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應激障礙的臨床研究新進展(DSM-5新標準) | 急性應激障礙

急性應激障礙(acutestressdisorders,ASD),又稱為急性應激反應(acutestressreaction),以往稱為急性心因性反應。

是指由於突然而來且異乎尋常的 ...急性應激障礙的臨床研究新進展(DSM-5新標準)急性應激障礙的臨床研究新進展(DSM-5新標準)鄧明昱博士美國.東西方健康科學學院心身醫學教授(紐約)E-mail:[email protected]【摘要】急性應激障礙(ASD)又稱為急性應激反應(ASR),是對恐怖或創傷事件產生的心理反應。

ASD以急劇、嚴重的創傷事件作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後立即(1小時之內)發病。

ASD的常見症狀是麻木;情感分離;緘默;現實感喪失;人格解體;心因性遺忘;對經歷的創傷事件和思想的重新體驗、做夢和閃回;對事件的迴避。

在這段時間裡,患者存在著焦慮症狀和至少一個基本功能的損害。

症狀至少持續3天,最多不超過4周;並發生於創傷事件之後的4周之內。

美國精神病學會在2013年5月出版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

DSM-5對ASD的診斷標準進行了新的修訂。

近年來,對ASD的臨床研究成為精神病學、心身醫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熱點。

根據DSM-5的標準和新的臨床研究成果,本文對AS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心理評估、診斷和鑑別診斷、治療、預防和預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急性應激障礙;《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臨床研究;發病機制【中圖分類號】R74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252(2016)12-1761-09【doi】10.13342/j.cnki.cjhp.2016.12.001【Keywords】ASD;DSM-5;Clinicalresearch;Pathogenesis1引言急性應激障礙(acutestressdisorders,ASD),又稱為急性應激反應(acutestressreaction),以往稱為急性心因性反應。

是指由於突然而來且異乎尋常的強烈的創傷事件所引起的一過性精神障礙[1]。

「急性應激反應」最早是由沃爾特·坎農在1920年描述的一種動物實驗理論,認為是動物交感神經系統應對威脅的總體排放。

ASD作為一個診斷類別,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和《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均有列出。

ASD以急劇、嚴重的創傷事件作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後立即(1小時之內)發病,表現有強烈恐懼體驗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行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為精神運動性抑制,甚至木僵。

本病發作急驟,經及時治療,預後大多良好,精神狀態可完全恢復正常[2]。

ASD出現與否以及嚴重程度不僅與應激事件有關,而且與個體的人格特點、對應激源的認知和態度、應對方式以及當時軀體健康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

對急性應激障礙的了解,不僅要觀察其臨床表現和疾病過程,還要分析發病的主要有關因素,以便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青年人。

多數報導指出,男女患者接近,兩性患病率在統計學上無明顯差異。

2病因和發病機制決定急性應激障礙的發生髮展、病程和臨床表現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處境,如劇烈的超強精神創傷或生活事件,或持續困難處境,均可成為直接病因;社會文化背景;人格特點、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活態度和信念等。

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導致本病發生的直接原因。

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災、地震、交通事故、親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創傷,如家庭不睦、鄰里糾紛、工作嚴重挫折、長期處於外界隔離等。

當精神刺激因素達到一定的強度,超過個人的耐受閾值,即可造成強烈的情感衝擊,使個人失去自控能力,產生一系列精神症狀[3]。

2.1應激源突如其來且超乎尋常的威脅性生活事件和災難是發病的直接因素,應激源對個體來講是難以承受的創傷性體驗或對生命安全具有嚴重的威脅性[4]。

應激源為多種多樣,基本上可分為下列幾項:2.1.1嚴重的生活事件如嚴重的交通事故;親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遭受歹徒襲擊或家庭財產被搶劫等創傷性體驗。

2.1.2重大的自然災害如強烈地震;特大山洪暴發;大面積火災等威脅生命安全的傷害。

2.1.3戰爭據有關報導,當交戰雙方進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戰鬥中,由於遭受炮擊、轟炸,甚至白刃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