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防疫心悸、胸悶,恐心肌梗塞!中醫:多吃 | 心悸吃什麼

HOME健康新知醫療分科腫瘤科»婦產科»男科»兒科»牙科»骨科»內科»外科»皮膚科»耳鼻喉»眼科»精神科»動物醫院»醫療生技»美麗新知»兩性議題»育嬰親子產前照護»產後護理»哺乳»育兒護照»親子生活»即時新聞減重塑身中醫減肥»西醫減肥»運動塑身»減重營養»塑身補習班»吃出健康低卡飲食»防癌飲食»疾病飲食»健康小學堂»養生保健中醫調理»自然偏方»養生指南»保健迷思»銀髮族失智症專區銀髮樂活»銀髮長期照護»銀髮性生活»常見疾病失智症攝護腺退化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銀髮骨健康十大慢性病關節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肝炎腎臟病氣喘骨質疏鬆症痛風十大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子宮癌胰臟癌食道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癌症百科癌症飲食»癌症照護»線上諮詢名人名醫影音健康新知熱門影音健康智慧塑身補習班健康小學堂健康小食堂專題買健康熱門:大腸癌腎結石心肌梗塞糖尿病子宮肌瘤首頁>養生保健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Google+收藏12021/7/8下午01:44:18華人健康網收藏(關鍵字: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山楂,吳宛容)這一段防疫期間,天氣炎熱,不少人感覺心悸、胸悶,卻不敢到醫院看醫師。

其實,不是只有冬天心血管才會鬧脾氣,夏天氣溫升高,人體血管跟著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會使心臟負擔變大,小心出現心悸、心律不整,甚至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病兆,千萬別輕忽!中醫師提醒,夏天不妨多吃一些「酸性」、「補氣」食物,以減輕心臟負擔。

中醫一直有「春養肝、夏調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生學說;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在一年四季中,夏天是屬火的,人的心火也最旺,這是「養心」的關鍵時期。

中醫理論的「心」與西醫解剖的「心」不盡相同,中醫的心除了調節心血系統,更負責維持神經系統,以及外在表現精神狀態。

夏天高溫飆汗,心臟負荷大,可導致心悸、失眠為什麼夏天也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呢?夏天天氣溫度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

出汗是調節體溫的其中一個功能,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使氣血調暢;但經常大汗淋漓,會造成陰陽兩虛的狀態。

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津傷血,還能傷及心陽,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悸、疲倦、乏力、失眠、口渴等症狀。

所以,夏季相對於其它季節更需「養心」。

1名50歲林小姐,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且淺眠多夢;且她本身就不愛運動,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

於是前來中醫就診,中醫處方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生脈飲」加減兩周後,多汗、心悸的症狀明顯改善,且睡眠品質也有進步。

在「生脈飲」當中,人參補氣、麥門冬養陰;而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就是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

中醫看天熱「心悸」分4證型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胸中不適、驚慌不安。

以下可分成4種證型:1.「心氣不足」:覺得疲勞且無力,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容易失眠多夢、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此體質病患天熱就大汗淋漓,進而造成氣陰兩虛。

常用的中藥以炙甘草湯、生脈飲為主。

2.「心血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頭暈目眩,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色淡,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睡得少但夢很多。

常用中藥如歸脾湯、甘麥大棗湯。

3.「血瘀氣滯」:胸痛較明顯,感覺像是針刺或絞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會到處轉移,嘴唇指甲青紫色,流汗多加上飲水量不足更易引發胸悶痛心悸,方用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等。

4.「痰濁閉阻」:痰多又口苦,會心悸、胸悶,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也會噁心嘔吐,失眠且多夢,飲食偏肥膩厚味。

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等。

中醫建議:夏天多吃「酸性」、「補氣」食物,減輕心臟負擔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夏天天氣溼熱,非常容易出汗,如果出汗過多就會造成心臟的負擔,傷津耗氣。

這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味的食物,例如:檸檬、烏梅、山楂,得以收斂、防止出汗,生津解渴。

【山楂荷葉茶】材料:山楂1.5錢、荷葉1.5錢,冰糖少許。

做法:沖入沸水500c.c.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用。

效果: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荷葉消暑清熱利水。

另外,還可以服用一些益氣養陰的藥材,如「生脈飲」,其中西洋參可補元氣滋津液、麥冬可清心除煩、五味子則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