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症及其治療@ 暗香浮動月黃昏:: 痞客邦:: | 拔毛症痊癒

Trichotillomania(拔毛症)這個字乍看之下根本不會唸,這是一個希臘文, 是從三個字組合而來,Trich代表頭髮,tillo代表拉,mania代表疾病的衝動。

綜合這三 ...暗香浮動月黃昏跳到主文部落格全站分類:休閒旅遊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Sep28Fri201220:42拔毛症及其治療  Trichotillomania(拔毛症)這個字乍看之下根本不會唸,這是一個希臘文,是從三個字組合而來,Trich代表頭髮,tillo代表拉,mania代表疾病的衝動。

綜合這三個字,就可以知道這樣的狀態是衝動的拔頭髮,而且具有生病的意涵。

大部分的個案好發於兒童期及青少年時期,當然任何年齡都會發生。

目前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3.5﹪是女性,1.5﹪是男性,成年人個案以女性居多,兒童個案男女比例約相同。

  拔毛症所拔的毛,在任何區位都可能發生,舉凡看得見的頭髮、眉毛、睫毛、鬍子,看不見的胸毛、腋毛都有可能。

拔毛的方式大部分都一點一滴開始,就是慢慢拔,不會一下就拔太多。

拔毛的部分也可能會變動,有時從睫毛開始,接著會變成頭頂或後腦杓。

有一些兒童會拔別人的毛,或是拔寵物的毛。

有拔毛症狀的個案,也較常會出現其他傷害身體的行為,如咬指甲、摳皮膚等等。

我遇到的個案中,有的小孩就不只是拔毛髮而已,他的指甲也被咬到最底,看了都會覺得痛的程度。

  對拔毛症個案而言,大部分的人的強度與持續性都是經常變動的。

有的人可能延續幾週或幾個月,這個問題就過去,不會再復發,少數人會因為不明原因突然又拔起毛來。

如何區辨他們的嚴重度?毛髮變少是最輕微的,中等的會造成皮膚表面的損傷,最嚴重的是已經拔到完全禿掉的。

五歲以下就發生的個案,我們稱為早發型的拔毛症(early-onsettrichotillomania),這樣的個案是比較輕微的,因為他們會出現這些行為,可能是為了自我探索或自我安慰,跟吸手指類似,大部分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消失。

但還是有一小部分的人會繼續拔,直到長大也不會停歇。

  若拔毛的狀況已經影響到外觀時,不管大人或小孩對於他們的外表都會覺得困窘或羞恥。

他們會想辦法掩蓋這個缺失,小孩會想辦法否認這件事,對於父母、朋友的詢問,會編造一些理由。

大一點的青少年或成人,則會用其他方法來掩飾,如剪一個特別的髮型、戴帽子、使用化妝品(假如是拔睫毛的人,可能會盡量使用睫毛膏來隱藏)。

他們也會因為覺得羞恥而影響到自尊,甚至損壞了社交、學業及職業功能。

有一些人甚至會拒絕就醫,對於詳細的檢查充滿抗拒。

關於拒絕的部分,很常與家長態度相關。

有的家長帶小孩就醫之前,不先說清楚,當然容易引起抗拒。

如何順利的說服他們持續治療,確實是困難的事。

  家庭中有這樣的小孩,通常會充滿了挫折。

家長可能常常會被指責不會養育孩子,好事的人甚至會提供很多似是而非的方法。

不管國內或國外都是相同的情形,家中只要有一個特殊的孩子,家長都會受到莫名的指摘與壓力,要堅強到好好面對是件不容易的事。

  目前並沒有任何的研究證據顯示,家庭動力或人格特質會造成拔毛症。

家長也常常無法理解為何小孩就是無法停止拔頭髮,很多大人的處理方式通常都不好,如生氣、批評與懲罰,但這些作法其實都無助於減少拔毛症狀,反而會加重小孩的羞恥、憂鬱、焦慮、低自尊,親子關係也是負面居多。

之前也曾遇過一些不好的例子,因為家長難以接受,就直接將小孩剃光頭,以為這樣就可以避免拔毛。

但是剃光頭更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懲罰,因為本來頭髮長長的,至少垂下來還能遮住一些,一被剪光,禿掉的部分完全暴露出來,只會讓小孩更受傷,小孩對家長也只會充滿恨意,完全無助於治療。

  其實不只家長難受,連個案的手足在學校也會因為這樣被欺負,只因為他有這樣的兄弟姊妹。

我們的社會要好好學會尊重不同狀況的孩子還是一件遙遠的事。

我之前曾經到某國中對老師們演講,有一位老師甚至說,他覺得不應該對這些心理有障礙的孩子給予什麼特殊照顧,這樣資源不就浪費掉了(當然,這也許是少數人的意見)。

我的回應很簡單,但是狠狠的刮了對方一頓,「假如你們遇到肢體有障礙的小孩,因為你們看得見,大家都知道要協助,最簡單都知道要幫忙扶著他。

但是心理有障礙的小孩,因為你們看不見,就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