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教室]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拇指肌腱腱鞘炎) @ 台中學善 ... | 大拇指屈伸指肌腱鞘炎

中文俗稱的媽媽手其實指的是手腕側邊拇指肌腱的「狹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 ... 在手腕的外側,活動大拇指的兩條肌腱(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與包裹肌腱的腱鞘因為使用過度或姿勢不當 ... 剛生產完的媽媽因為餵奶、擠奶和抱小孩需要反覆使用到這些肌肉 ... 對掌伸展:以小指壓住大拇指指尖,可用另一隻手輔助.台中學善物理治療所跳到主文交通資訊/治療須知/保健衛教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un17Mon201312:09[保健教室]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拇指肌腱腱鞘炎)物理治療師高巧宜撰 (圖片來源:i.ndigo.com.br)常用拇指操縱你的智慧型手機嗎?小心媽媽手找上你喔!什麼是媽媽手?中文俗稱的媽媽手其實指的是手腕側邊拇指肌腱的「狹窄性腱鞘炎」(stenosingtenosynovitis)在1895年由一位瑞士的外科醫師所提出,故英文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稱作"DeQuervain'ssyndrome"所以中文也有人稱作狄魁文氏症候群   在手腕的外側,活動大拇指的兩條肌腱(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與包裹肌腱的腱鞘因為使用過度或姿勢不當造成發炎、增厚,進而導致滑動不順,使得患者在活動手腕或大拇指時出現疼痛 (圖片來源:www.painfreenyc.com)↑上圖右上,白色的兩條為肌腱,藍色的包裹肌腱的腱鞘(大家可以把它想像成是肌腱外層套了吸管)當肌腱或是腱鞘發炎腫脹,就會因壓迫、滑動不順或是沾黏而產生疼痛! 媽媽手的成因與好發族群任何造成肌腱或腱鞘發炎的原因都可能是媽媽手的成因包括過度使用或是反覆的傷害甚至外傷,不過也不明原因造成的情形也十分常見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十倍!剛生產完的媽媽因為餵奶、擠奶和抱小孩需要反覆使用到這些肌肉因此特別容易發生,所以才有媽媽手這個別稱但只要是需要大量使用到大拇指的人就有可能發生,故打字、彈鋼琴也都有可能  (圖片來源:www.bibliafalada.org)↑抱小孩時常需要以虎口從孩子的腋下提起,拇指肌肉需出力作用特別是從嬰兒床中抱起,因為身體離嬰兒有距離,手腕需費較大力氣故特別容易產生症狀  (圖片來源:naturalsourcesales.com)↑單手翻鍋時因手腕與拇指需費較大力氣,容易造成此症狀特別是台灣家庭常見的炒鍋又大又重,對拇指肌肉負擔十分大建議真要翻鍋的話盡量兩手一起,減輕負擔 另外,在拇指彎曲的狀況之下做手腕左右擺的動作也容易加劇症狀像是下面這個動作↓  (圖片來源:item.rakuten.co.jp) 症狀與檢測常見的症狀是手腕在靠大拇指的那側感到疼痛,特別是在使用手腕或拇指的時候例如握拳、抓握東西或是轉動手腕的時候疼痛有可能來得很突然,也有可能是漸漸發生、越來越痛後期此處肌腱可能會有緊繃的感覺 一個簡單的測試可以判斷是否患上媽媽手:手握拳將拇指包在另外四指下,手腕向小指側下壓若是手腕拇指側有明顯的疼痛,代表媽媽手找上您了...   (圖片來源:painrehabilitation.blogspot.com) 治療在症狀初發生的二到四週患者應避免增加患處負擔上述容易引發症狀的動作應禁止,讓患處得到足夠的休息在發炎情形減緩,疼痛降低後可以開始嘗試伸展與簡單的肌力訓練治療師會使用超音波促進軟組織癒合;電刺激或雷射可以減輕疼痛幫助放鬆再來會以徒手方式進行深層橫向按摩,目的是打破軟組織的沾黏與結痂,並促進組織良好癒合 ↓軟組織貼紮可以幫助放鬆與支撐受傷部位,減輕負擔     ↓若是受傷後無法完全休息,非得繼續使用您的手,可以試試看這種輔具 (圖片來源:www.jin-chen.com.tw)拇指側有金屬條,幫助支撐、減輕負擔 復健運動下面是患者自己可以練習的伸展與訓練操,供大家參考,祝您早日康復! (圖片來源:www.physiohub.com)↑將大拇指包在拳頭內,拳頭輕向小指測下壓,直到手腕側邊(疼痛處)感到些微緊繃 停在緊繃的位置20秒,休息5秒,重複10次 (圖片來源:www.eheandme.com)↑對掌伸展:以小指壓住大拇指指尖,可用另一隻手輔助 停20秒,休息5秒,重複10次 (圖片來源:www.ergonomic.com.hk)↑腕伸肌伸展:手肘伸直,一手壓住另一手手背(不是壓手指喔),直到感覺手肘處緊繃停在緊繃的位置20秒,休息5秒,重複10次  (圖片來源:www.eheandme.com)↑肌力訓練:(左)抓握一顆軟球(可利用沒氣的網球),握緊停10秒,反覆15次(右)開掌訓練,以橡皮筋套住手指,不夠緊可以套兩條,手掌打開撐住10秒,再慢慢收回,反覆15次 提醒您,遇到任何不適症狀應先行就醫,自行判斷萬一有誤,延誤了治療黃金期就不好囉!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台中學善物理治療台中學善物理治療所台中學善物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