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或逃跑反應 | 戰鬥或逃跑反應例子

【戰鬥或逃跑反應】 戰鬥或逃跑反應(英文:Fight-or-flight response),心理學, ... 我見過許多例子,有時安慰者過份熱心,甚至令被安慰者透不過氣,不歡而散。

JumptoSectionsofthispageAccessibilityHelpPressalt+/toopenthismenuFacebookEmailorPhonePasswordForgotaccount?SignUpSeemoreofSam哥催眠治療手記onFacebookLogInorCreateNewAccountSeemoreofSam哥催眠治療手記onFacebookLogInForgotaccount?orCreateNewAccountNotNowRelatedPages香港執業催眠師中心Organization本土新聞LocalPressMedia/NewsCompanyChenglap文章筆記Interest賞鯉專家Magazine樹洞香港TreeholehkSpecialtySchool陳雅明MchannelWriter愛和療癒.Ava催眠治療空間MentalHealthService軒翥而翔Writer曾欣欣GloriaAuthor大飯糖(SweetCanteen)DessertShopMoeiSugarArtCupcakeShop健吾WriterRecentPostbyPageSam哥催眠治療手記February1at1:37AM【愛你的片面】人腦會透過一個過濾器,去接收世事萬物的資訊,NLP稱這個過濾器,叫做「扭曲、刪除、一般化」。

簡單來說,就是為事物下定...義(標籤)。

作用是方便大腦處理資訊,節省時間。

假如我們每行一步,都要重新分析眼前每一吋地板用什麼物料製造、是否安全、是實體還是幻象、有什麼文化意義,人類將無法正常生活。

這種標籤化不但對事、對物,對人也如是。

對人,我稱之為「面譜化」。

例如我們經常會覺得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壞人、這人是左膠、那人是暖男/綠茶婊/渣男/宅男/乖乖女/港女/八婆/cheap精......諸如此類。

當這些人一旦出現某些行徑,和人們腦中印象有落差時,人們反應就會很大。

例如某某名人平日的公眾形象是愛妻暖男,一旦被發現出軌,公眾反應就會很大。

以面譜化對待距離比較遠的人,還不怎麼樣。

但如果如此對待較重視而且親密的人,便會造成很困擾——在於你自己和對方也是。

最近處理的兩宗個案,都有類似的共通點。

A個案,案主是一位男士,十分懷念已過世的母親。

在他腦海中,滿是母親最後的歲月,身患重病,鬱鬱寡歡,和他相依為命的畫面。

他在催眠過程又見到這個畫面,大叫「媽,我唔想見到你唔開心呀!」,案主哭得像山洪暴發。

我先讓他痛痛快快哭一場,待他稍等為平伏,我引導他想像腦中的畫面,將眼前的媽媽倒退到最快樂的年齡。

他開始見到更年幼的自己,在媽媽懷中的畫面。

那時的媽媽相對年輕,整個畫面都充滿快樂和溫馨。

案主重新感受到,媽媽的一生,原來也有快樂的時光,只是一向忽略了。

B個案,案主是一位年輕女士,和爸爸有很深厚的感情。

而同時,爸爸有許多缺點。

原來她的困擾,是有很深的愧疚,怪責自己為什麼要記著爸爸的缺點?兩位案主的共通點是什麼?都不接受對方是一個完整的人。

此話怎說?前者只想看到母親快樂的一面,而不想看到不快樂的一面,深層一點來說,即是不容許母親有不快樂的選擇和空間。

後者只容許父親有優點,不可以有缺點,一旦記得他有缺點,案主就很困擾。

兩宗個案,我都引導他們去重新檢視,他們所愛的人,其實也是有血有肉,而且立體的人。

有快樂,也可以有不快樂;有優點,也可以有缺點。

接受了所愛的人是立體而非平面,他們也就釋懷了。

有時這種現象,也出現在我們日常的人際關係中。

例如見到朋友不開心,我們便會急不及待,講許多「心靈雞湯式鼓勵說話」,希望快速將對方由不快樂,扭轉為快樂。

無效的話,便再加多幾錢肉緊,施展渾身解數、耍盡十八般武藝,務求令對方「笑返」。

但往往事與願違,雙方都更加沉重。

自己又筋疲力盡,對方又因你的關懷,反而感到壓力。

我見過許多例子,有時安慰者過份熱心,甚至令被安慰者透不過氣,不歡而散。

底藴其實是不容許對方有不快樂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