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社交真相:有多少「伪社恐」在逃避社交?-品玩 | 社恐

首页我的订阅实时要闻PinGraphic硅星人不客观实验室首页我的订阅实时要闻PinGraphic硅星人不客观实验室EnglishSYNClub线下活动专题注册登录关闭年轻人年轻人社交真相:有多少「伪社恐」在逃避社交?以社恐之名,拒绝社交。

第三方认证作者后浪研究所发布于5月21日年轻人社交网络社恐人际交往*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youth36kr),作者:张隆峰。

编辑:方婷先来做一个小调查,你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吗?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社恐程度,可以先灵魂拷问一下自己:当你在电梯里遇到不熟的人时,你会低头假装刷手机吗?别人当着你的面窃窃私语的时候,你会胡思乱想吗?周末有约会,出门前你是不是又想反悔了?这三条都中了,那你可能确实有点“社恐”的症状。

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称自己“重度社恐”,并以此为由尽可能地回避社交场合。

互联网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下,沟通更加便利,但为什么“社恐”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了?“社恐”青年,可能不是真的社恐怎样才是真正的“社交恐惧症”?一般来说,社交恐惧症有三种症状——过分关注外界的消极评价社交时恐慌反应与实际处境完全不符,且无法自控有明显的回避社交行为社交恐惧症的几种症状但是,就像“谈毒性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一样,谈社恐不谈程度也是耍流氓。

在医学上,社交恐惧症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疾病,属于恐怖症的一种。

我们常说的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并列,隶属于神经症大类。

恐怖症患者的恐惧对象可以是广场、动物、闭室等多种特定事物,这个恐惧对象也可以是社交。

不过,这些症状需要明显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持续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才能被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而且,真正的社恐患者发作时,往往会伴有恶心、心悸等痛苦的生理反应,严重时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来缓解病情。

如果你不满足上述这些判定标准,那么在医学上,你还真不能被确诊——你也许只是性格内向或不擅长社交。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也会误认为自己是“社恐”,两者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并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说内向的人是不想主动社交,那社恐的人则是不敢,比如郭德纲其实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他曾不止一次在采访中透露这一点,但是没人信……这其实也能从侧面看出大家对“内向”的误解。

郭德纲谈自己内向内向的人虽然不喜欢社交,但在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与他人正常交谈,甚至可以做得更优秀。

因为内向常常会伴有“情感深沉、富于幻想、办事谨慎”的品质。

郭老师能与观众产生自然幽默的互动,除了于谦老师强大的助攻,可能也得益于他内向的性格。

但如果是社恐患者,他们是没有办法强迫自己与他人正常交流的,更别提当众表演了。

如果对社恐患者施压过大,甚至会造成难以修复的心理创伤。

内向从来都不带有负面意义,荣格提出,“内倾型人格”只是和“外倾型人格”一样相对的中性概念,并不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的内向是一件坏事,扬长避短,内向型人格也可以创造出比“外向”的人更优秀的成绩。

比起社交,这届年轻人更享受独处虽然真正的社恐患者只是少数,但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有“社恐”这种大病呢?——很多年轻人会把“不善社交”归为“社恐”。

根据去年中国青年报、中国社科院和探探联合发起的调研显示,年轻人中有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恐”,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

当代青年的社恐比例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和热爱广场舞Party的父母辈相比,新生代青年没那么热衷于线下活动,线上社交也仅限于“笑死”和“哈哈哈哈哈”。

老一辈人精力充沛、交际广泛,他们的快乐周末是约个酒局、搓个麻将,还能抽空抚养一两个人类幼崽。

而很多年轻人的理想周末,不是爬山游泳逛街蹦迪,而是和自己亲爱的大床度过一个悠闲的假期。

同样是20来岁的花样年华,这届年轻人一到周末就苦心钻研“推辞学”,跟人打交道的时间还不如撸猫多。

如今的年轻人对待社交,总是觉得没这个时间、也没这个必要。

这或许并不是个人的原因——时代在变化,社交对人们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

60后、70后从小到大过的都是高度集体化的生活:在家,兄弟姐妹一大帮;工作后,周围人既是同事、又是多年好友。

所有人的生活都紧密相关,社交就如同空气一样必要且寻常。

“单位”在社会和个人之间扮演着“中间层”的角色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