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原虫病 | 阿米巴原蟲大小

滋养体自包囊逸出后寄生于大肠肠腔或肠壁,以大肠内容物包括细菌为养料,借肠内乏氧和存在细菌的条件,进行分裂繁殖。

滋养体大小不一,12~60um,而以15~ ...百度首页网页新闻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文库百科首页历史上的今天百科冷知识图解百科秒懂百科懂啦秒懂本尊答秒懂大师说秒懂看瓦特秒懂五千年秒懂全视界特色百科数字博物馆非遗百科城市百科恐龙百科多肉百科艺术百科科学百科用户蝌蚪团热词团百科校园分类达人百科任务百科商城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常见问题联系方式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已投票0阿米巴原虫病编辑锁定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纪爱萍(主任医师)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病研究所阿米巴类感染是由根足虫纲(Rhizopoda)、阿米巴目(Amoebina)、内阿米巴科(Ent—amoebidae)、内阿米巴属(Entamoeba)下各种内阿米巴所引起的,临床习惯简称阿米巴。

其中肠道阿米巴原虫,种类虽多,大多寄生于人体内作为共居生物而无致病能力,唯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被认为是有致病力的阿米巴。

西医学名阿米巴原虫病其他名称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所属科室内科-主要症状腹痛,腹泻主要病因原虫感染传染性有传染性目录1病原学2发病原因3流行病学4病理改变5临床表现6并发症7疾病诊断▪诊断标准▪辅助检查▪鉴别诊断8疾病治疗9疾病预后10疾病预防11疾病护理12专家观点阿米巴原虫病病原学溶组织内阿米巴有滋养体及包囊两期。

滋养体自包囊逸出后寄生于大肠肠腔或肠壁,以大肠内容物包括细菌为养料,借肠内乏氧和存在细菌的条件,进行分裂繁殖。

滋养体大小不一,12~60um,而以15~30um为常见。

滋养体抵抗力甚弱,在室温下数小时内死亡,遇稀盐酸则在数分钟内死亡。

滋养体在适当条件下能侵袭与破坏组织,造成结肠病变,引起临床症状,所以滋养体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侵袭型,但它无感染能力。

因为在体外它很快死亡,即使进入消化道也很快被胃酸破环。

包囊抵抗外界能力很强,在大便中能存活2周以上,在水中能存活5周,能耐受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

但对热和干燥较敏感,加热至50℃几分钟即死。

包囊可随粪便排到外界。

人于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即造成感染。

所以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型是包囊。

包囊被吞食后,不受胃酸破环,经胃达回肠。

由于小肠碱性消化液的作用及虫体的活动,含有四核的虫体从囊壁逸出。

虫体又经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后,分裂为四个至八个小滋养体,定居于盲肠和大肠近端。

[1] 阿米巴原虫病发病原因包囊被吞食后进入小肠下段,滋养体脱囊逸出,随粪便下降,寄居于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营共居生活,以肠腔内细菌及浅表上皮细胞为食。

在适宜的条件下,滋养体侵袭肠粘膜,造成溃疡,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时,酿成痢疾。

阿米巴原虫病流行病学本病见于全世界各地,其感染率的高低是同各地环境卫生和居民营养状况等关系极大。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发病较多,以秋季为多,夏季次之。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子多于女子,成年多于儿童,幼儿患者很少,可能与吞食含包囊食物机会的多少有关。

1、传染源:慢性病人、恢复期病人及健康的“排包囊者”为本病的传染源。

急性病人,当其粪便中仅排出滋养体时,不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包囊在土壤中可以生存8天以上;在潮湿及凉爽环境内,如粪便中可以生存几个星期。

包囊可以通过污染饮水、食物、蔬菜等进入人体。

在卫生环境恶劣的地方,水源或食物易被粪便所污染。

在以粪便作肥料的地区,未洗净、未煮熟的蔬菜是重要的传播因素。

蝇类及蟑螂都可接触粪便,体表携带和呕吐排便,将包囊污染食物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

3、流行特征: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发病较多,以秋季为多,夏季次之。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子多于女子,成年多于儿童,幼儿患者很少,可能与吞食含包囊食物机会的多少有关。

阿米巴原虫病病理改变结肠病变以局限性粘膜下小脓肿开始,其孤立散在分布。

组织破坏逐步向纵深发展,自粘膜下层直至肌层,形成口小底大的典型烧瓶样溃疡。

早期病变仅可见粘膜小溃疡,表面周围略上翻,但边缘不整齐,溃疡表面可见深黄色或灰黑色坏死组织,在其深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