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併高血壓的人 | 血糖與血壓的關係

         糖尿病併高血壓的人-血壓控制和血糖控制一樣重要         高醫糖尿病衛教師林秀珠   在糖尿病病人當中高血壓是常見的,其發生血壓上升的機會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二倍多,當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時,其發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機率相對增加很多,所以,除了嚴格的血糖控制之外,其他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也要合併處理,大家都知道要治療糖尿病是因怕腎臟壞掉、怕洗腎、怕截肢,但更要去注意另外的隱形殺手-高血壓。

對糖尿病人而言,血糖值的好壞關係著一生,大家一直吸取糖尿病照護知識的同時,而忽略了其他部分,所以今天在此談談血壓控制的部份,希望能對血壓控制有更深層的認識。

  到底血壓多少才是高血壓?根據JNC在2003年的定義,正常人血壓為收縮壓(高的數值)120/舒張壓(低的數值)80mmHg以下,當收縮壓高於或等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或等於90mmHg,這兩個數值其中一個過高即為高血壓,不過需注意的是非測量一次即可判定為高血壓,而是需在三次不同時間所量的血壓值都有大於140/或90mmHg的數值才可診斷。

  造成高血壓的原因有:(一)原發性(占高血壓患者96%):其為無法明確找出高血壓原因,可能與遺傳、環境、肥胖、年齡、生活習慣、精神緊張有關;(二)續發性(佔4%):是由其他疾病或身體變化引起的:如糖尿病、腎臟病、內分泌失調(庫辛氏症候群、甲狀腺或副甲狀腺疾病)等。

導致高血壓原因很多,找出得到的原因,去除導因,血壓便可得到控制或治癒,原發性高血壓因原因不明目前多以藥物控制為主。

  高血壓的症狀有哪些?有的人是沒什麼症狀,或者只有輕微的頭痛、頭暈、失眠、耳鳴、呼吸短促、噁心、疲倦、頸部酸痛等症狀。

而高血壓會造成什麼影響?在腎臟方面:高血壓會引起腎臟衰竭、腎機能不全及尿毒症等;在腦部方面:高血壓和血管硬化容易使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腦中風;在心臟方面:由於高血壓使心臟負擔過大,容易造成左心室肥大、衰竭或心肌梗塞;在眼睛方面:易導致供應視網膜血液的小血管受傷,而造成視網膜出血、眼睛水腫,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所以當血壓過高使血管的壓力超過所能負荷時,就會造成器官的傷害,重者危及生命,所以高血壓為隱形殺手。

  當知道有高血壓時,我們需注意的有:第一、先改變飲食習慣,少鹽、少油及多吃蔬菜,盡量避免攝取醃漬類食物如醬瓜、豆腐乳等,還有高膽固醇食物如腦髓、動物內臟、蛋黃、海鮮、鹽蝦、豬油、豬肝等需少吃;第二、適當的運動如健走、做體操等,每週至少三~四次,每次超過30分鐘。

根據研究指出,運動可降低血壓,因此保持適度運動的人較不會成為高血壓下手的目標。

中等強度的耐力性運動,如游泳、快走、騎腳踏車等,是改善高血壓的最佳選擇,因為這類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多餘的脂肪代謝,進而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第三、生活上會建議最好每天測量血壓並記錄下來,帶回醫院給醫師作為調整藥物劑量的參考;注意體重變化,若能減輕體重更好,對血壓控制有幫助;還有減少酒精攝取,戒煙等。

最後需提到按時間服用降血壓藥物,除非服用降壓藥物後有明顯不舒服症狀,否則請勿擅自停用藥物,若只在高血壓時才服藥,回復正常即停藥,易造成血壓控制不穩高低波動太大,使腦血管破裂出血,且血壓藥物調整不易。

  糖尿病人血壓控制標準為收縮壓小於130mmHg/舒張壓小於80mmHg,良好血壓控制可預防腎臟病、心臟病及腦中風發生,最有效的方法為按醫囑定時及長期服藥,定期複診追蹤。

  常遇到病人問「怎樣量血壓比較準?」「電子血壓計準不準?」,其實不管使用電子血壓計或水銀血壓計,在量血壓前先靜坐10-15分鐘,血壓計與心臟同高,血壓計的壓脈帶置肘上2公分,感應點應對到手臂內側脈搏搏動點,最好穿著寬鬆衣服,衣袖不可太緊,若需重新測量血壓,應鬆開壓脈帶,休息至少2分鐘再測量,每天應在家中同一時間,同一手臂,測量血壓,並作成紀錄提供醫師做治療之參考,因為血液流向不同,通常左手高於右手,差異10-20mmH皆為正常,以高的數值為準。

早上空腹看門診的高血壓患者,建議先服用早上降壓藥(但降血糖藥先不要吃),預防看診期間血壓升高無法控制。

(注意:血壓高比血糖高更有立即性的危險)  另外需提到『白袍恐懼症』,有些人一到醫院就緊張以致量出來的血壓會比在家中量的數值高,醫護人員多半會告訴受檢者這樣的狀況應該不要緊,因認為這些人是屬於較容易緊張、較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人,所以此時可將家中血壓計帶到醫院比對,如果檢查該血壓計沒問題,便可相信家中測量結果為正確的。

  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