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鬱症之診斷與分類@ 家有"奇夢子" :: 隨意窩Xuite日誌 | 重鬱症診斷

201004300942重鬱症之診斷與分類 ?情感脫序. 西方文明中最早關於憂鬱現象及相關精神疾病的描述,可追溯到蘇美與古埃及文獻,但直到希波克拉 ...家有"奇夢子"[啟動奇夢子密碼]書中用"奇夢子"來代替"精神分裂症患者"(2013年已正名思覺失調症)。

身為家屬的我藉此園地分享照護經驗和心得。

希望能和相同境遇的家屬分享&互相鼓勵...也願藉由[知識]的分享讓精神疾病的汙名早日去除。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004300942重鬱症之診斷與分類?情感脫序西方文明中最早關於憂鬱現象及相關精神疾病的描述,可追溯到蘇美與古埃及文獻,但直到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0BC)才首次使用「鬱(melancholia)」這個字來描述其症狀,並以生理學角度解釋其病因:氣質與人格源於四種體液的平衡(血液、黃膽汁、黑膽汁、黏液),而後兩者引發四種精神疾病:躁、鬱、譫妄與妄想症,而「鬱」即源於黑膽汁過多。

有趣的是,希波克拉底也將症狀持續時間視為診斷的準則之一:「如果悲傷持續太久,那就是鬱了(ifsorrowpersists,thenitismelancholia)」。

 十九世紀末,魁北林(E.Kraepelin)就臨床病情病程與預後之不同,把「躁鬱症(manic-depressivepsychosis)」與「早發性癡呆症(dementiaprecox)」兩者區別開來,後者即目前所稱之精神分裂症,至於前者,Kraepelin視其涵蓋了躁、鬱兩極所有的情緒疾患。

Kraepelin視躁鬱症為內生性的,而佛洛依德(Freud)則在1917年出版的「哀慟與憂鬱(MourningandMelancholia)」一書中,提出憂鬱的精神動力學病因理論:憂鬱的源起,類似於喪失至親的哀慟反應,但由於患者對於失去的「客體」有強烈的矛盾與負面情感,此情緒轉向自身而產生絕望、無價值感、自傷意念及其他憂鬱症狀。

Kraepelin和佛洛依德對於精神疾病病因的不同推論,部分解釋了二十世紀中,對於將憂鬱分類所抱持的一般看法,即使這樣的分類一直有爭議存在:內生性/精神病性的(endogenous/psychotic)相對於反應性/精神官能性的(reactive/neurotic)憂鬱。

 在世界衛生組織發行的第八及第九版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njuriesandCausesofDeath),以及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前二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DSM-II)中,對於精神疾病的診斷仍採一般描述性的方式。

而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SM-III)首次採用操作性定義的診斷準則,強調從現象學描述來診斷精神疾病,減少對病因學的主觀推論,以提高診斷之信度。

其中,重鬱發作的診斷準則如下:DSM-III重鬱發作之診斷準則 A>心情低落,或是全部、或近乎全部地對一般活動與娛樂都喪失興趣或樂趣。

心情低落是指有下列典型症狀:感到憂鬱、悲傷、失意、無望、低落、糟糕、易怒。

此情緒困擾必須顯著且持續,但並不一定是最主要的症狀,而且,不同低落情緒之間的瞬間轉換不算在內,例如從焦慮變成憂鬱再變成生氣,常 見於急性精神病性之混亂情緒。

(對於六歲以下的兒童,心情低落可以從持續、悲傷的面部表情看出來。

) B>在至少兩週的期間內,下列症狀中至少有四項幾乎天天存在(在六歲以下的兒童,前四項中至少有三項)。

(1)食慾降低或顯著的體重減少(不是在刻意節食的時候),或是食慾增加, 或顯著的體重增加(在六歲以下的兒童,未能達到預期的體重增加亦可算在內)。

(2)睡眠障礙或嗜睡。

(3)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但不只是主觀感覺坐立不安或慢了下來)(在六歲以下的兒童,是指活力降低)。

(4)對一般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或是性慾減退,不僅限於有妄想及幻聽的時候(在六歲以下的兒童,是指表情淡漠)。

(5)失去活力,疲倦感。

(6)無價值感,自責,或是過度或不適切的罪惡感(可達妄想程度)。

(7)主觀抱怨或客觀顯示有思考能力或注意力下降,例如思考緩慢,或是猶豫不決,但並無明顯聯結鬆散或不連貫。

(8)反覆想到死亡,自殺意念,死亡意念或自殺企圖。

C>    當沒有情緒症狀(即上述之準則A及B)時,即情緒症狀出現之前或緩解之後,臨床表現中並無以下之顯著情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