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分離焦慮症 | 分離焦慮高峰

分離焦慮通常開始在寶寶六~七個月大的時候,高峰期在10 到18 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或主要照顧者) 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覺得媽媽隨時會離開自己。

回馨力陽官方網站寶寶分離焦慮症-為什麼寶寶突然會害怕和媽媽分開?{{category.name}}為什麼寶寶突然會害怕和媽媽分開?分離焦慮通常開始在寶寶六~七個月大的時候,高峰期在10到1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或主要照顧者)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覺得媽媽隨時會離開自己。

讓寶寶感到焦慮的是,他們不知道媽媽會離開多久,會不會回來。

儘管媽媽只是離開一下下,但是寶寶沒有時間的概念,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等待是漫長的。

而且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會「想念」媽媽。

跟剛出生的寶寶不一樣,當妳離開了,妳便會從初生嬰兒的腦海裡消失;但是妳的影像卻會停留在六、七個月以上的寶寶腦海裡。

有一些生活的壓力也會引起寶寶的分離焦慮,如:環境的改變、照顧者的更換、弟弟或妹妹的誕生、家庭的緊張氣氛等。

也許有些媽媽會反應說她們的寶寶在六個月以前就有分離焦慮的現象發生;只要是媽媽以外的人想要抱寶寶,寶寶便會哭鬧。

根據多倫多病童醫院嬰兒精神病治療計劃主任JeanWittenberg解釋,這不完全是分離焦慮,是寶寶對主要照顧者的一份依賴和連繫;因為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把媽媽的影像記在腦海裡。

但是媽媽的味道、聲音、摟抱的姿勢等都是寶寶熟識的,一旦換了別人,寶寶便會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便會顯得煩躁不安。

怎樣幫助寶寶渡過焦慮期?適時的回應寶寶寶寶會產生分離焦慮主要是因為對環境的不確定;媽媽去了那裡?在做什麼?什麼時候會回來?父母應該盡量給予寶寶安全感,減輕他們的不安。

有些人會害怕即時的回應寶寶會把寶寶寵壞;其實在寶寶須要我們時,我們作出回應只會讓寶寶更健康、正面的成長,更有安全感。

雖然寶寶看似聽不懂媽媽的話,但是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寶寶便會覺得比較安心;所以當媽媽要做家事時,可以一邊做,一邊和寶寶說明妳現在在做什麼,讓寶寶自然的從生活中學習詞彙,同時了解媽媽的工作。

媽媽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唱歌來安撫寶寶的情緒。

減少分開的機會在國外,剛生產完的媽媽通常會有一年的育嬰假,為的就是希望在寶寶最需要媽媽在身邊的時候有一個安全的依靠。

我的寶寶是少數沒有分離焦慮的寶寶。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是全職媽媽,我幾乎24小時都和寶寶黏在一起。

當我須要做家事時,我會把寶寶帶在身邊,寶寶可以看到我,我也不用害怕寶寶發生意外。

市面上有很多移動式的餐椅,當媽媽在忙時,可以讓寶寶坐在餐椅上玩玩具或看書。

有些父母必須要出外工作,怎麼辦呢?如果可以,盡量避免在分離焦慮的高峰期把寶寶交給寶寶不熟識的人照顧。

把寶寶交給別人照顧前,先讓寶寶多和照顧者接觸,好讓他們互相熟識。

和寶寶玩躲貓貓在家裡可以常常和寶寶玩躲貓貓遊戲。

一開始,媽咪可以用手帕蓋住自己的臉,然後再拿開;再試試看躲起來半分鐘,慢慢把時間延長。

讓寶寶習慣妳不見了,又會再出現的情況。

但是在玩躲貓貓時必須要注意寶寶的安全。

堅定、溫柔的和寶寶說「再見」父母每天早上應該預留一些時間好好的和寶寶說再見;不要因為害怕寶寶哭鬧就偷偷的出門,這樣會讓寶寶對你失去信任感,而且會讓分離焦慮變嚴重。

用寶寶比較容易明白的概念跟寶寶約定回家的時間,譬如說「吃晚餐的時候我就會回來囉」等。

給寶寶一個親吻和深深的擁抱後再離開。

當你說再見後,便必須要離開,不要因為寶寶哭鬧而又折返回去安撫他,回去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哭鬧會便成寶寶的技倆。

父母必須要保持冷靜,要對你所託付的照顧者有信心,可以和他們約定一個時間打電話回去確定寶寶的狀況。

同時,照顧者應該用遊戲、玩具、或唱歌等有趣的活動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用睡眠儀式減少睡前分離焦慮睡眠儀式可以提醒寶寶睡覺的時間將要來臨;說故事、唱歌、和媽媽溫柔的擁抱可以讓寶寶感到安心。

如果寶寶因為媽媽的離開而哭鬧,媽媽可以進去安撫他,但是必須要安靜、沉著、而且短促的,主要讓寶寶感到安心便可以。

當寶寶感到無聊、沉悶時便會自己入睡。

父母自己也要放輕鬆寶寶的感覺是很敏銳的,如果父母本身都捨不得把寶寶交給別人照顧,寶寶自然會感到緊張。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