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創造胎兒活下去的選擇-蕭勝文醫師 | 蕭 勝文 產檢

台北長庚蕭勝文產科主任蕭勝文,向記者娓娓道來,他對於胎兒醫學的 ... 其實有不少胎兒在產檢時就被診斷出罹患「甲型重度地中海型貧血」,但 ...人物【專訪】創造胎兒活下去的選擇-蕭勝文醫師 by黃彥宏2021-04-072021-04-072085瀏覽數2FacebookTwitterLINEEmail文字撰稿:黃彥宏攝影記者:林玉偉、陳建彰、鍾穎慧編導剪接:翁如儀微涼的晴朗午後,記者從文華東方酒店走向對街,熙來攘往的台北長庚醫院,坐著電梯直達頂樓的胎兒醫學中心,映入《毅傳媒》眼簾的,是婦產科系產科主任蕭勝文。

他帶著醫生的些許霸氣,在言談中,感覺到他有著求好心切的急性子性格,或許是婦產科的工作使然,讓他顯得分秒必爭。

選擇婦產科原因曝光蕭勝文雖然不是出自傳統的醫生世家,但母親是藥師,和醫學界也存在相當程度的關聯性。

他的外型帥氣,但學經歷顯然比外型更為顯赫,從小,他就是擅長讀書的資優生,從建國中學畢業後,進入長庚大學醫學系,之後取得台大醫學院分醫所的碩士,最終拿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UCL)胎兒醫學博士。

台北長庚蕭勝文產科主任蕭勝文,向記者娓娓道來,他對於胎兒醫學的堅持與執著。

(林玉偉攝)這些年頭,蕭勝文在婦產科謙卑的紮根也奠定了他的地位,「胎兒治療專家」的封號當之無愧。

要走上醫途,選擇的科別暗藏許多門道。

當年醫界傳統的「四大科」,即「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被外界戲稱為「四大皆空」,因為這些崗位的醫生不但工作壓力大、工時冗長,還動輒出現醫療糾紛,讓醫學系學生不再趨之若鶩,因此常面臨人力短缺的狀況,反倒是許多新興小科、五官科,成為熱門首選。

「喜歡新生的喜悅,大於死亡的沉重」,蕭勝文道出為什麼當年一開始就選擇投身冷門的婦產科。

有趣的是,雖然近年來少子化的問題嚴重,但婦產科招募醫師這幾年來都「招好招滿」,逆勢重回醫學系的熱門榜。

蕭勝文分析,人的「生老病死」是必經的過程,在其他醫療科別,無可避免要面對及處理生老病死的沉重,只有婦產科是迎接新生命,因此,即使工作辛苦,仍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願意投入。

為胎兒醫學領域奉獻選擇婦產科的初心曝光,但蕭勝文在醫學專業領域的鑽研更不可小覷。

當年他從長庚畢業後就投入婦產科領域,之後更以住院醫師第一名的成績選擇產科,而他專攻的,就是「胎兒醫學」,升任主治醫師後,他曾受派遣到英國研修唐氏症篩檢,他在工作期間,同時也在台大醫學院攻讀碩士,他認為自己是臨床醫師,並沒有太多在實驗室的經驗,故先去台大做暖身與銜接,這都是為了將來出國攻讀博士班做準備。

他在短短兩年內拿到碩士學位,而他主攻的就是羅伯遜轉位型(RobertsonianTranslocation)的唐氏症基因研究,除了仰賴病患協助配合,他也做晶片的斷點研究,期間也認識很多優秀的同儕與教授,過程雖然辛苦,卻奠定了專業與人脈。

2008年長庚醫院鼓勵他,負笈英國倫敦大學讀博士班,同時還獲得教育部獎學金補助,當時他主攻羊水幹細胞及基因細胞治療,開啟了更專業的「胎兒醫學」研究領域,其後還在倫敦大學附設醫院擔任研修醫師,四年後,他取得胎兒醫學的博士,學成歸國。

蕭勝文醫師遠赴英國鑽研醫學,並在學成歸國後,為台灣的胎兒治療貢獻一己之力。

(林玉偉攝)「以前沒做『介入』的時候,有的胎兒不幸在肚子裡過世,也有的出現重大疾病,卻直到父母把孩子生下來才知道。

」蕭勝文認真解釋主攻胎兒醫學的初衷,他說,腹中胎兒不可能發出求救訊號,得仰賴婦產科醫師去發現狀況,再跟家屬討論怎麼處理,所以他在博士班時,就投入研究胎內幹細胞治療與移植、胎兒治療等。

以前的台灣,鮮少針對唐氏症進行篩檢,導致每年可能有1到200名唐氏症新生兒,近幾年來,原則上每年都減少到10位以內。

仔細歸咎背後原因,除了少子化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大部分孕婦都會進行羊膜穿刺、唐氏症篩檢,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等項目,讓家長及早掌握胎兒的狀況,然後做出適切的判斷。

胎兒胸水需引流插管在蕭勝文的職涯裡做過非常多次的胎兒治療,其中也出現過不少令他印象深刻的緊急案例。

他回憶,有次接到一名懷孕28周的孕婦轉診,當時腹內胎兒出現胸積水,而且已經嚴重到兩側肺部都水腫了,身體和頭皮也都出現明顯的水腫,如果不立刻進行醫治可能就來不及了。

「如果是大人就醫,可以馬上插胸管救治,但胎兒不可能求救,如果置之不理,可能會胎死腹中。

」當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