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聽神經瘤這條路上-2 @ 孿生子的夏天:: 痞客邦:: | 聽神經 瘤 初期 症狀

最右邊brainstem是腦幹,聽神經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不過若是持續增長會壓迫到其他神經,最先壓迫的是前庭耳蝸神經,會有耳鳴、聽力受損、聽力喪失,還有暈 ...孿生子的夏天跳到主文☆管他的,反正我們姊妹寫爽的☆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y09Thu201913:35走在聽神經瘤這條路上-2雖然也明白禍福相倚的道理,不過當自己得到這樣的疾病才會深刻的體會到意外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猶記得回診看MRI報告的前幾天,我才應學妹邀請到中山大學演講,剛有那種自己就快要從育兒情境脫離,準備好邁開腳步走向個人下一個階段的感覺萌生,沒想到過幾天就是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本以為只是聽力問題,瞬間危機升高為腦腫瘤。

人生的禍福總是說來就來,得到聽神經瘤的機率十萬人中只有一人,命運之神矇著眼射飛鏢,我就這樣中了獎,突如其來的厄運無法事先準備,只能硬著頭皮迎接。

我說這個腫瘤突如其來,其實也不對,聽神經瘤的成長速度很緩慢,一年大概只會增長2mm,也就是說我兩公分多的聽神經瘤也許已經默默的在我的腦裡蟄伏了十幾年,人體可能都有一些良性瘤的存在,有些良性瘤到了某一程度便不會增長,有人終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腦內有顆不再增長的小腫瘤。

聽神經瘤初期並沒有症狀(可以說所有的腫瘤都是一樣的),治療的方式通常取決於發現的早晚,發現早腫瘤還小,這時候可以選擇的方法就比較多,預後情況也佳。

腫瘤大了開始產生各種症狀之後,能夠選擇的治療方式就很有限了,所以說不要忽略身體的微小訊號,也不要忽略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我家先生去年就做了一次比較完善性的健檢,頭、頸、脊椎都有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如果我前幾年也有做這樣的檢查,也許早就發現這顆顱內腫瘤了。

這裡有一個圖,橘色tumor是腫瘤,上方黃色trigeminalnerve是三叉神經,中間黃色facialnerve是顏面神經,下方黃色cochlearnerve是前庭耳蝸神經。

最右邊brainstem是腦幹,聽神經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不過若是持續增長會壓迫到其他神經,最先壓迫的是前庭耳蝸神經,會有耳鳴、聽力受損、聽力喪失,還有暈眩問題,壓迫到三叉神經則會導致劇烈疼痛、臉麻,壓迫到顏面神經則會肌肉麻痺或味覺異常,壓迫到腦幹則可能危及生命。

 聽神經瘤一般的治療方式,可以分成三種。

1.腫瘤小於一公分,可以暫且先觀察,定期做MRI觀察是否有變大,如果有增大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2.腫瘤小於三公分,依照病人的選擇,可以做加馬刀或腦部顯微手術,如果腫瘤不大而且沒有造成病人明顯不舒服症狀,不流血的加馬刀是很好的選擇。

加馬刀是一種放射治療,把201束gamma射線精準的放射到腫瘤部位,定位精準,高能量只聚焦在病灶,就像配備GPS的飛彈,可以在不傷害周圍的情況下直接命中敵人,對聽力與神經的損傷小,雖然不開刀但可以達到外科手術一樣的效果,所以稱之為加馬刀(gammaknife)。

通常只需要一次的放射療程,過程不用麻醉,病人是清醒的,目前也沒有術中死亡的案例,小於三公分聽神經瘤治療成功率(腫瘤不變或萎縮)在九成以上,加馬刀可說是小於三公分聽神經瘤治療的黃金標準(goldstandard)。

3.腫瘤大於三公分或是病人已經有明顯的不適症狀(譬如失去平衡、無法忍耐的頭痛暈眩、臉部麻痺、味覺受影響....)就要進行腦部顯微手術把腫瘤全摘除或部分摘除(剩下的部分可用加馬刀治療),顯微手術進行時雖然會保護顏面神經,然而腫瘤緊貼著顏面神經(從上圖可以看到顏面神經正好在腫瘤中段)仍舊有機率造成顏面神經受損,導致眼睛無法完全閉合、臉部表情僵硬、部分嘴部功能或味覺受損...等情況。

此外還有手術風險,譬如腦脊髓液滲漏、顱內出血、傷口感染....等等。

如上分析腫瘤若不大,加馬刀聽起來是很好的選擇,不過加馬刀產生作用的時間很長,通常要半年到一年才能看出效果,只要腫瘤不再增長(最好是能萎縮變小)就是達到目標,之後就是定期做MRI追蹤,如果數年後發現腫瘤繼續增長,也能再度進行加馬刀。

我這次發現的不算太晚(感謝宋秉珏醫生的細心,安排許多檢驗,讓我第一次就診就發現腫瘤),除了耳鳴與左耳聽力降低之外,沒有其他的外顯症狀,然而腫瘤的尺寸不算小,所以在各種情況的權衡上多了很多困難點。

加馬刀不用動刀是它優勢,然而作用時間得要半年至一年則是它的問題,如果在這過程腫瘤膨脹壓迫到其他部位或是腫瘤仍然繼續增長,那勢必還是要開刀。

根據一些醫學報導,加馬刀術後,腫瘤可能會產生沾黏,之後若要進行顯微手術會讓外科手術變得困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