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人愛討抱,解決分離焦慮的10種方法 | 分離焦慮高峰

當感受到威脅害怕或受挫就會退回到媽媽身邊;當媽媽離開時就會焦慮哀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但當媽媽回來時則會露出欣喜,並尋求與媽媽身體上的 ...看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1/看文章2/教養育兒文章3/社交與情緒4/孩子黏人愛討抱,解決分離焦慮的10種方法1 1孩子黏人愛討抱,解決分離焦慮的10種方法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我們家弟弟之前是大家口中的「媽寶」,超級黏他老木,媽媽一離開,就很焦慮,有一陣子連去上廁所,去廚房忙一下都不行,連阿嬤都笑說:「你這個老杯,專攻兒童發展,出了這麼多本書,怎麼沒幾招來訓練一下,這樣黏下去,怎麼得了?」老人家緊接著就是一堆電話轟炸,苦勸孩子的老木,別再餵母奶了,一定是親餵母奶才會這樣,才會整天巴著媽媽不放,你們以前小時候,哪有這樣?弄得我和孩子的媽,真是有苦說不出。

聽到這邊,大家有沒有心有戚戚焉?媽媽常問的寶寶黏人問題我每次保母訓練的大型演講以及天才領袖官網的「育兒智囊團」專區也經常有苦惱媽咪問這樣的問題,1.孩子這麼黏是不是親餵母奶的錯?2.送去給托嬰中心或給專業保母帶,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嗎?3.是不是一直抱孩子才這麼黏?4.是不是跟我全職帶他,讓他才跟我難分難解?滿心愧疚的媽媽不計其數,我想我該再度的,來好好澄清及整理這個問題了。

寶寶約在六、七個月大開始會認生,也逐漸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也就是把媽媽當做「安全堡壘」,以媽媽為中心而敢主動地去探索陌生環境,當感受到威脅害怕或受挫就會退回到媽媽身邊;當媽媽離開時就會焦慮哀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但當媽媽回來時則會露出欣喜,並尋求與媽媽身體上的接觸。

這樣的「依附關係」一歲時會達到高峰,一直到1.5~2歲左右。

研究顯示,你越要強迫跟寶寶分開,越刻意訓練,孩子體內的緊張焦慮的激素會升高,被安撫下來的時間也會變長。

另一個有趣的研究則發現,白天抱孩子或親餵母奶的次數,如果被刻意降低,晚上孩子哭鬧,來討媽媽安撫的頻率,會升高得非常明顯,最後搞的大家都不用睡覺了。

這些嬰幼兒研究都告訴我們,孩子就是要討到足夠的安全感,才能發展其他的能力,這就是0-3歲必經的歷程。

心裡學研究指出,依附關係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社交及情緒發展,因此擁有「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寶寶長大後通常會比較開心、合作、容易相信別人,且於不同階段均表現出優越的社交能力唷!解決分離焦慮,有效的育兒法那麼該如何讓寶寶建立安全型的依附關係,或者是說寶寶有分離焦慮,媽媽及家人可以怎麼做呢?天才領袖提供您下列幾個小撇步!一、親餵的媽媽請繼續,絕對不是母奶的錯!有非常多的研究發現,如果能親餵母乳,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到目前沒有任何研究發現,親餵母乳,跟寶寶時期的黏人有關係。

黏人的行為,一般被指出跟年紀有關,跟氣質偏向敏感有關。

孩子大於六個月以後,已經要開始接觸副食品了,如果孩子再大一點到一歲後,母乳對孩子而言主要的功能,由營養漸漸轉成安撫。

既然希望安全依附,就不能用不對的方式訓練斷奶,例如:跟孩子說,你長大了,不要喝了;或曾經有媽媽來找我,跟我說,為了訓練離乳,竟然忍痛在自己乳頭塗辣椒醬。

這些做法,會讓孩子倍感焦慮,只會讓孩子情緒更糟更黏人!正確的做法是”增加飲食的內容+學會跟寶寶遊戲”,這樣一來,孩子才不會硬要從媽媽身上討到營養;而有了更多的遊戲,孩子才能逐漸的把專注力,轉移到遊戲或玩具身上,漸漸的養成,把目光小小離開媽媽一下子,才不會過度黏人。

切記!有時候過度黏人是在討玩,不見得是你看到的,在討媽媽而已。

重要延伸閱讀:育兒感統遊戲布書,根據幼兒發展設計,透過大量手部的觸覺安撫,刺激大腦整合情緒,降低分離焦慮與敏感性氣質文章分類文章分類選取分類家庭與親子  (132)得獎公告  (23)教材下載  (73)教養影音  (36)教養新觀念  (245)教養育兒文章  (709)最新文章  (582)最新活動  (84)熱門精選  (17)營養與健康  (218)社交與情緒  (229)育兒大百科  (312)親子學習趣  (125)最新文章孩子5大情緒問題,爸媽如何接招?2021年9月2日孩子上學不適應,說出這些話,爸媽如何接招?2021年9月1日如何訓練2-11歲孩子的反省能力?2021年8月31日【得獎公告】0830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送「獨家卡通教養書籤」2021年8月30日追蹤天才領袖了解課程廠商合作成為教養LINE好友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56號2樓(古亭捷運站7號出口)週一~週五AM9:00~PM9:00週六AM9:00~PM6:0002-2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