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老師發現治療廣東住血線蟲的新方法 | 廣東住血線蟲藥物

臨床上治療廣東住血線蟲所引發的腦膜炎是以阿苯達唑(albendazole)治療。

阿苯達唑雖然可以殺死寄生蟲,卻無法抑制蟲體在腦中所造成的發炎反應。

因此,彭 ...Skiptocontent文/照片:葉綠舒提起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應該有不少人會想到非洲大蝸牛吧!這種寄生蟲以老鼠為宿主,生活史中的幼蟲時期會住在如非洲大蝸牛等二三十種螺類體內,等老鼠攝食蝸牛後回到老鼠體內進行繁殖。

當人類攝食蝸牛或是被蝸牛黏液污染的食物,便會感染。

第一期幼蟲從腸道進入血液,沿著循環系統到達大腦,進入大腦後便會引發腦膜炎。

病人通常在攝食後兩週左右出現症狀,死亡率極高。

慈大生物化學研究所彭士奕老師,最近針對廣東住血線蟲進行的研究,論文刊登於「國際寄生蟲學」(ParasitologyInternational)期刊。

在本篇論文裡,彭老師研究了小鼠受到廣東住血線蟲感染後腦部粒線體的變化。

彭老師的研究團隊發現感染以後,它會造成粒線體先會大量增加,然後就會大量的減少。

測試也發現,感染會造成小鼠腦細胞進行細胞凋亡。

彭老師研究團隊的研究主題,除了廣東住血線蟲,還有曼森血吸蟲(Schistosomamansoni)。

廣東住血線蟲廣泛地分布於東亞與大洋洲,雖然人類不是它的宿主,但因為這一帶的居民常會攝食蝸牛等軟體動物,當沒有煮熟或直接生食時就會造成感染。

首例於1945年在台灣發現,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累積也有將近三千例了。

臨床上治療廣東住血線蟲所引發的腦膜炎是以阿苯達唑(albendazole)治療。

阿苯達唑雖然可以殺死寄生蟲,卻無法抑制蟲體在腦中所造成的發炎反應。

因此,彭老師的研究團隊也嘗試著找尋可以抑制發炎反應的中藥,目前已發現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B)可以抑制發炎反應,提升小鼠的存活率。

除了尋找抑制發炎的藥物,彭老師的研究團隊也仍在繼續找尋可以治療廣東住血線蟲所引發的腦膜炎的藥物。

雖然已知阿苯達唑可以治療,但它並不被認定是建議的治療藥物,因此若能找到其他的藥物可以治療,可以造福病人。

至於曼森血吸蟲則屬於WHO所宣布的六大熱帶醫學疾病之一,每年受感染的人有超過兩億人。

在接觸受污染的水後,血吸蟲的尾動幼蟲由皮膚鑽入人體內發育,蟲卵可堆積在肝臟,引發人體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雖然臨床可以用吡喹酮(praziquantel)治療,但造成的肝硬化卻無法逆轉。

因此,彭老師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尋找可以抗肝纖維化的中藥,希望未來可以協助這些病人重獲健康。

台灣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因攝食未煮熟或生的非洲大蝸牛所造成的廣東住血線蟲腦膜炎。

由於治療的黃金期為感染後兩週左右,在症狀發生初期就需要趕緊投以阿苯達唑,否則就會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甚至變成植物人或死亡;因此最好還是不要吃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較好。

文章導覽打造安全優質校園 慈大辦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慈大天空學院線上課程帶你認識冠心病文章彙整2021年七月 (10)2021年六月 (28)2021年五月 (22)2021年四月 (24)2021年三月 (19)2021年二月 (15)2021年一月 (11)2020年十二月 (44)2020年十一月 (22)2020年十月 (21)2020年九月 (12)2020年八月 (13)2020年七月 (15)2020年六月 (23)2020年五月 (17)2020年四月 (16)2020年三月 (12)2020年二月 (11)2020年一月 (6)2019年十二月 (40)2019年十一月 (21)2019年十月 (23)2019年九月 (25)2019年八月 (10)2019年七月 (13)2019年六月 (20)2019年五月 (22)2019年四月 (22)2019年三月 (26)2019年二月 (14)2019年一月 (23)2018年十二月 (29)2018年十一月 (27)2018年十月 (22)2018年九月 (25)2018年八月 (12)2018年七月 (8)2018年六月 (20)2018年五月 (16)2018年四月 (12)2018年三月 (24)2018年二月 (9)2018年一月 (14)2017年十二月 (15)2017年十一月 (18)2017年十月 (16)2017年九月 (14)2017年八月 (7)2017年七月 (11)2017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