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母肘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小孩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親子天下

抱著她安撫時,發現她左手抬不起來,觸碰到就哭得更大聲且持續不斷,只好到診所求助。

阿包醫生檢查後,確認是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 ...Loading...



2. 保母肘: 橈骨頭端脫位

外力造成的橈骨頭端脫位(保母肘) ... 去移動他的手臂就會瘋狂哭鬧,手臂緊緊靠著身體,前臂彎曲內翻,有時會扶著他的手腕來支撐手臂和手肘。

WFU最新文章發燒衛教育兒知識疾病資訊兒急分享時事評論理財人生家庭生活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保母肘:橈骨頭端脫位    外力造成的橈骨頭端脫位(保母肘) 台灣兒童急診醫師是由小兒內科醫師擔任,如果小朋友遇到外傷問題,會交由成人急診醫師診治,但有一種外力造成的骨科急症,常會在檢傷分類時被歸為小兒內科,原因是找不到明顯創傷證據,就是俗稱保母肘(nursemaidelbow)的橈骨頭端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

       疾病成因     小孩到急診室的主訴常常是有一隻手突然無法動彈,而且任何人去移動他的手臂就會瘋狂哭鬧,手臂緊緊靠著身體,前臂彎曲內翻,有時會扶著他的手腕來支撐手臂和手肘。

細問病史可以發現症狀通常出現在小孩的手臂突然受到拉扯之後,如拉著小孩的手腕擺盪、藉著手把小孩從床上拉起來、小孩跑來跑去時爸媽突然拉手試圖阻止他過度運動等。

有時候並沒有突然拉扯的病史,也可能由一些不適當的動作造成,像是穿脫衣服或外套時跌倒、生氣發怒時自己亂揮手臂等。

     發病年齡      發生年齡通常是兒童開始學會走路之後,多數介於1~5歲間,平均年齡2.5歲,但也有小於6個月嬰兒的病例報告。

研究顯示左手臂發生的機率比較高,且女生發生的機會稍微高於男生一些。

保母肘要和一些疾病做鑑別診斷,如上肢骨折、骨髓炎、蜂窩性組織炎、或腫瘤,若是手臂有明顯外傷、紅腫、或硬塊等異常症狀,則需要考慮其他疾病。

    復位方式    在我小兒急診室醫師生涯中,最常被家長用崇敬的眼神注視的時刻就是用簡單的復位術在30秒內讓罹患保母肘的小朋友迅速脫離病痛,這遠比治療其他急重症更容易被視為「神醫」。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其實只要診斷正確,再利用圖中兩種簡單的復位術,就有80~90%的機率可以成功復位,讓小朋友重拾歡笑。

     就如教科書上所提成功復位時有很高的比率可以感覺到或聽到「喀嚓聲」,兒童常常能在10~15分鐘內手臂恢復活動自如。

保母肘復位後還是有再度發生的可能,家長應避免突然用力拉扯小朋友的手臂,並告戒他不要過度用力揮動手臂,以免造成復發。

    參考教科書:兒童急診醫學  良醫健康網相關文章:  「媽,我的手好痛!」小時候你一定玩過這個遊戲,卻會害孩子送急診作者:Dr.E於上午1:58標籤:疾病資訊較新的文章較舊的文章總網頁瀏覽量FB粉絲團Dr.E小兒急診室日誌良醫健康網Dr.E小兒診療室熱門文章孩子半夜高燒,需要吵醒他強灌退燒藥嗎?不可不知的「九月腸病毒流行」!注射完疫苗後發燒,需要帶孩子看醫師嗎?寒顫、癲癇分不清?四點教你如何區分。

為什麼家人一個接一個不斷嘔吐?傳染力超強病毒的真面目......如何照顧熱痙攣體質的孩子?積極退燒絕對不是重點!如何治療細菌型腸胃炎?止瀉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網誌封存► 2020(2)► 二月(2)► 2019(14)► 十二月(1)► 十一月(1)► 六月(3)► 五月(1)► 四月(5)► 三月(1)► 一月(2)► 2018(20)► 十一月(1)► 六月(7)► 五月(1)► 四月(1)► 三月(8)► 二月(1)► 一月(1)► 2017(4)► 十一月(1)► 六月(1)► 三月(1)► 二月(1)► 2016(20)► 十月(3)► 九月(2)► 八月(2)► 七月(2)► 六月(3)► 五月(1)► 三月(1)► 二月(4)► 一月(2)► 2015(36)► 十二月(2)► 十一月(3)► 十月(5)► 九月(4)► 八月(1)► 七月(17)► 六月(4)▼ 2013(3)▼ 十一月(1)保母肘:橈骨頭端脫位► 十月(1)► 六月(1)► 2012(1)► 十月(1)分類兒急分享(28)育兒知識(18)疾病資訊(17)時事評論(16)發燒衛教(8)家庭生活(7)理財人生(3)



3. 保母肘(Nursemaid's Elbow)

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 elbow),也就是橈骨頭端脫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也稱作「扯肘症」或「牽拉肘」。

主要發生的原因為小孩的 ...資料讀取中...回首頁旭恩小兒科診所登入登入主選單旭恩小兒科診所關於我們診所介紹聯絡我們最新消息門診表門診表醫師簡介看診進度寶寶全紀錄衛教文章文章排行隱私權政策回首頁登入下載APP回首頁衛教文章保母肘(Nursemaid'sElbow)2020/05/27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elbow),也就是橈骨頭端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也稱作「扯肘症」或「牽拉肘」。

主要發生的原因為小孩的手臂突然受到拉扯或牽引的力量,橈骨頭從環狀韌帶中滑脫造成的半脫位,如抓著小孩的手玩搖擺的遊戲、抓著小孩的手把小孩拉起來、為了防止小孩跌倒而抓住小孩的手、小孩跑來跑去時爸媽突然拉手試圖阻止他過度運動等。

也可能由一些不適當的動作造成,像是穿脫衣服或外套時角度不對、自己亂揮手臂等。

 發生年齡通常是兒童開始學會走路之後,多數介於1~5歲間,平均年齡2.5歲,但也有小於6個月嬰兒的病例報告。

研究顯示左手臂發生的機率比較高,且女生發生的機會稍微高於男生一些。

常見的症狀是小孩有一隻手突然無法動彈,只要去移動他的手臂或是觸碰就會瘋狂哭鬧,手臂緊緊靠著身體,前臂彎曲內翻,有時會扶著他的手腕來支撐手臂和手肘。

保母肘的治療,通常採用簡單復位術就能在短時間內讓孩子脫離疼痛。

不過必須先排除其他的問題,例如上肢骨折、骨髓炎、蜂窩性組織炎、或腫瘤,若是手臂有明顯外傷、紅腫、或硬塊等異常症狀,則需要考慮其他疾病。

  (圖片經作者同意後分享)只要診斷正確,有80~90%的機率可以利用簡單的復位術成功復位,讓小朋友重拾歡笑。

但是保母肘復位後還是有復發的可能,家長應避免再突然用力拉扯小朋友的手臂,並告戒不要過度用力揮動手臂,以免造成復發。

復位術其實很簡單,但是不建議爸爸媽媽自己來,還是交由專業的比較好喔。

最後要提醒爸爸媽媽們,拉著小朋友小手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下喔。

https://www.msdmanuals.com/professional/multimedia/video/v23370720 回列表上一則下一則門診表看診進度寶寶全紀錄最新消息衛教文章文章排行門診表看診進度寶寶全紀錄最新消息衛教文章文章排行3



4. 孩子手臂伸直不動?一碰就喊痛?,都是「保母肘」惹的禍 ...

你家孩子是否喜歡一手牽著爸比、另一手拉著媽咪,再縮起雙腿在其中好像是盪鞦韆一樣晃來晃去?這個看似有趣的遊戲,其實隱藏「保母肘」的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0%首頁育兒寶貝健康孩子手臂伸直不動?一碰就喊痛?,都是「保母肘」惹的禍!作者:陳萱蘋發表日期:2018-02-01收藏關鍵字:保母肘你家孩子是否喜歡一手牽著爸比、另一手拉著媽咪,再縮起雙腿在其中好像是盪鞦韆一樣晃來晃去?這個看似有趣的遊戲,其實隱藏「保母肘」的危機!你知道這個動作可能會讓孩子的橈骨頭環狀韌帶移位嗎? 「一名10個月大男嬰被祖父母匆忙送醫,就診時,男嬰斷續哭鬧,右手臂無法上舉,也不讓人碰觸,醫師進一步詢問發現,此情形是發生在他們幫嬰兒穿脫衣服時,拉扯手臂後,造成手肘脫臼。

」「台中一名2歲男童在家中玩耍時,吵鬧著要玩玩具,家長心急拉扯後,男童開始哭鬧,且手部不願意讓人碰觸,至醫院骨科以X光檢查,確認男童手肘橈骨呈現半脫臼。

」什麼是保母肘?除了在新聞案例之中,爸媽幫寶寶穿脫衣物而拉扯到手臂;看到孩子快跌倒或是其他原因時,急忙地抓住他的手;還有在戶外或是公園裡,很常見到爸媽拉起孩子的手腕好像在盪鞦韆一樣擺盪,這些情況都很容易造成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sElbow)。

所謂的「保母肘」指的是包住橈骨頭的環狀韌帶有一部份移位,卡在肱骨與橈骨的關節中間。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骨科主治醫師陳俊和進一步說明,我們的上肢在手肘以上(上臂)有一根骨頭稱為「肱骨」,手肘以下(前臂)有兩根骨頭,一個是「橈骨」,另一個就是「尺骨」。

在靠近肘關節的地方,尺骨上有一個環形的韌帶把橈骨的頭圈住,讓橈骨可以自由的旋轉,也就是讓我們的前臂可以內旋與外旋。

1~3歲最常見對於未滿6歲的孩子而言,環狀韌帶較為扁平且相對鬆軟,與橈骨頸的骨膜黏得很鬆。

當孩子的手被用力拉扯的時候,環狀韌帶就很容易移位而卡進關節裡。

所以「保母肘」常見於6歲以內的孩子,而以1~3歲最多。

然而,最常會拉扯到孩子的手就是媽咪或保母,因此,才會有「保母肘」這個俗稱。

一般而言,6歲之後的孩子其環狀韌帶與橈骨頸骨膜的接合處就會較為牢靠,而且韌帶的形狀漸漸由扁平發展為帶狀結構,就較不容易發生位移或是卡進關節的情形。

常發生於左手陳俊和醫師指出,研究顯示保母肘發生在孩子左手的比例大概佔六成,可能是因為成人右撇子佔多數,而成人習慣以慣用手來拉孩子,所以,常見情形就是孩子的左手被成人的右手拉著。

而某些研究還顯示女生的發生比例多於男生,但也有的研究結果是男女比差不多。

可能有哪些異樣?如果發生了環狀韌帶移位,只要孩子不移動那一個手肘,就不會感到疼痛,因此,孩子不一定會一直哭鬧不安。

不過,一個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一手肘一直保持在伸直姿勢都完全不動,只使用另一手拿東西、吃東西;當爸媽試著要動孩子伸直的那一個手,孩子就會反抗,甚至大哭。

大多數爸媽都會察覺異樣。

12下一頁→收藏延伸閱讀★幼兒看3D電影?★幫寶寶戒奶嘴Areyouready?★喝羊奶補充營養又健康營養師上課了!讓寶貝吃出秋冬保護力★發奶飲食Yes!退奶飲食No!★遠離!環境荷爾蒙熱門影音寶寶不睡怎麼辦?建立睡前儀式好入眠【影音】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缺鐵補氣好料理~蓮子燉排骨最新文章熱門文章 看更多寶貝健康男嬰全身紅疹、長不高,竟是...生活好點子2021物資捐贈單位總整理!二...產後照護哺乳期怎麼吃才營養?素食、...學習當爸媽親餵好?瓶餵好?兒科醫師教...健康百寶箱「立春」迎好運關鍵!教你新...名人下午茶羅小白,打出幸福孕節奏寶貝健康寶寶拉肚子要給半奶?醫:泡...孕期知識育嬰假、育嬰津貼懶人包!一...學習當爸媽不搖不抱實用哄睡法,做到3件... 看更多1避免將來花大錢矯正牙齒,爸...23種工作時間:白班x晚班x不...3四對甜蜜夫妻給另一半的真心...4守護寶寶遠離疾病,「嬰兒與...5適度使用分齡建議,5招讓孩子...6巨人&彥婷1加1大於2的幸福7褲型紙尿褲男女有別,輕鬆跨大步8新手爸媽必知!育嬰假申請懶人包9粉x藍x綠x黃+條紋,部落客l’...當期雜誌看更多  ●百萬人氣之星羅小白 打出幸福孕節奏●2021年最新!3大指標教你安心挑選幼兒園●孕媽咪安心過新年6大守則●不搖不抱實用哄睡法,幫助孩子睡過夜



5. 小孩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 兒科醫師陪你養寶包,爸媽育兒 ...

抱著她安撫時,發現她左手抬不起來,觸碰到就哭得更大聲且持續不斷,只好到診所求助。

阿包醫生檢查後,確認是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 ...首頁關於我最新消息寶包健康寶包教養媒體活動聯絡我預約掛號2016-07-22小孩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寶包健康|2016-07-22一位一歲小妹妹被帶來門診,爸媽主述妹妹晚上自己在床上玩,突然一直大哭,雖然爸媽不清楚她的遊戲過程,但確定她沒有撞到東西或跌落。

抱著她安撫時,發現她左手抬不起來,觸碰到就哭得更大聲且持續不斷,只好到診所求助。

阿包醫生檢查後,確認是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elbow),也就是橈骨頭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我小心翼翼地幫小妹妹復位,勇敢的她還算配合。

成功復位後,她馬上舉起左手揮手跟我掰掰,再次碰她的左手也不會崩潰大哭,一切狀況恢復正常,爸媽終於能安心地帶她回家。

橈骨頭脫位好發於一至五歲間的孩子,研究顯示左手臂發生的機率較右手臂高,而且女孩發生的機會稍高於男孩一些。

由於六歲以下孩子的前臂的橈骨還未發育完成,加上周邊韌帶較鬆弛,一旦突然遭受到外力的牽引或拉扯,橈骨頭部就容易滑出關節,產生呈半脫位狀態。

常見的表現是孩子一隻手臂突然不太敢動,一旦移動或碰觸到那隻手臂,孩子就會瘋狂大哭,而且他的手臂會緊靠身體,前臂常彎曲向內,有時還會扶著手腕來支撐手臂和手肘。

詢問病史時,最常發現症狀發生在孩童手臂被拉扯後,例如拉著孩子的手腕玩盪鞦韆遊戲。

雖然有時未必是突然拉扯造成,但一些不適當的動作仍可引發此結果,像是在穿脫衣服時跌倒、或是孩子自己大力亂揮手臂等。

醫師檢查時會需要和一些疾病做鑑別診斷,例如上肢骨折、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或腫瘤,如果孩子的手臂有明顯外傷、紅腫、或硬塊等異常症狀,通常會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

保母肘的治療,通常採用簡單復位術就能在短時間內讓孩子脫離疼痛。

醫師只要診斷正確,再利用復位術,有將近八至九成的機率可成功復位,馬上讓孩子手臂再度活動自如。

不過保母肘復位後,仍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所以爸媽應避免突然用力拉扯孩子手臂,並提醒他們切勿過度用力揮動手臂,以免造成復發。

附上復位影片:封面圖片出處:http://www.slideshare.net/birajsanjay/radioulnar-and-wrist-joints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Postedin寶包健康|Nocomments較新的文章較舊的文章首頁0意見:張貼留言訂閱:張貼留言(Atom)巫漢盟醫師DJ琦琦暖心家庭JessicaWayneFu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FB粉絲專頁兒科醫師陪你養寶包精選文章腸病毒不侵?!–除菌噴霧劑大比較(2018.05更新)孩子急性過敏該用什麼藥?文章分類媒體活動寶包健康寶包教養BlogArchive► 2021(3)► 一月(3)► 2020(25)► 十二月(1)► 十一月(2)► 十月(4)► 九月(2)► 八月(1)► 七月(1)► 六月(4)► 五月(2)► 四月(1)► 三月(3)► 二月(2)► 一月(2)► 2019(24)► 十二月(1)► 十一月(1)► 十月(2)► 九月(1)► 八月(1)► 七月(4)► 六月(4)► 五月(2)► 四月(3)► 三月(2)► 二月(1)► 一月(2)► 2018(16)► 十二月(3)► 十一月(1)► 十月(1)► 九月(1)► 六月(1)► 五月(2)► 四月(1)► 三月(1)► 二月(3)► 一月(2)► 2017(23)► 十二月(2)► 十一月(2)► 十月(2)► 九月(1)► 八月(2)► 七月(3)► 六月(3)► 五月(1)► 四月(2)► 三月(3)► 二月(1)► 一月(1)▼ 2016(23)► 十二月(4)► 十一月(2)► 十月(1)► 九月(1)► 八月(2)▼ 七月(1)小孩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 六月(1)► 五月(3)► 三月(3)► 二月(3)► 一月(2)► 2015(9)► 十二月(4)► 十一月(3)► 八月(1)► 一月(1)► 2014(1)► 二月(1)相關網站禾馨民權婦幼診所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合作夥伴合作夥伴合作夥伴合作夥伴合作夥伴合作夥伴Copyright©2015阿包醫生的診療育兒故事網頁維護:WFUBLOG



6. 各位爸媽,別再跟孩子這樣玩@ 深坑保母=春景媽媽的寶貝窩 ...

深坑保母=春景媽媽的寶貝窩跳到主文歡迎來到溫馨寶貝窩~溫馨寶貝窩是二位大人照顧寶貝呦春景媽媽從事保母托育有20年以上經驗,加入文山社區保母系統監督~我以安全為優先考量,顧小孩千萬不可以馬虎,baby的一舉一動都要很細心呵護照顧,我是有責任心的保母,安全的環境是你我所期望的,寶貝才能幸福快樂成長、溫馨托育、家長安心放心。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ul14Sat201223:49各位爸媽,別再跟孩子這樣玩     通常好發於5歲前幼童其實很不建議在小孩子小的時候玩這類遊戲由於小孩發育未完全,此症易復發,因此會手骨脫臼衛          骨科急診或門診,常有下述情景:年輕的媽媽神色囪惶的抱著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孩求診。

小孩直著一隻手臂、哭鬧不安、......;媽媽慌亂的說:「醫生!我只是拉了他(她)一把,他(她)的手就不能動了!是不是骨頭被我拉斷了?」。

 通常,看了小孩一眼後,我會先安撫驚慌的媽媽,讓她安靜地坐下,抱好小孩面向我;我一手托住小孩不能動的手肘,以另一手的拇指扣住小孩腕部的橈側,同時輕輕的把前臂往外旋,只要聽到或感覺到手肘部位「卡答」一聲,就大功告成。

哭鬧的小孩立刻就可以揮動他(她)的小手了!看似神奇又討喜,就是這樣幾秒鐘,解除了小孩的問題---「扯肘症」。

 「扯肘症」英文就稱pulledelbow,或稱「nursemaid'selbow」,大概就是因為直接照顧小孩的媽媽或褓姆,最容易惹的「禍」罷?扯肘症最常發生在4歲以下的小孩;這時候的小孩,剛學會走路,走起路來顛顛岥岥,牽住小手的媽媽,只要一不經意的拉扯了像是要仆倒的小孩一把,就「惹禍」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解剖學裡,肘關節的構造中,橈骨與尺骨近端是以一環韌帶(Annularligament)相連結。

靠此環韌帶維繫肘關節作内旋、外旋動作時的穩定;手前臂在外旋時,橈骨、尺骨並列平行,環韌帶會拉緊;而内旋或轉為中位時,橈、尺骨交叉,環帶會變鬆。

4歲以前的小孩,橈骨頭(即橈骨近端)還只是未定形的軟骨,繞在其上的環韌帶,就像是打得鬆夸夸的領帶,在內旋位下(正是被牽著手的姿勢),稍稍扯一下手,環韌帶就會滑脫掉到肘關節(見圖示)內,把關節卡住----這就是扯肘症。

嚴格說來,扯肘症也是一種關節脫位(不完全脫臼)。

幸好也因為韌帶鬆,復位容易,毋須麻醉、手術、大動干戈,只要在第一時間,判斷正確,作徒手復位術就可以了!神奇、討喜說來就是這樣簡單。

嚴格說來,扯肘症也是一種關節脫位(不完全脫臼)。

幸好也因為韌帶鬆,復位容易,毋須麻醉、手術、大動干戈,只要在第一時間,判斷正確,作徒手復位術就可以了!神奇、討喜說來就是這樣簡單。

不過,為了排除可能有真的骨折或其他原因,原則上,還是須要在復位前或後(看情形)照X光撿查一下。

一般復位後須冰敷一、兩天消腫並止痛;容易屢犯的個案,或另須在復位後以石膏固定2~3週,以防復發。

小孩漸漸長大,上了幼稚園,大概就不會有這個毛病了。

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candy523深坑保母=春景媽媽的寶貝窩candy523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E-mail轉寄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親子育兒此分類上一篇:認識兒童熱性痙攣此分類下一篇:勿餵食嬰兒蜂蜜,以避免肉毒桿菌中毒上一篇:真假雞蛋???下一篇:好孩子是吃出來的歷史上的今天2008:孩子為什麼愛哭愛笑2007:與保母打好關係受惠的是孩子2007:摸摸我,爹地媽咪!▲top留言列表禁止留言近期文章相簿幻燈片參觀人氣本日人氣:累積人氣:我的好友文章分類保母的簡介(1)關於春景媽媽(5)托育寶寶(1)托育的寶貝(106)動手做做看(1)動手dyi(6)親子育兒(1)親子育兒(27)育兒寶典(1)育兒寶典(41)按摩影片(1)按摩影片(1)隨手小扎(1)生活小札(5)副食品(1)副食品(17)托育酬勞(1)托育酬勞行情表(1)急救須知(1)CPR心肺復甦術(2)未分類文章(1)POWEREDBY(登入){{article.user_name}}{{article.timestamp*1000|date:'MMM.dd.y.hh.mm'}}{{article.title}}{{article.content}}我要留言回到頁首回到主文免費註冊客服中心痞客邦首頁©2003-2021PIXNET關閉視窗PIXNETFacebookYahoo!GoogleMSN{{guestName}}(登出)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請輸入



7. 孩子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

不過保母肘復位後,仍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所以爸媽應避免突然用力拉扯孩子手臂,並提醒他們切勿過度用力揮動手臂,以免造成復發。

附上復位 ...孩子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2017-05-19.嬰幼兒照護分享分享100一位一歲小妹妹被帶來門診,爸媽主述妹妹晚上自己在床上玩,突然一直大哭,雖然爸媽不清楚她的遊戲過程,但確定她沒有撞到東西或跌落。

抱著她安撫時,發現她左手抬不起來,觸碰到就哭得更大聲且持續不斷,只好到診所求助。

阿包醫生檢查後,確認是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elbow),也就是橈骨頭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我小心翼翼地幫小妹妹復位,勇敢的她還算配合。

成功復位後,她馬上舉起左手揮手跟我掰掰,再次碰她的左手也不會崩潰大哭,一切狀況恢復正常,爸媽終於能安心地帶她回家。

橈骨頭脫位好發於一至五歲間的孩子,研究顯示左手臂發生的機率較右手臂高,而且女孩發生的機會稍高於男孩一些。

由於六歲以下孩子的前臂的橈骨還未發育完成,加上周邊韌帶較鬆弛,一旦突然遭受到外力的牽引或拉扯,橈骨頭部就容易滑出關節,產生呈半脫位狀態。

常見的表現是孩子一隻手臂突然不太敢動,一旦移動或碰觸到那隻手臂,孩子就會瘋狂大哭,而且他的手臂會緊靠身體,前臂常彎曲向內,有時還會扶著手腕來支撐手臂和手肘。

詢問病史時,最常發現症狀發生在孩童手臂被拉扯後,例如拉著孩子的手腕玩盪鞦韆遊戲。

雖然有時未必是突然拉扯造成,但一些不適當的動作仍可引發此結果,像是在穿脫衣服時跌倒、或是孩子自己大力亂揮手臂等。

醫師檢查時會需要和一些疾病做鑑別診斷,例如上肢骨折、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或腫瘤,如果孩子的手臂有明顯外傷、紅腫、或硬塊等異常症狀,通常會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

保母肘的治療,通常採用簡單復位術就能在短時間內讓孩子脫離疼痛。

醫師只要診斷正確,再利用復位術,有將近八至九成的機率可成功復位,馬上讓孩子手臂再度活動自如。

不過保母肘復位後,仍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所以爸媽應避免突然用力拉扯孩子手臂,並提醒他們切勿過度用力揮動手臂,以免造成復發。

附上復位影片:  撰文/阿包醫生;編輯/媽咪愛感謝阿包醫生的授權分享,文章出處:小孩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 阿包醫生的更多好文:兩代教養觀念大對抗,阿嬤帶孫的十一大衝突 當孩子服用抗生素,爸媽注意服藥「前、中、後」 嬰兒便便看健康,父母必懂的寶寶大便知識 換季不怕腸病毒來襲!除菌噴霧劑大比較! 吃零食的隱藏危機!小心孩童異物吸入! 這可不是感冒!是孩子耳鼻口被異物堵塞了! 多吃鈣片才會長高?醫師觀點看補鈣與骨骼發育歡迎到阿包醫生的粉絲專頁按讚,得到更多阿包醫生的第一手資訊哦  分享分享100我要留言取消送出還沒有留言成為第一個留言的人吧!8小時前喜歡編輯.刪除購物討論發現0購物車0會員



8. 八德風澤中醫診所

小兒牽拉肘,其又被稱為#保母肘是橈骨小頭半脫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的俗稱⚠形成原因:#小孩手臂突然受到拉扯 (如圖示) ➡典型表現為: 01. 一隻手突然 ...انتقالإلىأقسامالصفحةالحاليةمساعدةمتعلقةبإمكانيةالوصولاضغطعلي‏‎alt‎‏+‏/‏لفتحهذهالقائمةفيسبوكالبريدالإلكترونيأوالهاتفكلمةالسرهلنسيتالحساب؟تسجيلعرضالمزيدمن‏‎八德風澤中醫診所‎‏علىفيسبوكتسجيلالدخولأوإنشاءحسابجديدعرضالمزيدمن‏‎八德風澤中醫診所‎‏علىفيسبوكتسجيلالدخولهلنسيتالحساب؟أوإنشاءحسابجديدليسالآنصفحاتذاتصلة陳群緯中醫師-八德/內壢/龜山風澤中醫診所شخصيةعامة陳玟中醫師-叡寶貝皮媽咪的中醫親子園地طبيب寶山風澤中醫診所طبيب平鎮風澤中醫診所مستشفى內壢風澤中醫診所خدماتطبية中壢風澤中醫診所مستشفى風澤中醫診所خدماتطبية南崁風澤中醫診所معالجبالوخزالإبري黃彥斌中西醫師-風澤中醫診所【楊梅/埔心】طبيب曾雅榆中醫師風澤中醫مدونةشخصية侯耀華醫師-蘆山/南崁風澤中醫診所طبيب龜山風澤中醫診所طبيبأحدثمنشوراتالصفحة‏‎八德風澤中醫診所‎‏‏٢٧يناير‏،الساعة‏١:٥٢ص‏✅#初診可官網預約https://reurl.cc/xZ1XK5☎諮詢電話(03)366-8732💗八德風澤中醫關心您#防疫#戴口罩#三九貼‏‎八德風澤中醫診所‎‏‏٢٥يناير‏،الساعة‏٦:٠٧ص‏【🐮八德風澤中醫110年2月門診表】💟過年休診:0211(四)午診-0215(一)初四✅正常看診:0216(二)初五✤✤✤✤✤...✤✤✤✤✤✤✤✤✤✤✤✤✤✤✤✤✤✤✤✤💟初診可網路掛號https://reurl.cc/xZ1XK5(03)366-8732✤✤✤✤✤✤✤✤✤✤✤✤✤✤✤✤✤✤✤✤✤✤✤✤✤💟週一午診Dr.畢宇蕎【美顏針特別門診】歡迎諮詢💟週日晚診Dr.周佑庭【轉骨特別門診】歡迎諮詢✤✤✤✤✤✤✤✤✤✤✤✤✤✤✤✤✤✤✤✤✤✤✤✤✤💟#中醫居家醫療(03)333-3400#205黃小姐#2月診表#八德中醫#桃園加油#戴口罩#勤洗手#新年快樂#初五看診عرضالمزيد‏‎八德風澤中醫診所‎‏‏١٧يناير‏،الساعة‏١٠:٤٥م‏ العربيةFrançais(France)English(US)EspañolTürkçePortuguês(Portugal)ItalianoDeutschहिन्दी中文(简体)日本語إنشاءحسابفيفيسبوكتسجيلالدخولMessengerFacebookLiteWatchالأشخاصالصفحاتفئاتالصفحاتالأماكنالألعابالمواقعMarketplaceFacebookPayالمجموعاتالوظائفOculusPortalInstagramمحليةحملاتجمعالتبرعاتالخدماتمركزمعلوماتالتصويتحولفيسبوكإنشاءإعلانإنشاءصفحةالمطوّرونالوظائفالخصوصيةملفاتتعريفالارتباطAdChoicesالشروطمساعدةالإعداداتسجلالنشاطاتFacebook©2021增大關節間隙,牽拉環狀韌帶來復位。

手法請參見第三張圖。

-->



9. 小孩也會脫臼?!小心保母肘

阿包醫生檢查後,確認是俗稱的保母肘(Nursemaid elbow),也就是橈骨頭脫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我小心翼翼地幫小妹妹復位, ...首頁文章小圈圈懷孕40週試用好康2袋鼠評鑑駐站部落客駐站專家    |  爆單+1文章小圈圈懷孕40週試用評鑑  ﹀爆單駐站專家駐站部落客口罩套武漢肺炎卡介苗退奶藥胎位不正病毒疹止咳收涎拜床母懷孕前兆媽媽手冊食譜發話題寫文章發照片



10. 牽拉孩子可別拉出保母肘

它就是俗稱保母肘(nursemaid elbow)的橈骨頭端脫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

保母肘的發生年齡,通常是在孩子開始學會走路之後,多數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牽拉孩子可別拉出保母肘最新消息院內訊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院內布告欄醫療行政公告國家衛生政策醫病共享決策牽拉孩子可別拉出保母肘2018/11/5保母肘橈骨頭端脫位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暨兒童急診科謝宗學醫師台灣的兒科急診醫師是由小兒內科醫師擔任,如果小朋友遇到外傷問題,會交由成人急診醫師診治,但有一種外力造成的骨科急症,常在檢傷分類時被歸為小兒內科,原因是找不到明顯創傷證據。

它就是俗稱保母肘(nursemaidelbow)的橈骨頭端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

保母肘的發生年齡,通常是在孩子開始學會走路之後,多數介於1-5歲之間保母肘的症狀及形成原因小朋友到急診室的主訴常常是有一隻手突然無法動彈,手臂緊緊貼著身體,前臂彎曲內翻,任何人去移動他的手臂,他就會瘋狂哭鬧,有時還會用另一手扶著患肢的手腕來支撐手臂和手肘。

細問病史可以發現症狀通常出現在小孩的手臂突然受到拉扯之後,例如拉著小朋友的手腕擺盪、用牽拉手臂的方式把小朋友從床上拉起來,或者在小朋友跑來跑去時,爸媽突然拉住他們的手,試圖阻止過度運動等。

有時候沒有突然拉扯的病史,而是由一些不適當的動作造成,像是穿脫衣服或外套時跌倒、生氣發怒時自己亂揮手臂等。

好發於孩子學會走路之後保母肘的發生年齡,通常是在孩子開始學會走路之後,多數介於1-5歲之間,平均年齡2.5歲,但也有小於6個月嬰兒的病例報告。

研究顯示左手臂發生的機率比較高,女生發生的機率也稍微高於男生。

保母肘要和一些疾病做鑑別診斷,例如上肢骨折、骨髓炎、蜂窩性組織炎或腫瘤等,若是小朋友手臂有明顯外傷、紅腫或硬塊等異常症狀,則要考慮其他疾病。

簡單復位術的成功機率高在我小兒急診醫師生涯中,最常被家長用崇敬眼神注視的時刻,就是用簡單的復位術在30秒內讓罹患保母肘的小朋友迅速脫離病痛,這遠比治療其他急重症更容易被視為「神醫」。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其實只要診斷正確,再利用圖中兩種簡單的復位術,就有80-90%的機率可以成功復位,讓小朋友重拾歡笑。

如同教科書上所提,保母肘在成功復位時,有很高的比率可以感覺到或聽到「喀嚓聲」,常常在10-15分鐘內,孩子的手臂就恢復活動自如。

不過,保母肘復位後還是有再度發生的可能,家長應避免突然用力拉扯小朋友的手臂,並告誡他不要過度用力揮動手臂,以免復發。

(本文同時發布於Dr.E小兒急診室日誌)參考資料:兒童急診醫學資料來源:中國醫訊第129期回上頁相關文章兩歲女童出血多處瘀青原來是凝血功能出問題兒癌床邊教學班歡慶耶誕整合災難經驗從創傷中成長女童鼻血不止四肢紅斑瘀青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恐致腦出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