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腦瘤的放射治療 | 帝盟多 效果

自從發現合併化學藥帝盟多(Temozolomide)治療提高中值存活率至十五個月,因此目前術後建議合併帝盟多 ... 目前也有試驗在檢視合併放射治療與帝盟多的效果。

台灣癌症防治網  關於我們簡介捐助章程董事及監察人名單工作成績感謝與願景聯絡徵信錄篩檢場次贊助捐款勸募公告財務查核報告醫療顧問出版刊物訂購刊物服務項目癌症新探衛教手冊歡迎投稿轉載申請其他繪畫藝廊攝影藝廊活動剪影資源分享相關連結搜尋健康新聞內容分類文獻導讀疑問醫答護理專欄衛教專欄醫療文獻癌症新知醫病討論臨床試驗癌症分類胃癌乳癌肺癌淋巴瘤子宮頸癌腎臟癌白血病肝癌口腔癌卵巢癌大腸癌食道癌攝護腺癌幹細胞移植膀胱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頭頸癌骨髓瘤皮膚癌肉瘤鼻咽癌生殖細胞癌喉癌惡性腦瘤的放射治療高雄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陳建勳醫師2015元月08顱內腫瘤非常多樣化,由於顱內組織除了腦以外還有腦膜、腦下垂體、顱骨,甚至胚胎留下的組織,因此這些細胞所形成之腫瘤的表現、病程、預後也相當歧異。

顱內腫瘤的發生率並不高,以成人來說,在美國的發生率每十萬人約二十例,孩童的發生率更低,每十萬人約五例,不過腦瘤是孩童第二常見的腫瘤。

而台灣腦瘤發生率每十萬人約六例,佔惡性腫瘤的0.75%,排名約在十八。

成人的顱內腫瘤最常見的是腦膜瘤,惡性腦瘤只占約三分之一;而孩童的腦瘤則惡性率約三分之二。

顱內除了原發性的腫瘤外,也是其他癌症常見的轉移部位,約有百分之十五的癌症病患會發生腦轉移。

由於腦瘤常會造成嚴重的失能症狀,如肢體無力、失語症、意識改變等,因此積極治療更顯重要。

雖然手術是原發性腦瘤的主要治療,但放射治療或合併化學治療對提高治癒率也非常重要。

以下針對不同腦瘤,介紹放射治療的角色。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這是種最常見的惡性腦瘤,病情進展迅速,預後不佳。

雖然手術儘量切除仍是治療的核心,術後的放射與化學治療可提高存活率。

過去曾經使用全腦照射60Gy做為術後治療,且發現改善存活率,但後來發現局部的放射治療(原腫瘤範圍加上適當的界邊)不但效果相當且可減少其他腦部的照射。

至於改變放射治療頻次、使用放射增感藥物或是使用近接治療、立體放射治療增加局部劑量都沒有增加存活率。

自從發現合併化學藥帝盟多(Temozolomide)治療提高中值存活率至十五個月,因此目前術後建議合併帝盟多與局部放射治療60Gy/30Fx,之後再加上帝盟多的輔助化療。

對於年紀大於七十歲或身體狀況不佳且腫瘤MGMT(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啟動子甲基化陰性者,可考慮僅施予放射治療,甚至用低分次的放射治療;而有MGMT啟動子甲基化陽性者,可考慮僅使用學治療。

分化不良膠質細胞瘤(Anaplaticglioma)這類腦瘤次多,包含分化不良星狀細胞瘤、分化不良寡枝星狀細胞瘤與分化不良寡枝膠質細胞瘤等等。

一般而言,手術盡量切除仍是分化不良星狀細胞瘤的主要治療,而加上術後放射治療60Gy可增加一倍的中值存活率。

在一些臨床試驗比較術後化學治療如PCV(procarbazine,lomustine,andvincristine)或帝盟多與術後放射治療,發現兩者的存活率差不多,不過目前追蹤時間不夠長,尚不能作為結論。

至於合併化學與放射治療的效果,有的結果可增加存活期,有的則否。

如果腫瘤無IDH(isocitratedehydrogenase)1/2突變且有MGMT啟動子甲基化陽性,加上化學治療可能會有較佳的結果。

至於分化不良寡枝膠質細胞瘤或星狀細胞瘤,手術切除的徹底與否是預後的重要因子,而術後放射治療54-60Gy是標準的輔助治療。

如果腫瘤有染色體1p/19qco-deletion,兩個大型試驗顯示在放射治療前或後加上化學治療PCV對存活有幫助。

目前對於無染色體1p/19qco-deletion的分化不良膠質細胞瘤正進行合併術後放射與帝盟多的治療,也許未來會依腫瘤的特性給予不同的治療。

低階膠質細胞瘤(Lowgradeglioma)這類的腦瘤生長較為緩慢,有較長的病史,而且有些會轉成較惡性的上述兩類腦瘤。

由於生長較緩慢,在治療上會有些斟酌之處。

一般而言,如果腫瘤大且有明顯神經學症狀,應立即接受手術切除。

若腫瘤小且無明顯症狀,有人主張延遲手術暫時觀察,不過尚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