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憩室炎之照護 | 憩室炎益生菌

多運動、戒菸、減重、維持正常體重,避免紅肉與富含脂肪的食物,可預防憩室炎復發及使用益生菌有助於改善炎症症狀。

依醫師指示服藥,勿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回首頁關於我們預約掛號English登入一般中大×全站搜尋搜尋登入大腸憩室炎之照護位置護理指導大腸直腸外科主題大腸憩室炎之照護其他資訊瀏覽:1740,最近修訂:2020-04-06回首頁列印日期:2021/02/27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護理指導大腸直腸外科×私密分享無法分享,系統已經關閉私密分享的功能×QRcode×選擇網頁檔案loading...確定取消×刪除提醒×loading...×大腸憩室炎之照護分享QRcode列印瀏覽:1740,最近修訂:2020-04-06分享QRcode列印瀏覽:1740,最近修訂:2020-04-06×××loading...×建立新版本一、什麼是大腸憩室炎?憩室是消化道壁表層凹陷並向外突起造成之囊窩狀結構,常因飲食缺乏纖維質或長期便秘,造成腸內壓力日漸增加,加上腸壁肌肉弱化,於是在大腸壁突出成一個囊狀憩室,當未消化的食物或糞便掉入憩室時,鄰近小血管受損、缺氧或出血,導致粘膜壁慢性發炎,嚴重時可形成膿瘍,甚至穿孔及急性腹膜炎;或與小腸或膀胱間形成瘻管;亦可能在憩室內聚積糞石,腸壁周圍纖維化,造成腸阻塞或類似腫瘤形成。

 二、大腸憩室炎的症狀:可能伴隨急性腹痛、便秘、腹瀉、便血、發燒、寒顫、噁心及嘔吐等。

慢性憩室炎會與附近器官形成相通管道,其中與膀胱形成的管道最為常見,會出現解尿困難、頻尿、反覆的泌尿道感染症狀,甚至嚴重時會出現腹膜穿孔、急性直腸出血及結腸周圍的膿瘍等。

有以上症狀並不一定就是大腸憩室炎,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就醫。

 三、大腸憩室炎的檢查:腹部電腦斷層。

大腸鏡檢查。

鋇劑灌腸檢查。

 四、大腸憩室炎的治療:大腸憩室炎首要治療方針採保守療法,包括暫時禁食讓腸道休息並以靜脈注射補充液體及營養支持,施予抗生素治療,必要時置入鼻胃管引流減壓。

若合併腸穿孔、腸阻塞或大量出血者,則需要血管攝影或手術治療。

 五、居家自我保健原則:飲食中增加纖維質含量,促進排便。

例如:五穀雜糧、豆子、綠色蔬菜、柳橙、棗子、木瓜、香蕉、梨子、甘藍、大黃瓜、馬鈴薯及紅蘿蔔等食物。

多攝取水分,限水病人除外,任何飲料或是湯,都是每天增加水分的來源。

多運動、戒菸、減重、維持正常體重,避免紅肉與富含脂肪的食物,可預防憩室炎復發及使用益生菌有助於改善炎症症狀。

依醫師指示服藥,勿自行購買瀉藥或灌腸,以免刺激腸壁。

有排便感時須立即如廁,避免因糞便乾燥而增加憩室形成的機會。

 參考資料王美云、林怡君(2018).一位憩室炎復發合併菌血症病人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29(2),272-281。

李燕鳴(2019).大腸憩室炎的諮詢.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4(5),143-148。

林裕祥(2017).結腸憩室出血之診斷及處置.臨床醫學,79(2),90-91。

UpToDate(2017,Dec13).Colonicdiverticulosisanddiverticulardisease:Epidemiology,riskfactors,andpathogenesis.Retrievedfrom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olonic-diverticulosis-and-diverticular-disease-epidemiology-risk-factors-and-pathogenesis?search=diverticulitis&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4~42&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4UpToDate(2018,Jan08).Acutecolonicdiverticulitis:Medicalmanagement. Retrievedfrom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cute-colonic-diverticulitis-medical-management?search=diverticulitis&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42&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複製檢核清單loading...×準備好了嗎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