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 | 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呼吸系統人類呼吸系統圖解(標示各部位名稱)細節識別標示拉丁語systemarespiratoriumMeSHD012137TA98A06.0.00.000TA23133FMAFMA:7158解剖學術語[編輯於Wikidata]呼吸系統(英語:respiratorysystem)指生物體內將呼吸氣吸入體內並進行氣體交換的系統。

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體內中,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肺和呼吸肌。

氧氣與二氧化碳在呼吸系統里通過擴散作用在外環境與血液中進行被動交換,氣體交換過程發生在肺腔內[1]。

其他動物如昆蟲的呼吸系統功能非常簡單,對於兩棲動物而言,他們的皮膚甚至也對氣體交換非常重要。

植物也有呼吸構造,植物葉片背面的氣孔結構也可使其得到氧氣進行呼吸作用[2]。

目錄1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1.1馬1.2大象1.3鳥類1.4爬行動物1.5兩棲動物1.6魚類2無脊椎動物的解剖學結構2.1昆蟲2.2軟體動物3哺乳動物生理學3.1人類呼吸系統3.2肺通氣量3.2.1控制3.2.1.1吸入3.2.1.2呼出3.3氣體交換3.4免疫機能3.5肺的代謝和內分泌機能3.5.1溫度調節4呼吸系統疾病5呼吸系統手術6注釋7參考文獻8參見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編輯]馬[編輯]馬是專性鼻呼吸動物,這意味著馬和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他們只能通過鼻子將氧氣吸入體內,而不像其他動物可以使用嘴來進行呼吸。

大象[編輯]大象是已知的唯一一種沒有胸膜腔的動物,但是他們肺部周圍的壁胸膜和臟胸膜之間存在疏鬆的結締組織[3]。

由於缺乏胸膜腔,以及異常厚的橫膈膜,使得大象通過長期的進化可以潛入水下較長時間,因為他們的鼻子可以當作水下通氣管來使用[4]。

鳥類[編輯]主條目:鳥類生理解剖學鳥類的呼吸系統與哺乳動物的呼吸系統存在著較大區別,他們的呼吸系統裡存在著如氣囊之類的特殊結構。

由於鳥類缺乏橫膈膜和胸膜腔結構,使得他們的肺無法進行膨脹。

氣體交換發生在肺毛細管與毛細血管之間,而哺乳動物的氣體交換則發生在肺泡與肺微血管之間。

爬行動物[編輯]播放媒體雌性美國短吻鱷呼吸時的X光攝影。

爬行動物肺部的解剖學結構要比哺乳動物的簡單,他們缺少了如哺乳動物肺部所擁有的廣泛的支氣管樹結構。

雖然爬行動物的氣體交換過程一樣發生在肺泡中,但是他們沒有橫膈膜結構,因此除龜以外的爬行動物靠肋間肌的收縮來改變體腔的體積,以便吸入空氣。

龜類則是通過肋間肌的收縮來控制空氣的吸入與排出[5]。

兩棲動物[編輯]兩棲動物同時使用肺與皮膚進行呼吸,他們的皮膚分布有非常豐富的血管並且潮濕,特殊的細胞分泌出粘液來保持皮膚的濕潤。

由於兩棲動物更多靠肺來進行呼吸調控,因此皮膚的主要作用已經變為輔助氣體交換,特別是當兩棲動物在富氧的水環境中,皮膚便可以輔助其進行呼吸[6]。

魚類[編輯]參見:水呼吸大多數魚類通過腮進行呼吸,但是肺魚類動物會擁有一到兩個肺,而攀鱸亞目魚類已經進化出了一個特殊器官,這個特殊器官允許他們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呼吸。

無脊椎動物的解剖學結構[編輯]昆蟲[編輯]主條目:昆蟲呼吸系統大部分昆蟲都通過其外骨骼上的氣門進行呼吸,吸入的空氣通過其體內許多微小的管道到達體內各處,直徑較大的管道稱為「氣管」,直徑較小的稱為「微氣管」。

這種氣體擴散方式在短距離氣體運輸上比較有效,而長距離則不是十分有效,這也是為什麼昆蟲大多都很小的原因之一。

例如類似昆蟲的彈尾目與有些昆蟲沒有上述的管道,他們直接透過皮膚通過氣體擴散的方式進行呼吸[7]。

不同昆蟲用於呼吸的氣孔的數量也不同,但是他們總是成對出現,並且身體的每一環節出現一組。

有一些雙尾目昆蟲擁有11對氣孔,其中有4對位於胸部,但是大多數昆蟲的早期形態(比如蜻蜓和蝗蟲)都是兩對胸部氣門和8對腹部氣門,但是現今存在的大多數昆蟲的氣孔數量都較少。

昆蟲體內所需的氧氣主要是通過微氣管擴散進入各組織和細胞中的,由於器官周圍的組織存在滲透膜,氣管中常充滿液體。

當組織活動時,肌肉細胞中增多的乳酸會使細胞中水含量降低,導致水勢的降低,外部液體就會通過滲透作用回到細胞中,同時新鮮的空氣便會更加接近肌肉細胞。

此時擴散途徑會被削弱,氣體則可以更容易被運輸。

人們曾經認為昆蟲與外環境通過簡單擴散方式與外界連續不斷地進行氣體交換,通過微氣管將氣體送入體內。

但是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