許多。

 (圖片來源:pixta)甄瑞興建議可以採取「坐姿」的運動。

或是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慢慢讓自己半蹲在椅子上。

初期可以手握在扶手上,之後等大腿和膝蓋間的肌肉練得強壯一點了,就可以放開扶手半蹲。

 也可以在家扶著牆壁走動,手腳多動對延緩疾病惡化很有幫助。

 除了多運動也要多動腦!建議可以參與各種為病友們舉辦的訓練營,並且讓患者多外出與人接觸,不要經常待在家裡。

否則沒有和人群接觸、沒有多動腦,就會讓腦部退化得比較快。

 ▍ 飲食控制預防三高此外,還要注意飲食習慣。

建議照顧者,可以選擇「地中海飲食」,幫助患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避免三高上身,引起血管阻塞而使病情惡化,同時也可以預防血管性失智。

 繼續閱讀:1. 【日常照護】巴金森氏症的日常照護2. 是病了還是老了?認識「面具臉」巴金森氏症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點此了解丁彥伶>>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中醫怎麼醫?氣要動泡澡、針灸、飲食助行氣 未來我有可能罹患失智症嗎?失智基因篩檢到底要不要做?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丁彥伶  失智症  巴金森氏症  運動障礙  三高  地中海飲食  退化性疾病  <上一篇文章吞嚥訓練很重要!長照2.0中,你需要了解下一篇文章>皮蛇痛起來真要命!9招生活對策,對抗帶狀●關於作者>>+看更多作者資深醫藥記者資深醫藥記者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