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後的神經痛 | 帶狀皰疹後遺症

「皮蛇」,又稱帶狀疱疹,是因為以前長水痘後,水痘病毒好了以後潛伏在周邊神經節,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此病毒再度活化,沿著神經而影響皮膚形成帶狀皮疹。

「皮蛇」後的神經痛皮膚科  李志宏主任(小港院區)(101年11月)「皮蛇」,又稱帶狀疱疹,是因為以前長水痘後,水痘病毒好了以後潛伏在周邊神經節,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此病毒再度活化,沿著神經而影響皮膚形成帶狀皮疹。

因為周邊神經圍繞身體半圈,所以大多數皮蛇影響一側的皮膚及神經,引發皮膚水疱及神經疼痛,其中以頭頸部和胸背部較多見。

皮膚的水疱約2-4週結痂脫落後就好了,但是神經疼痛可以持續相當久一段時間,從數月至數年之久都有可能,統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容易得到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免疫力不足(如癌症病患、愛滋病病患,或過度勞累,壓力太大者),及老年人。

每位帶狀疹後神經痛病患的疼痛感覺都不太一樣,可能包括感覺異常(如感覺有螞蟻在爬,或是像被電到,被針刺到),痛覺敏感(輕微接觸如穿衣服會感覺強烈疼痛),感覺麻木等。

對病患的生活品質、睡眠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

目前用於緩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口服藥物有GABA抑制劑(如Gabapentin)、三環抗鬱劑(如Imipramine)、及非類固醇止痛消炎劑(如Ibuprofen,diclofenac)等。

以傳統藥物無法有效治療疼痛時,可以考慮使用鴉片類藥劑(如morphine,tramadol等)。

外用可以使用麻醉貼片(如Lidocaine),或是辣椒(capsaicin)貼布。

不同的口服及外用藥物有不同的副作用,如傷胃、頭暈、成癮等,需專業的醫師來作個體化調整。

除了藥物治療外,低能量雷射照射治療是相當不錯的治療方式,醫學研究顯示低能量雷射治療可能是經過生物調節作用,而增快神經的修復,低能量雷射可以有效減短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強度及時間。

本院皮膚科還具有一台可行非侵犯性神經阻斷術的"超級雷射(SuperLizer)",它利用紅外線穿透皮膚較深的作用,來阻斷星狀神經節傳遞疼痛的訊息,使疼痛訊息無法進入中樞神經大腦中。

為了避免得到皮蛇及其後的神經痛,應有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有效調節情緒和舒解壓力,應該避免接觸水痘患者,並避免飲酒過量及戒菸。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