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科技資訊網:組織病理研討會\85年度\其他動物\甲魚之阿米 ... | 阿米巴原蟲大小
甲魚之阿米巴原蟲症. ... 肝臟可見大小不一之潰瘍灶,壞死灶表面有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
4. 腸漿膜面粗糙、水腫、局部有穿孔性潰瘍灶並有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
字體大小修改:大中小甲魚之阿米巴原蟲症AmebiasisinGreenTurtle友善列印作者:鄭錦德;林志嫺;李淑慧;陳木榮;黃財興詳細內容:一、病歷: 本病例發生於本市近郊海埔之種鱉場,該場一年前由屏東里港地區購入成鱉約一萬一仟隻左右(當時約1~2年的成鱉)。
分別飼養在兩個池子(每池一分地/深三尺多),主要餵飼絞碎加饅料之下雜魚,病鱉症狀為浮出水面無法下沉,此情況持續數個月,剛開始無死亡,於84年3月開始有死亡情形,由一日數隻到數十隻不等。
其大部份死亡之鱉浮出水面時,均已腐爛。
垂死鱉症狀為削瘦,四肢水腫或頸腫,部份背、腹表皮(殼)伴有潰瘍等火山口之病灶。
經檢查有許多細菌,並建議使用BKC消毒池水及投與抗生素等皆告無效,而畜主亦曾使用過碘液、硫酸銅、地特松等藥物,情況均無改善。
估計死亡約5~6千隻。
二、肉眼病變: 1.四肢皮下水腫,部份有皮膚潰瘍,腹部見紅斑病灶。
2.腹腔可見透明或淡褐色腹水,嚴重或呈混濁狀,腹腔內含黃白色乾酪樣物。
3.肝臟可見大小不一之潰瘍灶,壞死灶表面有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
4.腸漿膜面粗糙、水腫、局部有穿孔性潰瘍灶並有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
5.脾腫大、局部潰瘍灶,可見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於表面。
三、組織病變: 1.肝臟:多發局部壞死灶,壞死灶周圍可見多量酸性球及多核漿細胞浸潤,並可見大量細胞碎片及細菌團塊。
壞死灶內及周圍之血管腔內皆可見阿米巴原蟲之蟲體,大小約10μm左右。
黑色素增加。
2.腸管:在粘膜下層嚴重水腫,漿膜呈多發局部壞死,壞死灶周區有大量酸性球及多核異物巨細胞浸潤且周圍被結締纖維組織所包被。
於壞死灶及腸黏膜皆可見阿米巴原蟲之浸潤。
肌層呈大區域壞死並有大量酸性球及漿細胞浸潤。
3.脾臟:呈肉芽腫樣病灶,實質內可見阿米巴原蟲蟲體及多量酸性球浸潤。
4.皮膚(殼):局部潰瘍壞死,壞死區內有多量細菌團塊及少量原蟲。
四、微生物學檢查: 自罹病甲魚之肝、脾釣菌培養於BloodAgar,可見平滑圓形隆起之白色菌落且呈β溶血,革蘭氏染色為陰性桿菌。
經鑑定為Aeromonashydrophila 五、寄生蟲檢查: 1.將腸內容物刮下置於生理食鹽水中,可發現大小約10μm左右之滋養體行變形運動。
2.自腸潰瘍部刮下壞死組織塗抹染色,可見阿米巴原蟲。
同時將壞死之肝臟組織及脾臟組織壓片以及腹水塗抹以Quick染色,亦可見阿米巴原蟲。
六、診斷: 鱉阿米巴原蟲症及二次性Aeromonashydrophila感染症。
七、討論及參考文獻: (一)討論: 本場之水質環境極差,為一封閉性水源,根本無水源,從蓄養至今沒有換過水,只有水位低時補充地下水。
水質狀況很差,其氨、氮高達4~9ppm,亞硝酸更高達7ppm,為腐質水質。
此常被流傳誤導不用良好水質(正常應為需有浮游生物使甲魚獲得安全感,較不易驚嚇,而非讓水質惡化)。
該養殖場又靠近工廠,使鱉處於不安之下。
部份甲魚分離到Aeromonas為水中常在菌,導致二次感染。
由於甲魚之生態及疾病等相關資訊極為缺乏,致本病例僅以形態做初步之診斷;至於阿米巴原蟲之致病機轉及對甲魚之病原性如何,有待進一步之探討。
(二)參考文獻:1.余森海等。
人體寄生蟲彩色圖譜。
藝軒圖書公司。
1992。
2.徐榮彬等。
甲魚之氣單包菌感染症。
84年度第三次各縣市水產動物研討會專輯。
1995。
3.張志成等。
台灣野生動物疾病圖譜。
養豬科學研究所。
1994。
4.BurchardGD.Clinicaldiagnosisofmalariaandamoebiasis.ImmunInfect22(2):3941.1994.5.BurchardGD.Therapyformalariaandamoebiasis.ImmunInfect22(2):45-7.19
4. 腸漿膜面粗糙、水腫、局部有穿孔性潰瘍灶並有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
字體大小修改:大中小甲魚之阿米巴原蟲症AmebiasisinGreenTurtle友善列印作者:鄭錦德;林志嫺;李淑慧;陳木榮;黃財興詳細內容:一、病歷: 本病例發生於本市近郊海埔之種鱉場,該場一年前由屏東里港地區購入成鱉約一萬一仟隻左右(當時約1~2年的成鱉)。
分別飼養在兩個池子(每池一分地/深三尺多),主要餵飼絞碎加饅料之下雜魚,病鱉症狀為浮出水面無法下沉,此情況持續數個月,剛開始無死亡,於84年3月開始有死亡情形,由一日數隻到數十隻不等。
其大部份死亡之鱉浮出水面時,均已腐爛。
垂死鱉症狀為削瘦,四肢水腫或頸腫,部份背、腹表皮(殼)伴有潰瘍等火山口之病灶。
經檢查有許多細菌,並建議使用BKC消毒池水及投與抗生素等皆告無效,而畜主亦曾使用過碘液、硫酸銅、地特松等藥物,情況均無改善。
估計死亡約5~6千隻。
二、肉眼病變: 1.四肢皮下水腫,部份有皮膚潰瘍,腹部見紅斑病灶。
2.腹腔可見透明或淡褐色腹水,嚴重或呈混濁狀,腹腔內含黃白色乾酪樣物。
3.肝臟可見大小不一之潰瘍灶,壞死灶表面有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
4.腸漿膜面粗糙、水腫、局部有穿孔性潰瘍灶並有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
5.脾腫大、局部潰瘍灶,可見黃白色乾酪樣物附著於表面。
三、組織病變: 1.肝臟:多發局部壞死灶,壞死灶周圍可見多量酸性球及多核漿細胞浸潤,並可見大量細胞碎片及細菌團塊。
壞死灶內及周圍之血管腔內皆可見阿米巴原蟲之蟲體,大小約10μm左右。
黑色素增加。
2.腸管:在粘膜下層嚴重水腫,漿膜呈多發局部壞死,壞死灶周區有大量酸性球及多核異物巨細胞浸潤且周圍被結締纖維組織所包被。
於壞死灶及腸黏膜皆可見阿米巴原蟲之浸潤。
肌層呈大區域壞死並有大量酸性球及漿細胞浸潤。
3.脾臟:呈肉芽腫樣病灶,實質內可見阿米巴原蟲蟲體及多量酸性球浸潤。
4.皮膚(殼):局部潰瘍壞死,壞死區內有多量細菌團塊及少量原蟲。
四、微生物學檢查: 自罹病甲魚之肝、脾釣菌培養於BloodAgar,可見平滑圓形隆起之白色菌落且呈β溶血,革蘭氏染色為陰性桿菌。
經鑑定為Aeromonashydrophila 五、寄生蟲檢查: 1.將腸內容物刮下置於生理食鹽水中,可發現大小約10μm左右之滋養體行變形運動。
2.自腸潰瘍部刮下壞死組織塗抹染色,可見阿米巴原蟲。
同時將壞死之肝臟組織及脾臟組織壓片以及腹水塗抹以Quick染色,亦可見阿米巴原蟲。
六、診斷: 鱉阿米巴原蟲症及二次性Aeromonashydrophila感染症。
七、討論及參考文獻: (一)討論: 本場之水質環境極差,為一封閉性水源,根本無水源,從蓄養至今沒有換過水,只有水位低時補充地下水。
水質狀況很差,其氨、氮高達4~9ppm,亞硝酸更高達7ppm,為腐質水質。
此常被流傳誤導不用良好水質(正常應為需有浮游生物使甲魚獲得安全感,較不易驚嚇,而非讓水質惡化)。
該養殖場又靠近工廠,使鱉處於不安之下。
部份甲魚分離到Aeromonas為水中常在菌,導致二次感染。
由於甲魚之生態及疾病等相關資訊極為缺乏,致本病例僅以形態做初步之診斷;至於阿米巴原蟲之致病機轉及對甲魚之病原性如何,有待進一步之探討。
(二)參考文獻:1.余森海等。
人體寄生蟲彩色圖譜。
藝軒圖書公司。
1992。
2.徐榮彬等。
甲魚之氣單包菌感染症。
84年度第三次各縣市水產動物研討會專輯。
1995。
3.張志成等。
台灣野生動物疾病圖譜。
養豬科學研究所。
1994。
4.BurchardGD.Clinicaldiagnosisofmalariaandamoebiasis.ImmunInfect22(2):3941.1994.5.BurchardGD.Therapyformalariaandamoebiasis.ImmunInfect22(2):4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