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應激障礙 | 急性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 , 是創傷及應激 ... 從嚴重程度來分, DSM-I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以及遲 ...創傷後應激障礙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目錄1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2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流行病學3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病因4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疾病類型5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癥狀5.1典型癥狀5.2伴隨癥狀6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診斷6.1標準A6.2標準B6.3標準C6.4標準D6.5標準E6.6標準F7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預防和治療[編輯]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中臨床癥狀嚴重、預後不良、可能存在腦損害的一類應激障礙,指個體在面臨異常強烈的精神應激,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親人的突然喪失等意外事故後,出現的應激相關障礙。

  患者主要表現為創傷再體驗癥狀、警覺性增高癥狀以及迴避或麻木癥狀。

[編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流行病學  集中營幸存者、自然災害受災者、退伍軍人是患病率較高的人群,最早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研究主要在這幾類人群中展開。

  目前創傷後應激障礙在普通人中終身患病率大約為4%,其中超過1/3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因為疾病的慢性化而終生不愈,超過半數合併物質濫用、焦慮及抑鬱性障礙,自殺率大概為正常人的6倍。

  與黑人相比,白人更易患病;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易患病;與有良好教育程度、生長環境良好、性格開朗的比,教育程度低、兒童時期環境惡劣、性格內向的人更易患病。

[編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病因  PTSD的發生與很多因素相關聯,這些因素主要分為家庭、社會心理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工作狀況、受教育水平、應激性生活事件、個性特征、防禦方式、童年期創傷、家庭暴力、戰爭、社會支持等)和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

其中重大創傷性事件是PTSD發病的基本條件,具有極大的不可預期性。

[編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疾病類型  從嚴重程度來分,DSM-I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以及遲髮型三種類型。

  *急性型的病程一般事件發生後3個月以內;  *慢性型在事件發生後的3個月以上;  *遲髮型則在事件發生後的6個月以上。

  從疾病亞型來分,DSM-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伴分離癥狀、伴延遲表達。

[編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癥狀  創傷後應激障礙主要表現為創傷再體驗、警覺性增高以及迴避或麻木三聯徵。

  除上述三聯徵之外,常有其他癥狀,例如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分離癥狀,人際關係的改變,甚至會出現人格的改變、抑鬱、藥物濫用等。

[編輯]典型癥狀  創傷再體驗  創傷再體驗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最常見最具有特征性的癥狀。

  1.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不斷出現突如其來的回憶或者腦中重現創傷性事件的場景;  2.睡夢中不停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噩夢;  3.面對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導致觸景生情,從而產生嚴重的精神痛苦或者生理應激反應。

  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兒童更易出現短暫性的重演發作又稱為閃回(flashback),即仿佛再次回到當時創傷事件的場景,可能會伴有錯覺、幻覺以及意識分離性障礙。

  警覺性增高  基本上每個患者都存在這種癥狀,是一種自發性狀態。

常表現為警覺過度、易受驚嚇、註意力不集中、易激惹以及焦慮。

軀體狀態可表現為心悸、多汗、頭痛、身不適等,-般情況下持續時間較長,治療困難。

  迴避或麻木  -迴避  1.迴避可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迴避。

表現為長期或者持續的迴避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場景或者事情。

  2.有意識迴避表現為儘可能的不去想有關的人或事,避免參加會引|起回憶的活動或者到會引|起回憶的地方。

  3.無意識迴避表現為選擇性遺忘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一切,也可表現為使自己-直處於忙碌狀態,比如不停的工作、學習等。

  -麻木  麻木是指情感麻木,對周圍的環境刺激反應遲鈍。

對以前的愛好失去興趣,逐漸疏遠周圍的人,對未來沒有憧憬。

錶面上給人一種淡然、木訥的樣子,實際上自己-直保持警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