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閉鎖-小兒外科-三軍總醫院 | 腸胃閉鎖最常發生於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小兒外科歷史沿革單位簡介醫療團隊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本科亮點手術介紹教學研究English:::首頁 /小兒外科 /衛教資訊新生兒小腸閉鎖(IntestinalAtresia)  前言新生兒小腸閉鎖為小兒外科常遇見的疾病之一,需要適當的處理,緊急的外科手術,以及成功的手術後治療,才能顯著地降低它的死亡率以及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第一例成功吻合小腸閉鎖手術的病例,是在1922年由荷蘭的Fockcs報告的。

在1950年代Evans的報告之中,1498個病例手術成功的存活率還不到10%。

近年來由於現代外科手術技術及麻醉的進步,加上成功的靜脈營養輸液使用,使新生兒腸閉鎖的存活率已經高達90%以上,更由於新生兒加護中心照顧技術的進步,對小腸閉鎖的治療,有些醫院的存活率已高達93%。

作者回顧文獻,並就此病之發生率、病因、臨床特徵、空腸及迴腸閉鎖的分類、診斷、治療與合併異常討論於後。

發生率新生兒小腸閉鎖約佔所有新生兒腸阻塞病例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男女性別在統計上並沒有多大差別,腸閉鎖發生的機率大約是每2710個活產的嬰兒當中就有1位,大約是食道閉鎖或先天性橫膈膜疝氣的2倍,而幾乎是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disease)的3倍。

從Treitz氏韌帶以至迴腸肓腸交接處,這些異常是很平均地分佈,近端空腸佔31%,遠端空腸是20%,近端迴腸是13%,而遠端迴腸有36%。

其中小腸閉鎖與小腸狹窄的比率約為4:1。

小腸閉鎖合併大腸閉鎖的機會非常小。

從胃部至大腸的多發性閉鎖,被認為是一種遺傅徵候群,以自體隱性方式遺傳。

大腸閉鎖的機會也非常的小,約只佔所有腸閉鎖的5%,以發生於橫結腸較為常見。

病因對於十二指腸閉鎖,Tandler指出是在胎兒第3週至第4週時第二部份的十二指腸重新腸腔成長(recanalization)失敗所致,並常合併有胰臟和膽道異常。

另外空迴腸以及大腸閉鎖之中的第一型、第二型以及第三A型閉鎖,乃是由於胎兒時期腸生長時的缺血傷害所造成,多為腸繫膜血管受傷所致,像母親在懷孕時期患有休克或服用cafergot類藥物等等。

臨床特徵普通我們所說的小腸,應包括十二指腸、空腸以及迴腸3部份,它在新生兒胃腸阻塞的外科性原因中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小腸閉鎖是新生兒先天性胃腸道阻塞之中最常見的原因。

腸閉鎖表示先天性腸腔完全阻塞,可以是腸管兩端完全阻斷分離,或是腸管外觀正常,但腸腔內有一層黏膜的橫膈膜完全分隔,而如果是不完全的黏膜分隔,則只會產生部份腸阻塞。

臨床上可以檢查胃液中有無膽汁的存在,來分辨是在十二指腸壺腹(ampullaofVater)的近側端或遠側端,如有膽汁存在則表示狹窄或閉鎖是在十二指腸壺腹的遠側端發生,否則即在近側端發生。

十二指腸壺腹前阻塞是較少見的,約佔先天性十二指腸阻塞的20%左右,其中有橫膈膜存在而造成部份阻塞的約佔41%,其他較罕見的原因,包括索狀閉鎖及一段十二指腸完全的缺失,而風向袋狀(windsock)的十二指腸閉鎖是較有臨床上重要性的,因為它極易與遠端的十二指腸阻塞相混淆,而且時常沿看它的內側常伴隨著有不正常的膽道存在。

另外大約有21%的病人是由環狀胰臟(annularpancreas)所引起,外科醫師如果在做矯治手術之前能更小心地檢查阻塞位置的話,則環狀胰臟和膽道異常的發現機率可能會更高。

所有小腸閉鎖的外觀特徵是阻塞的近側端有非常明顯的擴大,而擴大的近側段以球狀型狀做終結,並合併有肌肉增厚、腸絨毛的頂端變平,以及水腫的現象,而且可能因為過度膨脹而造成穿孔,而其遠側端腸段之內並沒有胃腸液通過,所以會變得細小,但是不論大小和機能都顯得正常,並沒有發現發育不足的證據,而腸璧絨毛會變的較為肥大,全部腸道的長度有某些程度的短少,有18%其腸道的長度較短。

通常第一型的腸閉鎖其長度是正常,第二型則可能短少,至於第三型及第四型的腸閉鎖其小腸必定是較短少的。

阻塞近端盲端的內徑與腸段遠端腸段內徑的大小差別非常明顯,可從2倍至3倍,甚至15倍至20倍均有可能,多半依照阻塞的程度,以及阻塞處與胃的距離的遠近而定。

空腸及迴腸閉鎖的分類通常臨床上可以有4種不同型式的阻塞存在,下列的分類是較常採用的方法:第一型:腸腔內有膈膜存在,且與近端及遠端的腸段肌肉有相連,此型約佔所有病人的20%左右。

第二型:閉鎖以索狀腸段表現,介於腸管近側段與遠側段之間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