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耳鼻喉頭頸外科部-三軍總醫院 | 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鼓膜紅腫和中耳積膿,若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耳咽管排出,而存留在中耳腔時,有時會因積膿過多,造成鼓膜破裂而流出膿液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耳鼻喉頭頸外科部訊息公告單位簡介歷史沿革醫療團隊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教學研究學術活動學術成果學術特色網網相連English:::首頁 /耳鼻喉頭頸外科部 /衛教資訊中耳炎中耳炎與膽脂瘤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植入式骨傳導助聽器中耳炎發表人: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陳信傑主任發佈日期:2016/3/1前言什麼是中耳、其功能為何?  中耳大約是豌豆大小充滿空氣的空腔,由很薄的鼓膜與外耳道隔開,鼓膜內面連接著三塊聽小骨。

當聲波傳到鼓膜時,會引起鼓膜震動,再經由聽小骨傳導並放大聲波到內耳,並且在內耳刺激內耳毛細胞,再經由聽神經將訊號傳入腦內。

  中耳的氣壓必須和外界的空氣相同,所有的結構才能自由地震動,而中耳的氣壓是經由鼻子後方通到中耳的耳咽管(歐氏管)來保持平衡,當吞嚥或打呵欠時,耳咽管會打開讓少量的空氣進入中耳來平衡氣壓。

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的發炎,而這發炎通常是由於中耳受到病原體的感染所造成。

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以同時在兩側耳朵發生。

中耳炎一般可分做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通常發生於兒童,偶而也會發生於成人。

在季節交換時期,急性中耳炎病例便會增多,與感冒的流行有明顯的相關。

  小兒最常見的中耳炎,有急性中耳炎與積液性中耳炎兩種,其中罹患急性中耳炎的情形非常普遍,根據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小孩,一歲以前罹患過一次急性中耳炎,三分之二的小孩,二歲以前罹患過一次,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罹患過三次以上。

  1. 急性中耳炎,好發年齡在半歲到六歲之間,以三到五歲最多,七歲以上的兒童則少見,好發的季節在臺灣,以秋末冬初及一至三月最多,大致來說,易罹患感冒的季節,也就是急性中耳炎發生率增高的時期。

  2. 積液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長期的反覆性發炎,造成中耳腔內的液體蓄積所致,積液性中耳炎多數是慢性演變成的,所以任何季節都可見到。

  3. 慢性中耳炎,是指持續性中耳腔發炎,慢性中耳炎又可分成,非膽脂瘤及膽脂瘤兩大類,臨床上定義,非膽脂瘤類的主要是指耳咽管和鼓室的粘膜發炎所致,膽脂瘤類的是,以上鼓室乳突竇的病變為主,鼓膜穿孔三個月未癒合者,即可視為慢性中耳炎。

為何會造成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因為鼻腔或咽喉的病原體,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而造成中耳的感染,這時常發生在耳咽管功能失調時,大部份都是因為感冒、過敏、鼻竇或咽喉感染時,引發耳咽管的發炎所致。

小兒在二至五歲時,腺樣體正值肥大增生最快速的時期,而肥大的腺樣體除易造成鼻塞外,且常易造成鼻腔分泌物滯留於鼻咽部,進而影響到耳咽管的功能,也易引起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在積極治療後,根據統計服藥兩週後有70%的患者,中耳腔內仍存有積液,一個月時,約有40%,二個月時,約有20%,三個月時,還約有10%的患者中耳積液不曾消退,像這樣中耳積液存在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積液性中耳炎,尤其在有反覆發作的急性中耳炎,鼻過敏病史或有上呼吸道阻塞現象時,更容易發生積液性中耳炎,中耳內的積液更是病原體繁殖的溫床,一旦遇上感冒,極易再次復發為急性中耳炎。

  長期的鼓室黏膜發炎,容易導致鼓膜穿孔,而發展成慢性中耳炎,多半是幼兒時曾經罹患復發性中耳炎導致鼓膜穿孔,所以慢性中耳炎,就是原來完整的鼓膜因發炎破裂無法癒合所致,若是上皮組織侵犯到原只有黏膜層的中耳腔時,進而造成中耳腔內鱗狀上皮組織的堆積,便會產生膽脂瘤性的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症狀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為耳痛,發燒與煩躁不安,嬰幼兒因不會以語言表達,常常會用手抓耳朵,因此若發現小兒躁動不安或發燒原因不明時,就要考慮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急性中耳炎的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鼓膜紅腫和中耳積膿,若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耳咽管排出,而存留在中耳腔時,有時會因積膿過多,造成鼓膜破裂而流出膿液。

  積液性中耳炎,由於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常被疏忽或延後治療,有時會因中耳腔內被液体所積蓄,因此聽到的聲音會變的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的積液使得鼓膜無法正常得震動,因而會有輕度至中度的聽力受損,雖無耳痛的症狀,但會持續幾週,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中間很容易再復發急性感染,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便會有聽力損失的危險性。

  慢性中耳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