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膽脂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膽脂瘤預防

疾病百科疫情謠言兩性健康最新文章專家問答急救常识搜索首頁疾病百科中耳膽脂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中耳膽脂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By醫學網·2020-01-0200:00中耳膽脂瘤是指中耳或乳突內聚集的脫落角化上皮。

它是一種囊性結構,並非真正的腫瘤。

“膽脂瘤”一詞具有誤導性,使用“角質瘤”一詞可能更合適。

膽脂瘤的好發位置是中耳和乳突,其周圍都是重要結構,如大腦、小腦、大血管、面神經及聽神經;特別是接近顱腦,只有一層薄骨板相隔,隨著膽脂瘤體積的不斷增大,可破壞與顱腦相隔的骨質,一旦骨壁穿破,膿液和細菌即可經此途徑進入顱內。

如果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根據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大類,最常見的原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負壓、鼓膜鬆弛部內陷。

典型症狀是長期耳流膿,膿量多少不等,有時帶血絲,有特殊惡臭,聽力檢查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傳導性聾(聲音傳導障礙所導致的耳聾)。

仔細檢查耳部可以作出診斷,使用耳顯微鏡或耳內鏡能更好地觀察膽脂瘤。

顳骨高解析度CT檢查可在術前更好地評估膽脂瘤病變範圍和選擇手術方式。

一旦確診應儘快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為鼓室成形術,包括乳突開放術和(或)聽骨鏈重建。

先天性中耳膽脂瘤無法預防;後天耳部感染可以誘發中耳膽脂瘤,儘早治療中耳膽脂瘤很重要,以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及時就醫?如果出現疑似中耳膽脂瘤的症狀,包括耳朵流膿、聽力下降等,應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助。

就診科室耳鼻咽喉科醫師是如何診斷中耳膽脂瘤的?耳鼻喉科醫師通過標準的耳鏡檢查或耳顯微鏡或耳內鏡仔細檢查耳部,通常可以作出診斷。

通過顳骨高解析度CT掃描可以瞭解骨質破壞情況。

原發性膽脂瘤:耳鏡檢查可見鼓膜內陷區,常位於鬆弛部,偶爾也見於緊張部,內含鱗狀上皮碎屑或炎症組織。

檢查前需要清理外耳道和鼓膜以便於在耳顯微鏡下充分檢查有無內陷。

繼發性膽脂瘤:鼓膜可能是完整的(例如鼓膜穿孔後癒合),但鼓膜後可能看見白色團塊。

醫師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外耳道是否會經常流出膿一樣的東西?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種情況?聽力是否正常?什麼時候感覺到聽力下降?以前有過其他耳病(比如慢性中耳炎等)嗎?症狀持續存在還是偶爾出現?首次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患者可以諮詢醫師哪些問題?為什麼我會得中耳膽脂瘤?中耳膽脂瘤會對我的耳朵產生什麼影響?中耳膽脂瘤如何治療?中耳膽脂瘤治療後會復發嗎?減少膽脂瘤的易感因素:感染和咽鼓管功能不良通常被認為是後天繼發性膽脂瘤的易感因素。

若患有這些疾病,應及時、積極地干預,以減少中耳膽脂瘤的發生風險。

相關疾病的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慢性鼻竇炎和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的治療對於中耳膽脂瘤的治療有幫助。

保護聽力,減少損傷聽力的不利因素中耳膽脂瘤的治療原則是儘早手術治療,在徹底清除病灶的基礎上儘量聽力重建,預防併發症。

手術目的:徹底清除鼓室、鼓竇及乳突腔內的膽脂瘤、肉芽、息肉以及有病變的骨質和黏膜等。

重建聽力,術中儘可能保留與傳音功能有密切關係的中耳結構,如聽小骨、殘餘鼓膜、咽鼓管黏膜,乃至完整的外耳道及鼓溝等,並在此基礎上一期或二期重建聽力。

力求幹耳(避免耳流膿發生)。

防止耳源性顱內外併發症發生。

手術方式治療膽脂瘤的手術方式為鼓室成形術,包括乳突開放術和(或)聽小骨重建,對於不適合立即手術的患者還可進行沖洗治療。

鼓室成形術鼓室成形術通過切除中耳及周圍骨質所有腔隙中藏匿的病變組織,最大程度避免病灶殘留,並儘可能恢復聽骨鏈的連續性。

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穿孔鼓膜修補後形態接近正常,聽骨鏈重建後聽骨鏈的活動性及連續性良好,手術後聽力會逐漸提高,3個月後明顯提高。

鼓室成形術是在顯微鏡下通過耳顯微器械去除病變,同時修復鼓膜及重建聽骨鏈,具有手術損傷小、併發症少、效果好的優點。

乳突開放術最大限度顯露中耳結構,有利於去除病變,其優點是膽脂瘤複發率低,且同樣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聽力改善效果。

缺點是留有較大的乳突腔,易發生術後感染,需定期清理術腔,不利於術後佩戴助聽器等。

沖洗治療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可以選擇沖洗治療。

由於全身狀況不能耐受手術者;患者拒絕手術;對側耳全聾,患耳是唯一聽力耳,手術不具備術中儲存或提高聽力的條件;膽脂瘤與外耳道間有足夠的通道,以供沖洗;患者可隨診觀察。

中耳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