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 血液

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變化,往往會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故患病後常常要通過驗血來診斷疾病。

人體內的血液量大約是體重的8~9%,如體重60公斤,則血液量 ...血液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血液血液循環圖血液血液是流動在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紅色液體,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

屬於結締組織,即生命系統中的結構層次。

血液中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如無機鹽、氧、以及細胞代謝產物、激素、酶和抗體等,有營養組織、調節器官活動和防禦有害物質的作用。

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變化,往往會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故患病後常常要通過驗血來診斷疾病。

人體內的血液量大約是體重的8~9%,如體重60公斤,則血液量約4800~5400毫升。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導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較少,不超過總血量的10%,則通過身體的自我調節,可以很快恢復;如果失血量較大,達總血量的20%時,則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時間內喪失的血液達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種成分組成: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漿約佔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質,鉀鹽和鈣鹽的混合物。

血細胞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靜脈血和動脈血。

動脈血在體循環(大循環)的動脈中流動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環(小循環)中從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靜脈中的血液。

動脈血含氧較多,含二氧化碳較少,呈鮮紅色。

靜脈血血液中含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紅色。

注意並不是靜脈中流的血是靜脈血,動脈血中流的是動脈血,因為肺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肺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

  目錄1血液成分2血型3血液循環4血液的功能5生理學6參看血液成分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

(一)血漿血漿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為淺黃色半透明液體,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還有無機鹽、纖維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種營養物質、代謝產物等。

這些物質無一定的形態,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漿中含有900~910g水(90%~91%)。

65~85g蛋白質(6.5%~8.5%)和20g低分子物質(2%).低分子物質中有多種電解質和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如代謝產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

血漿中電解質含量與組織液基本相同。

由於這些溶(二)血細胞在機體的生命過程中,血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

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顆粒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

淋巴細胞的生存期長短不等,從幾個小時直到幾年。

血細胞及血小板的產生來自造血器官,紅血細胞、有粒白血細胞及血小板由紅骨髓產生,無粒白血細胞則由淋巴結和脾臟產生。

血細胞分為三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1、紅細胞紅細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直徑7~8.5μm,呈雙凹圓盤狀,中央較薄(1.0μm),周緣較厚(2.0μm),故在血塗片標本中呈中央染色較淺、周緣較深(見彩圖)。

在掃描電鏡下,可清楚地顯示紅細胞這種形態特點。

紅細胞的這種形態使它具有較大的表面積(約140μm2),從而能最大限度地適應其功能――攜O2和部分CO2。

新鮮單個紅細胞為黃綠色,大量紅細胞使血液呈猩紅色,而且多個紅細胞常疊連一起呈串錢狀,稱紅細胞緡線。

紅細胞有一定的彈性和可塑性,細胞通過毛細血管時可改變形狀。

紅細胞正常形態的保持需ATP供給能量,由於紅細胞缺乏粒線體,ATP只由無氧糖酵解產生;一旦缺乏ATP供能,則導致細胞膜結構改變,細胞的形態也隨之由圓盤狀變為棘球狀。

這種形態改變一般是可逆的。

可隨著ATP的供能狀態的改善而恢復。

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也無細胞器,胞質內充滿血紅蛋白(hemoglobin,Hb)。

血紅蛋白是含鐵的蛋白質,約佔紅細胞重量的33%。

它具有結合與運輸O2和CO2的功能,當血液流經肺時,肺內的O2分壓高(102mmHg),CO2分壓低(40mmHg),血紅蛋白(氧分壓40mmHg,二氧化碳分壓46mmHg)即放出CO2而與O2結合;當血液流經其它器官的組織時,由於該處的CO2分壓高(46mmHg)而O2分壓低(40mmHg),於是紅細胞即放出O2並結合CO2。

由於血紅蛋白具有這種性質,所以紅細胞能供給全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