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暨早療中心 | 遲緩兒會好嗎

我家大毛似乎學什麼都比一般小孩慢,一歲才會坐,兩歲半才學走,也不會拿湯匙自己吃飯,現在走路還是常常 ... 所謂發展遲緩兒童﹙簡稱遲緩兒﹚的定義是指未滿六歲的小孩在產前、週產期、產後,因腦神經或肌肉 ... 發展遲緩會不會「痊癒」? icon家有遲緩兒...........................................................................................................................................................................................................................................恩主公醫院小兒科林宏琪醫師  「我家大毛似乎學什麼都比一般小孩慢,一歲才會坐,兩歲半才學走,也不會拿湯匙自己吃飯,現在走路還是常常跌倒,小孩的祖母說我先生小時候也是這樣,等大一點就自然好了,這是真的嗎,我該不該帶去給醫師看…….」  「我家文文都已經三歲多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隔壁的謝媽媽說要帶去給醫師剪舌根,但醫師說他舌根不需剪,他的問題是語言發展遲緩…….」何為遲緩兒?  所謂發展遲緩兒童﹙簡稱遲緩兒﹚的定義是指未滿六歲的小孩在產前、週產期、產後,因腦神經或肌肉神經、生理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等等,與絕大部分年齡孩子相較之下,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等方面,有發展落後或異常的現象。

如何認定寶寶的發展呈現遲緩現象?  發展遲緩之認定需賴父母的觀察、發展史的收集,長時間的觀察及適當之診斷測量方式。

首先,家長應有應有兒童發展的觀念,把兒童發展當作兒童成長的一部份,要隨時向醫師做必要之諮詢,並不是所有的發展問題「等大一點就自然好了」。

而對於六歲以下高危險群兒童,如早產兒、先天性畸形兒、曾罹患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炎、腦膜炎)、腦出血、水腦或腦缺氧兒、神經肌肉疾患兒、染色體異常兒、先天代謝異常兒、受虐兒或破碎家庭兒童等等高危險群兒童,家長及專業人員更需要提高警覺,加強把關,因為這些兒童日後發育過程中出現發展異常之機率會比一般兒童高,所以更需經常做發展評估  所謂的發展測驗,是依兒童發展原理與心理歷程,及心理計量與心理物理等原理編制而成,目的是為測量兒童的發展狀況,並判斷有無發展遲緩,以及作為進一步治療的依據。

至於診斷測量工具,目前常見的檢查工具以中華兒童發展量表(CCDI)、丹佛發展篩檢量表(DenverDevelopmentalScreeningTest)和貝萊氏嬰兒發展量表(BayleyScaleofInfantDevelopment)較常使用,我們需將測定結果說明給家長了解,並進一步與父母一起探討現階段最適合孩子的養育、教育及治療方式為何。

造成寶寶發展遲緩的原因為何?  無論在產前、週產期或產後,任何原因造成腦器質或功能性損傷都可能造成種種的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的原因非常多歧複雜,隨著診斷方法的進步更新,我們對其原因也更能掌握。

產前原因包括染色體異常、先天性畸形症候群、遺傳性疾病及子宮內胎兒的各種腦傷。

週產期因素包括生產外傷、高黃疸、窒息、代謝性障礙、感染、顱內出血及新生兒痙攣。

產後因素包括感染、頭部外傷、中毒、腦病變及各種環境因素(如虐待、忽視、感情剝奪)。

而發展遲緩本身也可能是許多進行性代謝或腦變性疾病的先前徵兆。

發展遲緩會不會「痊癒」?會不會造成殘障?  遲緩兒如及早的診斷及療育,可以透過醫療、教育、福利的介入,讓部分發展遲緩兒童減少未來形成障礙的可能性或是減輕未來障礙的程度。

也就是說,經過早期的療育,可以讓孩子的未來障礙程度由重度進展為中度,或由中度進展為輕度,甚至有一部份的發展遲緩兒童可以在經過早期療育之後趕上發展的里程碑。

然而也有部分因發展緩現象未獲改善而成為殘障兒童,致使生活和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問題。

一般遲緩兒常見的發展問題有:運動發展遲緩:人類的運動,每一個動作均需由大腦在骨骼關節及各肌肉群間做出精密的指揮及協調下才能控制力量、速度及平衡。

發展遲緩兒童常就因為腦部功能發展的不良而導致運動上的障礙,如肌肉痙攣、癱瘓無力、失調、不隨意性舞蹈、無法完成該年齡應可完成的動作,粗動作方面如坐、爬、走、跑、跳、上下樓梯等;細動作方面如伸手拿物、手捏物、堆積木、手握筆寫與畫等。

嚴重的兒童甚至會有關節攣縮、脫臼,骨骼彎曲變形等障礙。<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