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絲狀病毒——伊波拉、馬堡病毒 | 馬堡病毒出血熱

絲狀病毒共有兩種,一種是伊波拉,另外一種則是馬堡病毒,兩者都會引起病毒性出血熱,這可能是最可怕的一種病,馬堡和伊波拉在體內進行 ...i-Media愛傳媒更新於2019年06月09日02:17•發布於2019年06月10日03:00  【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不管是感染什麼疾病都非常危險,而中非的病毒尤其危險,不管是伊波拉還是馬堡,都有極高的致死率,國家地理頻道仔細介紹這些致命的病毒。

  絲狀病毒共有兩種,一種是伊波拉,另外一種則是馬堡病毒,兩者都會引起病毒性出血熱,這可能是最可怕的一種病,馬堡和伊波拉在體內進行破壞,把身體化成血液跟膠狀組織,而且死亡率奇高無比,鼠疫與黃熱病等人類殺手致命率大約是2成,駭人的天花病毒死亡率為3成,絲狀病毒卻高達5到9成,伊波拉與馬堡至今,多以中非民眾為目標,看來它們都潛伏在叢林某處,人類進入雨林才把它們帶出來。

  科學家懷疑絲狀病毒已存在數千年之久,病毒學家彼得賈爾林研究伊波拉與馬堡十年餘,自然界沒有其他類似病毒,這種原始病毒應該非常古老,因為它沒有任何演化來源,有人猜測聖經記載的若干瘟疫浩劫可能就是伊波拉造成的,古老歸古老,人類可是到最近才知道有絲狀病毒這東西。

  馬堡於1967年被發現,起因是南斯拉夫與德國馬堡實驗人員被一群研究猴子感染,依照病毒慣例,這種病也以首度爆發地點為名。

伊波拉於1976年現身,318名感染者中有280名死亡,薩伊伊波拉是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一條河為名,它是致命率最高的亞種,銷聲匿跡20年,90年代中又重出江湖,每隔幾年就肆虐非洲的城鎮,另外還有三種亞種病毒,蘇丹伊波拉、象牙海岸伊波拉以及瑞斯頓伊波拉,它們已經攜手帶走近兩千條人命。

  馬堡一度被視為威脅性較低的絲狀病毒,最近它卻證明自己跟表親一樣兇狠,21世紀交替之初,剛果礦工爆發馬堡病毒流行,154位感染青年中有128位喪命,另一次則發生在2004年末,導致安哥拉3百多人死亡,其中以孩童為主,沒人知道疫情如何開始,安哥拉人都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馬堡病毒,多數早期病例都被誤診為瘧疾、傷寒或黃熱病,馬堡和伊波拉疫情至今都只局限在中非,非洲外的爆發都是實驗室意外,但遲早會有人把這些病毒帶進城市,進而傳到世界各角落。

  伊波拉跟愛滋病毒都是以體液為傳染途徑,連咳嗽都能要人命,因為被唾液沾到就會傳染,所以跟伊波拉帶原者從事性交,可說是一點也不安全,薩伊伊波拉為期一週的潛伏期後,病毒逐漸佔據身體。

查看原始文章生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