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早期剝離 | 胎盤早剝

因此症常伴隨前置胎盤(placenta previa)及子宮破裂,故是懷孕後期造成陰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出生後不久即死亡的新生兒中,約有15%可歸咎於此症。

早在 ...胎盤早期剝離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胎盤早期剝離因胎盤早期剝離造成出血的示意圖症狀陰道出血(英語:Vaginalbleeding),下腹部疼痛,危險性低血壓[1]併發症母親: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功能衰竭[2]胎兒:體重過輕、早產、死產[2]常見始發於孕期第24至26週[2]肇因不明[2]風險因子抽菸,妊娠毒血症,先前已有此症病史[2]診斷方法相關症狀輔以超音波[1]相似疾病或共病前置胎盤,現血(英語:Bloodyshow)(帶血的紅色黏液分泌物),絨毛膜炎(英語:Chorioamnionitis)[3]治療臥床(英語:Bedrest),催生[1]藥物皮質類固醇[1]盛行率約0.7%的孕婦(美國)[2]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婦產科ICD-9-CM640.03、640.0、641.20DiseasesDB40MedlinePlus000901eMedicine252810、795514[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胎盤早期剝離(Placentalabruption)是指胎盤提早和子宮分離,也就是在分娩前就和子宮分離[2]。

胎盤早期剝離最常出現在懷孕25週時[2]。

症狀包括陰道出血、下腹痛,以及足以造成休克的低血壓[1]。

母親的併發症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或是腎功能衰竭[2]。

胎兒的併發症有胎兒窘迫、出生體重過輕、早產及死產[2][3]。

為何會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的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瞭[2]。

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妊娠毒血症、先前已有此症病史、懷孕時受外傷、施用古柯鹼及有剖腹產經驗者[2][1]。

此症被歸類於懷孕的併發症之一,可依相關症狀輔以超音波而確診[1]。

輕微的胎盤早期剝離通常建議臥床休息即可,但剝離嚴重或發生時已近分娩期者,則可能會建議催生[1]。

若母子情況均穩定時,仍可嘗試自然生產,否則即建議剖腹生產[1]。

對於剝離時孕期不足36週的孕婦,可能會提供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以加速胎兒肺部的發育[1]。

為了治療,有可能會需要輸血或是施行產後緊急切除子宮手術[2]。

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率約1/200[4]。

因此症常伴隨前置胎盤(placentaprevia)及子宮破裂,故是懷孕後期造成陰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5]。

出生後不久即死亡的新生兒中,約有15%可歸咎於此症[2]。

早在1664年即有描述此症的記錄[6]。

目錄1症狀及體徵2危險因子3病理生理學4診斷4.1分類5預防6病情控制7預後7.1母親7.2嬰兒8流行病學9參考資料10外部連結症狀及體徵[編輯]有些輕微的胎盤早期剝離,在初期可能沒有較明顯的症狀[1]。

但當體徵開始出現時,往往病程發展得十分迅速。

典型的症狀包括突如其來的腹部劇痛、持續性的子宮收縮、陰道出血、子宮異常增大以及胎兒大小不符胎齡、胎兒活動減少還有胎兒心率降低等[4]。

若有陰道出血(英語:Vaginalbleeding)的情況產生時,其血液可能呈鮮紅或暗紅色[1]。

由胎盤中央動脈出血所引發的胎盤早期剝離,可能會發展為其他急重症甚至是危及母嬰生命的疾病;包括胎兒心率異常、嚴重的母體出血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相較之下,因為胎盤周圍靜脈出血所導致的胎盤剝離,疾病發展的進程相對緩慢且出血量較少,但還是有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羊水過少(英語:oligohydramnios)等病徵發生的可能[7]。

危險因子[編輯]子癲前症[8]慢性高血壓[9]臍帶過短破水過久(時間超過24小時)[9]易形成血栓體質[8]歷產婦(multiparity,非第一胎分娩的產婦)[8]多胎妊娠[8]高齡產婦:年紀低於20歲或高於35歲的產婦,都屬此疾病的高危險群胎盤早期剝離的危險因子包括有疾病、創傷、病史、身體結構異常以及是否曾暴露在有害物質中等等。

孕婦若曾遭受嚴重創傷,則懷孕過程中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會高出六倍之多。

身體上可能的危險因素包括罕見的子宮結構(例如:雙角子宮)、子宮內粘連綜合症(英語:子宮內粘連綜合症)以及子宮肌瘤。

有害物質則像是古柯鹼、菸草等,研究還發現,尤其在妊娠晚期時接觸這些物質,影響最為巨大。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