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神經外科部-三軍總醫院 | 小腦星形細胞瘤

小腦(cerebellum )。

另外還有其它如多形性黃色星狀細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以及室管膜下巨大細胞星狀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神經外科部歷史沿革單位簡介醫療團隊訊息公告衛教資訊神經外科部發展史門診時刻表人才培訓教育訓練教學研究English:::首頁 /神經外科部 /衛教資訊腦瘤腦瘤之發生率在歐美地區報導約為10萬人中有10例,但年齡愈大其發生率就愈高,超過80歲約37例,其中男性較女性多,在台灣之腦瘤統計學報導是前衛生署署長也是國防醫學院名譽醫學博士施純仁教授於民國6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1,200例腦瘤之報導。

其中男性佔786例,女性佔414例。

15歲以下之孩童有213例(17.7%)。

神經膠質瘤有432例(36%);位於小腦天幕上者有275例,小腦天幕下者157例。

其中室管膜瘤(ependymoma)及松果體腺瘤(pineoloma)的發生率較高。

此與日本之統計相似,並比歐美國家高。

兒童之後顱窩腫瘤,最常見的是髓質真性瘤(medulloblastoma)其次為星狀細胞瘤,此與歐美之報導亦不同。

腦瘤之發生原因,大部份仍是不明。

其中可以知道的部份和基因有關,其中最常見的如下:(一)vonRechlinghausen神經纖維瘤:它是一種顯性遺傳,除了皮膚上有奶油咖啡狀色素沉著外,尚有神經纖維瘤、週邊神經及脊椎神經上都會長,在顱內較常見的除了神經纖維瘤外尚有膠質瘤及腦膜瘤。

(二)硬化性結節症(Tuberoussclerosis):為一顯性遺傳,在腦中常會長一些大細胞星狀細胞瘤。

皮膚上則會有一些白臘樹葉形狀(一頭尖一頭圓)的白斑,面部及指甲下會有血管纖維瘤,視網膜、腎、肺會有過誤瘤(teratoma)。

(三)VonHipple-Lindan病:為顯性遺傳,除了視網膜上有血管瘤外,小腦上亦常有血管瘤。

(四)Sturge-Weber病:為散發性,少數有遺傳關連。

患者在同側的面部、腦及腦膜上都有血管瘤。

腦瘤的生化特性(Biochemistryofbraintumors)腦瘤生化特質複雜程度更甚於其它的一般腫瘤,其主要仍包括了須適應快速生長細胞分裂加速、血管大量增生,所必須之改變以及腫瘤所分泌物質對系統所造成之影響,並且腦瘤因其位置而更增加了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簡稱B.B.B.)之改變所造成的各種影響。

生化路徑之特質:大部分之腦瘤均源於膠質細胞(Glialcell),具有一般其它腫瘤所有之共同特性。

然而它更具備了一些其它腫瘤所沒有的特質:包括與血管之關係而有的腦血屏障(B.B.B.),很低之轉移可能性而有相當高之局部侵犯特性,以及很差的預後(儘管合併了手術、化學及放射等療法)。

而且因其發生部位於頭顱中故面臨了顱內壓升高及大腦功能之傷害,也因此腦瘤相對於其它腫瘤臨床及生理之安全性較低。

異化(heterogeneous)為腦瘤與其它高度惡化腫瘤之特性。

而且此一現象並不只限於不同程度分級之中,在腦瘤甚至於同一腫瘤中之不同部位的細胞都會有此種異化現象,也就是雖然同一個腫瘤中不同部位的細胞可能有不同的表現,而不是一致的。

除了異化之外,腦瘤所擁有獨特的生化特質為「糖解活動(Glycolyticactivity)的增加,而呼吸速度減緩」。

對於此一現象多年來許多專家觀察到此一特殊現象也提出了各種的解釋並獲得證實,而此一糖解增加現象,也已經成為正子造影(PETscan)診斷腦瘤之理論根據,在腦瘤之研究中有以下四個現象是可確定的糖解能力增加是因為主要控制蕌之活力增加以及hexokinase活性之改變葡萄糖之氧化之不完全,因為有Lactate及Pyruvate之積存很大量的葡萄糖碳進入Pentose路徑代謝4.pyruvatekinase在某些基本路徑中有改變。

以上這些變化使腦瘤更像是腦胚胎或是新生兒之腦生理。

或許這些改變僅只是在於使腦瘤能快速生長以及更能忍受缺血及缺氧。

而這些特異現象及這些生化的特質也提供了對腦瘤治療之新嚐試療法,即在於控制生長及特殊蕌之抑制或改變,使其不正常之細胞生長回歸正常。

另外,事實上腦瘤是相當依賴膜結合粒腺體(increasemembrane-boundmitochondr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