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 | 食物中毒肌肉痠痛

致病原因有病毒、毒性低的細菌或是被細菌毒素汙染的食物,俗稱食物中毒。

發炎位置在 ... 症狀有嘔吐、水瀉、發燒、肌肉痠痛、頭痛、持續大約2 天。

另外一個是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88期(2015年7月)  急性腸胃炎肝膽胃腸科黃種粹醫師       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疾病位置在腸道,而且幾乎是由感染所引起的,因此醫學上也稱為感染性腸炎。

一開始多以噁心嘔吐為表現,然後腹部疼痛、腹瀉、甚至全身發熱,依據病況輕重可以分成兩類。

非發炎類腹瀉症候群   症狀多是水瀉、噁心、嘔吐、全身倦怠和輕微腹部陣痛。

致病原因有病毒、毒性低的細菌或是被細菌毒素汙染的食物,俗稱食物中毒。

發炎位置在小腸,腹瀉幾乎都是水,非常大量,因此容易產生脫水現象,治療原則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再輔以止瀉藥物。

如果病人屬於高齡患者或有重大器官疾病和免疫功能缺乏症則需要使用抗生素。

成年人常見的病毒感染性腸胃炎主要是諾羅病毒(Noro-virus)     症狀有嘔吐、水瀉、發燒、肌肉痠痛、頭痛、持續大約2天。

另外一個是羅他病毒B型(Rota-virusgroupB),會引起嚴重水瀉,持續較久大約3到5天。

至於兒童或過度勞累的成年人須留心夏季是腸病毒的流行季節(如:圖一)。

發炎類腹瀉症候群     腹瀉量較少,含糊狀糞便,經常發燒與嚴重的腸絞痛。

疾病位置在大腸,原幾乎都是高毒性的細菌,例如: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Shigella,Campylobacter,invasiveEscherichiacoli,Yersinia等。

因為這類細菌的毒性與破壞力很強,大腸黏膜缺損後,病人可能出現血便和非常虛弱,通常需要抗生素的治療。

夏季常見的另一個腸胃問題是食物中毒  七成以上由細菌汙染所致。

大部分是水產、奶蛋、肉類食品。

生活中要真正靠著被汙染的食物培養出細菌而確立因果關係並不容易;往往受限於食物已被丟棄回收等。

因此在診斷食物中毒時,只要2人以上吃完相同食物後發生腹瀉或嘔吐症狀,便可以高度懷疑或是診斷了。

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所污染的食物吃下肚後,平均3小時就會發生腹瀉等症狀;常見於一群朋友或家人晚餐時段聚餐或享用宴會食物後,回家後半夜從睡夢中痛醒而衝去馬桶狂瀉。

另外帶有沙門氏桿菌的食物吃下肚後平均24小時候才會出現症狀(如:圖二)。

      對於因為腹瀉而就醫的患者而言,大部分病人只要基本的糞便檢查與培養便足夠了,除非嚴重病情才會借助抽血與影像檢查。

治療需要飲食與藥物的配合。

急性腸胃炎是內科病人常見的急症,經休息後有自我療癒復原的特點,所以藥物選擇是以對症狀治療最重要,在公共衛生達已開發國家的地區,例如:台灣七成以上門診的急性腸胃炎病情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

飲食與生活作息部分,建議多休息不要熬夜或工作過勞,食物上則鼓勵病人攝取清淡軟性或半流質食品,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不建議完全空腹,滴水不進。

在腹瀉開始前2天,以多補充水分為優先,或是成年人可以每日補充一瓶市售的運動飲料。

如果持續嘔吐導致幾乎無法進食,或是嚴重腹瀉造成脫水現象,例如:明顯感覺小便減少、嗜睡昏沉、則需要住院評估靜脈輸液與相關檢查。

用餐則需較平時減少,少油和不辣的軟性食物為宜,例如:清淡的稀飯或米湯。

多數患者在7天之內皆能順利復原。

 提醒成年人在夏季飲食的保養觀念*選擇健康飲食,多吃優質蛋白質、當季水果維生素和粗纖維食物也要均衡,另外可常飲用清涼解暑的飲品,如:蓮子、綠豆等。

*適度補充益生菌整腸理胃,保持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胃正常消化功能,防便秘、止腹瀉,調節腸胃道的免疫功能角色。

*避免冷熱環境快速交替,例如:出入空調房間和室外高溫環境,因為冷熱劇烈交替會影響自律神經平衡,連帶造成腸胃分泌代謝失調,萬一剛好免疫力較低或是接觸到病毒,則可能出現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等情況。

*夏季氣溫偏高,細菌滋生很快,務必慎防食物中毒;防止病從口入,高溫食物冷卻後容易繁殖細菌、變質,所以剩菜剩飯要加蓋加罩冷藏,保持飯菜新鮮。

有關急性腸胃炎的重點整理*腹瀉、噁心、嘔吐是3大症狀。

*體溫發燒和腹瀉時夾帶出血是嚴重的症狀,暗示可能為毒性強的細菌感染。

*抗生素不必全面使用,只針對有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