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念無明」感想:躁鬱症 ... | 媽媽 躁鬱症

電影一念無明,男主角阿東的媽媽是躁鬱症患者,他跟阿東爸結婚當天就開始言語貶低阿東爸,阿東爸離家出走。

阿東一直照顧她,阿東媽沒有病 ...搜尋此網誌2018年1月8日星期一電影「一念無明」感想:躁鬱症對家人的影響很大電影「一念無明」感想:躁鬱症對家人的影響很大電影一念無明,男主角阿東的媽媽是躁鬱症患者,他跟阿東爸結婚當天就開始言語貶低阿東爸,阿東爸離家出走。

阿東一直照顧她,阿東媽沒有病識感,用惡毒語言咒罵他,使阿東心情大受影響:工作不順、借錢炒權證賠錢連累未婚妻。

最後阿東躁鬱症發作,傷害了阿東媽,阿東進去精神病院一年,阿東的負債就由未婚妻擦屁股。

阿東出院後,要找未婚妻,未婚妻也找到他,邀他一起去教會,沒想到未婚妻利用教會分享的機會,修理阿東,使阿東再次崩潰再次發作...躁鬱症對家人的影響很大。

我接觸過一個個案,我們就叫她M吧,徵得M的同意,以下以M第一人稱口吻敘述她的躁鬱症媽媽對她的影響:我不敢到庭聆聽判決,直到判決書寄到我家才證實我心中的恐懼,我媽敗訴了。

(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101年度訴字第1974號,躁鬱婦衝動賣屋又反悔,判合約有效。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304/354763/)媽媽現年70歲,她從23歲起就因為躁鬱症首次發作而就醫,之後就反覆不斷進出醫院精神科,直到現在因症狀發作而住院治療次數更是難以計數。

我爸爸是隨國府來台的中校軍官,跟我媽結婚時不知道她有躁鬱症,直到結婚後媽媽常尋釁找他吵架,他才知道這段病史。

爸爸沒有因此離開媽媽,而是常陪她到醫院看病。

我小時候陪爸爸散步,他常叮嚀我要照顧媽媽,她講甚麼話都要讓著,我當時年紀小不知道他這話的真正含意。

長大後,爸媽吵架與日俱增,我看懂了藥袋上的藥名,我才知道我媽是長期的躁鬱症患者。

爸爸過世後,媽媽病情加重,發作時會有混亂的言語和行為,外出遊蕩,情緒高亢,愛買東西,政治妄想,晚上睡不著在客廳不斷踱步等症狀。

曾住過醫院6、7次,療養院3次。

媽媽常尋釁找我吵架,音量會影響到鄰居多年的好朋友們。

我媽生病也影響我如何與人談戀愛。

我承認我不斷的過度的「試探」對方,惹怒對方。

這些所謂的「試探」,一方面想要盡情任性,一方面也因為人生不斷遭遇挫折,於是想試試看:「這個人真的能夠拯救我嗎?」「不是要騙我的吧?」「他可以忍受我的任性到什麼程度呢?」有天我媽散步,看到房仲就前來表示要賣房子,接著房仲找了代書,連買家很快就找好了,簽約用印不到一天時間。

我下班後回到家,媽媽跟我說她把房子賣了搬到養老院住。

我覺得我媽瘋了,就算房子是她的也要考慮我這個未嫁的女兒呀,賣掉房子我是要住哪裡。

於是找律師打官司,主張媽媽精神失常無行為能力,所為的簽約行為無效。

上法庭如看牙醫一樣,開好幾次庭,每次開個30分鐘就結束了。

為了到庭,我常常請假陪媽媽,弄得我常被公司扣薪水。

最後法院判決媽媽敗訴,理由是她簽約當時並未受監護宣告,不是無行為能力人,所以她的簽約行為並非無效。

另外法院依據房仲提供的房仲店內監視器,認為媽媽簽約時與買家之應答互動情形,很難確認她是處於無意識或精神亂錯。

敗訴繳了將近百萬元違約金及房仲服務費,房子是保住了。

在打官司的過程中,我認識了我的男朋友,他帶我去爬山也帶我去出國日本玩,我沒告訴他我媽的事情。

快要談到結婚了,我要不要告訴他我家有個躁鬱症母親呢?--------------------其實M本身也是躁鬱症患者,在台大家醫科就診,也在教會尋求諮詢。

精神障礙者或者是躁鬱症患者談的戀愛往往是「自爆型戀愛」:過度的「試探」對方,惹怒對方遭致家暴。

所謂的「試探」,精障者遇到可以任性的對象,一方面想要盡情任性,一方面也因為人生不斷遭遇挫折,於是想試試看:「這個人真的能夠拯救我嗎?」「不是要騙我的吧?」「他可以忍受我的任性到什麼程度呢?」這些試探是非常隨意、衝動及麻煩的。

環境越安定,過往的痛苦記憶越容易爆發。

她(他)們的伴侶無法看到,也無法了解對方心中的痛苦。

這股無力感會在不知不覺中化為家暴。

這些女性因為精神狀況較差,沒有妥善的應對進對或是整潔的外表,根本無法獲得工作機會。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