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 | 結核病

主要是因為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常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果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

Togglenavigation第一加護病房顯示/隱蔵選單網站相簿留言板後台維護您是第036351位訪客連結選單Menu回首頁單位特色單位病床配置團隊介紹護理長介紹加護中心主任介紹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啟發小故事衛教園地氣切造口的照護泌尿道感染翻身技巧您會嗎?何謂疥瘡結核病病人溝通卡2018/11/1600:00:00葉宛青回首頁結核病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是一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在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尤其盛行。

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

結核菌是一種好氧性的抗酸性細菌,進入人體後,不會立即產生反應,大約95%的病患第一次感染結核桿菌時,會因為身體免疫力所以不會直接發病(稱為潛伏結核感染),但是日後可能因為再次感染而發病,只有5%的病患第一次感染結核桿菌時,結核桿菌會透過血液與淋巴液造成肺結核或肺外結核(例如結核性腦膜炎)。

傳播方式:結核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

主要是因為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常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果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

結核病不會經由衣服或食器傳染。

另如果飛沫黏在空氣中的小塵埃中,即使飛沫乾燥後,飛沫殘核仍然可能造成感染,因此即使離開感染源甚遠,如果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殘核,仍然有可能感染,這就是所謂的空氣感染。

結核病的傳染途徑通常發生在與病患同住一室的家人或親近接觸的人,與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是否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也是影響被傳染機會的重要因素。

潛伏期:(一).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根據結核菌的感染機制,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並不會立即發生結核病之症狀,而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Endogenousreactivation);受到感染後到發病前的這段期間(即稱潛伏結核感染期,LTBI),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機會發病,感染後,一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隨著時間的進程,發病機率則會遞減。

諸多國際間之研究結果亦顯示,與傳染性肺結核個案之接觸者如為幼童,則終其一生的發病機率高達17%,較成人接觸者發病機率的5%高。

潛伏結核感染(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者由於尚未發病,是不會傳染給旁人的,但在不久的將來,有相當高的可能性會發病,如能適時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

本國對接觸者之追蹤資料顯示,愈年幼之接觸者,感染後之發病機率愈高,尤其是學齡前之幼童約為同齡者發病機率的240倍,而成人則為同齡者之8~50倍。

加拿大資料顯示,若不提供兒童接觸者接受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則其後會轉為個案者多在前2年內發生,而5歲以下之兒童則為發病之主要年齡群。

此外,HIV陽性者受到結核菌感染後,發病機率亦較一般族群高很多,每年約有10%的發病機會。

現行的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是感染者經由醫師評估後,給予isoniazid9個月,配合公共衛生的管理即可降低發病的可能性。

 (二).可傳染期(Periodofcommunicability)理論上,只要痰裡含有活的結核桿菌即屬可傳染期,而其傳染力大小決定於排出的結核菌的數目、毒性、環境陰暗潮濕因素、通風程度、結核菌有無曝曬在陽光或紫外線下,以及病人在談話、咳嗽及打噴嚏時造成飛沫的機會大小等因素,而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通常在2週內即可大大的降低其傳染力。

 (三).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andresistance)結核菌進入體內後經過約6~8週的繁殖,數量達1,000~10,000隻之後,其抗原即足以激發宿主產生細胞型免疫反應(Hostcellularmediatedimmunity),引發乾酪性壞死(Caseousnecrosis),即所謂遲發型過敏反應(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

經過宿主免疫控制過程後,初發病灶(Primaryfoci)通常自然好轉,並不立即發病,然而此時結核菌並未完全清除,仍有少數結核菌仍潛伏在體內伺機發病。

如果宿主細胞型免疫功能不全,結核菌即可能以初發病灶為根據地發病,即為初發性結核病(ProgressiveprimaryTB);一般兒童型的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肺結核多屬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