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特點是初起為局部紅色瀰漫性浸潤性斑塊,境界不清,病變不易局限化,迅速擴散,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病變局部紅,腫,熱,劇痛,紅腫 ...健康猴健康問答健康經驗疾病百科飲食百科疾病查詢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症狀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特點是初起為局部紅色瀰漫性浸潤性斑塊,境界不清,病變不易局限化,迅速擴散,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病變局部紅,腫,熱,劇痛,紅腫處皮膚有堅實感,壓之凹陷,嚴重者表面可發生水皰或因腫脹影響血液循環呈暗紅色缺血性壞死,常有寒戰,發熱,周圍淋巴結腫大,白細胞增多等全身症狀,甚至發生敗血症,以後組織逐漸軟化而出現波動,破潰後流膿而形成潰瘍,經2周左右結痂而愈,慢性蜂窩織炎常呈板樣硬化,潮紅,灼熱及色素沉著,疼痛不明顯,可見皮膚呈硬化萎縮改變類似硬皮病,又稱硬結性蜂窩織炎,如果為病變中央深部的蜂窩織炎,局部紅腫則不明顯,只有局部水腫和深部壓痛,並且疼痛較輕,壓迫局部,有捻發音,但此時病情較為嚴重,有高熱,寒戰,頭痛,全身乏力,白細胞計數升高,蜂窩組織和筋膜有進行性壞死時,膿液有惡臭。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病因(一)發病原因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炎症由皮膚或軟組織損傷引起:細菌從皮膚破損處侵入,也可從局部的化膿性病灶向四周擴散或由淋巴及血行感染所致,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少數是金葡菌,也可由厭氧性或腐敗性細菌引起,化學物質刺激(如藥物注射不當)或異物繼發感染也可導致本病。

(二)發病機制急性蜂窩織炎的主要病理變化表現為皮膚和皮下組織廣泛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改變,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病變處血管和淋巴管擴張,有時可見到血栓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均遭破壞,病變後期可形成肉芽腫,病變中心區由於炎症腫脹,皮下張力增高,血液循環障礙,可引起病變處皮膚化膿壞死,嚴重者可致敗血症。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診斷根據病人局部瀰漫性紅,腫,熱,痛,邊界不清,中心軟化,破潰後流膿等臨床表現即可診斷,個別由產氣菌(如大腸埃希桿菌,厭氧桿菌,厭氧鏈球菌等)所引起者,皮下可有捻發感,有的可伴有畏寒,發熱,頭痛,乏力,周圍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血常規檢查可發現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

應與丹毒鑒別,丹毒為邊界清楚的水腫性紅斑,病損較淺,不化膿。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治療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西醫治療治療原則為消炎、止痛、加強支持療法,臥床休息以控制病情。

1.抗菌治療首選青黴素族類抗生素,如青黴素80萬~160萬U,2次/d,肌內注射,或青黴素800萬~1200萬U/d,靜脈注射,氨苄西林4~6g/d,靜脈注射。

對青黴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0.9~1.2g/d,靜脈注射,琥乙紅黴素(利菌沙)0.2g,4次/d,口服。

疑為有厭氧菌感染時,應給予甲硝唑(滅滴靈)1~2g/d,靜脈注射配合治療。

初起抗菌藥物用量應足夠,以迅速控制感染蔓延。

成膿潰破後亦可不使用抗生素。

可酌情給予解熱止痛藥,如索米痛片(去痛片)、復方乙酰水楊酸(復方阿司匹林)等。

2.加強支持療法多飲水,補充足量維生素:如維生素C,B1及E等。

3.外用藥物早期未成膿時可用50%硫酸鎂濕熱敷或敷以50%魚石脂軟膏。

4.切開引流若藥物不能控制,組織腫脹嚴重,局部張力過高而影響血液循環,表面皮膚變為紫紅色時,則應及早切開,減低張力,切除和引流壞死組織。

引流切口應足夠大,保證充分引流,但不超過正常組織。

考慮有產氣菌感染或因組織緻密、張力較大者,即使膿液不多,也應及早切開進行減壓,以控制感染蔓延。

疑有厭氧菌感染者也應早期切開。

術後傷口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和濕敷。

5.穿刺吸膿對膿腔較小而深在者,可用粗針穿刺膿腔,吸淨膿液,並以抗生素溶液沖洗膿腔,隔天1次。

6.局部理療急性蜂窩織炎初起,可用紅外線或紫外線照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控制炎症發展,也可減輕局部症狀。

7.臥床休息:患者應臥床休息,以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中醫治療(1)辨證施治:本病為實證、熱證、陽證。

1風寒在表化熱,治宜解毒散風寒,方選荊防敗毒散加減。

2風熱化火,治宜散風清熱解毒,方選牛黃解毒湯、牛黃解毒片,連翹敗毒丸,均適用於熱毒蘊結及熱盛肉腐證。

或用普濟消毒飲。

3濕熱者,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方選萆滲濕湯。

4熱毒熾盛者,治宜清火解毒,方選黃連解毒湯。

5熱邪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