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躁鬱症吃藥會好嗎?有什麼注意事項? | 躁鬱症吃什麼藥

但要躁鬱症患者冒著復發風險停掉?這根本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不了解這種病。

我為了持續作追蹤,每個月都得跟醫師見一次面,每天睡前確認自己吃藥了 ...嚕哩貓的四季情歌跳到主文春晨寫下一整頁的筆記夏浪拍打青春的痕跡秋風吹來月夜的傾訴冬雪覆蓋又一年的回憶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pr24Wed201315:29憂鬱症/躁鬱症吃藥會好嗎?有什麼注意事項?如果要說有沒有「康復」,我覺得這個名詞在定義上就有點微妙。

我已經服藥很久了,病程總共六年(2004~2010)。

從重度憂鬱發作就開始吃,前四年都規律吃,後來因為感覺有變好了,就斷了一陣子。

沒想到躁症爆發,就又開始乖乖吃。

這之後的兩年,一直規律服藥,從來沒間斷過,狀況控制得非常好。

不可能完完全全平穩;跟一般人一樣,有時也會心情不大好,但都很快就過去了。

直到今天(2016.5.25),仍維持睡前五顆的劑量,而且為避免復發,打定主意是不停藥了。

 有一位朋友,曾三番兩次提起「那些藥對身體不好,能不能就不要吃了?」我就直白告訴她,能不吃,我也不想吃;但很多時候,人就不能照著心意走。

就像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疾病,該吃就是得吃,跟藥物本身好或不好無關。

另一位好友曾罹患癌症,儘管早已動過手術將癌細胞除淨,每天早上仍必須服藥,維持現狀。

凡慢性病治療,大抵上都是如此,沒什麼好抱怨的。

 有些人可能會誤會,認為只要意志力夠堅定,就可以徹底不用服藥。

但我必須強調,每個人狀況不一樣。

而且事實上,堅定地服藥也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很多病友都是用極大的意志力在持續治療。

今天一個單極性憂鬱症的病人,他可能可以經醫師指示慢慢停藥,終其一生都不需再接受治療。

但要躁鬱症患者冒著復發風險停掉?這根本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不了解這種病。

我為了持續作追蹤,每個月都得跟醫師見一次面,每天睡前確認自己吃藥了沒;對於情緒始終保持自覺,在心情起伏不定時找出可能原因,這些無非都要用到意志力。

 至於到底會不會好?要怎樣才算好? 事實上,控制得宜不就好了嗎? 我們都只企盼一切正常,正常工作、正常睡覺、正常看電視、正常作白日夢…如果能接受「吃藥恢復正常」,而不要太過期望「停藥後的正常」,心理會好受許多。

 我相信吃藥痊癒的人不在少數,只是他們病癒後恐怕不見得樂意分享。

這種病本來就要吃藥吃很久才能恢復穩定,且斷續服藥復發率很高。

有這種自覺的病友,都是先做過功課或有經歷過才比較清楚,也會更嚴格地督促自己服藥。

當然,因病症不同,恢復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很難一概而論。

但要下結論說「只要還在吃藥,就不算痊癒」,恐怕有失公允。

 那麼,憂鬱症/躁鬱症會好嗎?答案是:我相信大部分的情況下會好,只是並不容易,大多數的病友都花了非常久的時間。

而且,我們必須了解,身心症要回復穩定,有幾項要件:1.找到合適的藥物(通常要當白老鼠試很多種藥、甚至要多請教幾個醫師。

最好要把藥名抄下來,上網查詢,多作點了解)2.有按時服藥(超級無敵重要,請把它當作日常習慣)3.不會在醫師的指示以外,自行調藥(有時醫師會說可以根據當下的狀況調藥,但劑量要抓穩,不能自己亂調)4.不自行停藥(停藥一定是根據醫師的指示去做,千萬不要自認為可以凌駕專業)5.不吃藥配酒,不攝取過量咖啡因6.無論是否康復,都盡量別碰觸太多可能造成情緒失衡的事物(病友往往較敏感;我本來有點藝術家性格,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還算樂觀,但某部份其實也很纖細、愛胡思亂想。

所以康復之後,會刻意避開太過傷感的事物,或是投射太多情感在創作上。

日本三大文豪皆自殺身亡,不是沒有道理的。

或許這種疾病能成就一些偉大的藝術家,但能因病變成大師的人,其實也不算多,頂多就是比較有個人特色罷了。

可以的話,還是盡量以保持平穩為目標吧。

或許聽起來平庸,然而靠著這樣的生活所能造就的事物,或許比想像中還來得多!) 另外,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藥盒。

  左邊的圓盤放的是我每天睡前該吃的藥,右邊則是帝拔癲。

有在服用這款藥的人,建議原廠盒子不要丟,這是專利設計,既能保持乾燥、又可以防水。

帝拔癲很容易受潮,放在這個原廠盒子裡就可以完全放心。

 之所以放圓盤的原因,當然不外乎就是為了提醒自己。

而且,有一點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