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擴張,是怎麼了? | 膽道囊腫

總膽管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膽管結構異常的疾病,可以發生在肝外膽管、肝內膽管或同時兩者。

多數總膽管囊腫的患者也會同時合併有膽胰管合併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86期出刊日:2019-04-15返回上一層膽管擴張,是怎麼了?「膽管擴張」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現象」,但這現象不可輕忽,可能反映出身體潛藏著某些疾病,需釐清原因。

諮詢╱郭雨庭(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治醫師)撰稿╱黃筱珮52歲張先生接受年度例行性健康檢查,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膽管擴張,他緊張的詢問「膽管擴張是什麼?是嚴重疾病嗎?」經由進一步確認,張先生的膽管擴張是因為膽結石引發,難怪他最近常有右上腹不適的症狀,安排手術取出結石後,腹痛症狀就解除了。

在了解膽管擴張前,先認識「膽管」是什麼?膽道(管)系統分布在整個肝臟之內,從肝細胞表面凹槽形成的微膽管開始,逐漸匯流成小膽管、左右肝內膽管再穿出肝外合成為總肝管,與膽囊交匯後成為總膽管,最後流入十二指腸。

膽管負責輸送膽汁膽管是輸送膽汁的管狀構造,很多人誤以為膽汁是膽囊製造,其實不是,膽汁是由肝臟製造,每天大約製造800~1000毫升(ml)。

膽囊位於肝臟下方,可以儲存約40~70ml濃縮的膽汁,濃度為肝內10倍左右。

 當人體進食含有油脂類的食物,膽囊便會收縮擠壓出膽汁,透過膽管通道輸送到十二指腸,分解脂肪、幫助消化。

  而所謂的膽管擴張,指的就是膽管系統異常的粗大,其中,肝外膽管擴張主要指總膽管擴張。

關於總膽管擴張,醫界有個「7-11」口訣,成年人總膽管最寬處直徑在7mm以下是正常範圍,若大於7mm就稱為總膽管擴張。

 但如果因為結石或其它原因切除膽囊者,膽管擴張可能是切除膽囊後的生理性代償現象,膽管變成具有儲存膽汁的功能,因此這樣的人如果膽管變粗,至直徑11mm左右是可接受範圍。

膽管擴張的原因想像膽管是「河道」,當河道通暢時,水流平順,不會有淤積。

一旦因為某些原因堵塞,水流不順,就會淤積在某處,形同膽汁淤積難以流通,從影像檢查來看,膽道就會形成擴張的情況。

膽管擴張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膽管結石:當膽汁中的膽固醇、膽鹽或黏液積成塊狀時,會形成結石。

結石在膽囊內俗稱膽結石,結石掉入膽管則稱「總膽管結石」或「膽管結石」。

膽管結石會造成膽管擴張,起初常會造成膽汁滯留而以黃疸、茶色尿及灰白便的方式表現,若膽汁滯留一段時間後,常會伴隨著細菌感染而造成右上腹疼痛,甚至產生畏寒、發燒等症狀,也就是典型急性膽管炎的表現;由於胰管與總膽管下端交會,膽道結石也可能導致急性胰臟炎的發生。

膽管癌:膽管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膽管癌統稱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癌變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

相較之下,肝內膽管癌因位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造成壓迫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

這類膽管腫瘤,會造成膽汁淤積,也會形成膽管擴張的現象。

鄰近器官腫瘤壓迫膽管或癌症轉移:肝、膽、胰是鄰居,除了原發性的膽管癌會產生膽管擴張現象,肝臟、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等處長腫瘤,或腫瘤轉移造成淋巴結腫大,或是少見的「壺腹腫瘤(位於胰管與總膽管接合處)」,轉移或壓迫到膽管,就會造成膽管擴張。

 總膽管囊腫:「總膽管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膽管結構異常的疾病,可以發生在肝外膽管、肝內膽管或同時兩者。

多數總膽管囊腫的患者也會同時合併有膽胰管合併異常的現象,這是指總膽管與胰管在進入十二指腸前提早匯合成共同管道(類似一個Y字型結構),如此容易引起胰液逆流造成膽管發炎,造成膽管擴張。

 「總膽管囊腫」若不治療,除反覆腹痛造成生活不適外,還容易因為膽汁排出受阻引發肝組織受損,尤其長期胰液逆流和反覆發炎可能引起上皮細胞變性,患者有5~30%的膽道相關癌症罹病率,罹患膽道癌的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20倍,且隨年紀增加提高。

 總膽管囊腫初期症狀不明顯,待囊腫日漸腫大,則容易出現黃疸、右上腹腹痛或腫塊等症狀,這些症狀與許多腸胃疾病類似,可透過血清生化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等協助鑑別。

膽囊切除後的生理性代償:膽囊是儲存膽汁的袋狀器官,因膽結石或其它原因切除膽囊的患者,由於膽汁無法儲存,膽汁會儲留在膽管或十二指腸附近,造成膽管略微擴張現象。

寄生蟲感染:感染寄生蟲也是造成膽道擴張的可能原因之一,臨床上有患者感染「肝吸蟲」,膽道中充斥大量寄生蟲,其排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