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氏病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克羅恩病

症状克羅恩病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克羅恩病克羅恩病(crohndisease,CD),又稱局限性迴腸炎、局限性腸炎、節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也譯為克隆氏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

本病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統稱為炎症性腸病(IBD)。

克羅恩病在整個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末端迴腸和右半結腸。

以腹痛、腹瀉、腸梗阻為主要症状,且有發熱、營養障礙等腸外表現。

病程多遷延,常有反覆,不易根治。

目錄1症状2病症分布及對象3發病機制4病理5臨床診斷5.1克羅恩病的臨床檢查5.2實驗室檢查5.3x線檢查5.4內鏡檢查6治療7併發症8預防9保健10預後11參考12健康問答網關於克羅恩病的相關提問症状比較多樣,與腸內病變的部位、範圍、嚴重程度、病程長短以及有無併發症有關。

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緩慢起病,病程常在克羅恩病數月至數年以上。

活動期和緩解期長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現,反覆發作中呈漸進性進展。

少數急性起病,可有高熱、毒血症状和急腹症表現,多有嚴重併發症。

偶有以肛旁周圍膿腫、瘺管形成或關節痛等腸外表現為首發症状者。

本病主要有下列表現。

(一)腹瀉常見(87%~95%。

多數每日大便6~9次,一般無膿血或粘液;如直腸受累可有膿血及里急後重感。

(二)腹痛常見(50%-90%)。

多位於右下腹,與末端迴腸病變有關。

餐後腹痛與胃腸反射有關。

腸粘膜下炎症刺激痛覺感受器,使肌層收縮,腸壁被牽拉而劇痛。

漿膜受累、腸周圍膿腫、腸粘連和腸梗阻、腸穿孔和急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巨結腸等均能導致腹痛。

以急性闌尾克羅恩病為首發症状的僅佔1.8%,但克羅恩病病程中出現一般急性闌尾炎的可達84%~95%。

(三)發熱佔85%-94%。

活動性腸道炎症及組織破壞後毒素的吸收等均能引起發熱。

一般為中等度熱或低熱,常間歇出現。

急性重症病例或伴有化膿性併發症時,多可出現高熱、寒戰等毒血症状。

(四)腹塊約1/3病例出現腹塊,以右下腹和臍周多見。

腸粘連、腸壁和腸系膜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內瘺形成以及腹內膿腫等均可引起腹塊。

易與腹腔結核和腫瘤等混淆。

(五)便血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比,便鮮血者多,量一般不少。

(六)其他表現有噁心、嘔吐、納差、乏力、稍瘦、貧血、低白蛋白血症等營養障礙和腸道外表現以及由併發症引起的臨床表現。

  病症分布及對象本病分布於世界各地,中國較歐美少見。

近十餘年來臨床上仍較少見。

據1990---2008年國內文獻報導,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共16例,而2009年文獻報導5例。

男女間無顯著差別。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青、壯年佔半數以上。

  發病機制(一)免疫患者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異常。

半數以上血中可檢測到結腸抗體、循環免疫複合體(CIC)以及補體C2,C4的升克羅恩病高。

利用免疫酶標法在病變組織中能發現杭原抗體複合物和補體C3。

組織培養時,患者的淋巴細胞具有毒性,能殺傷正常結腸上皮細胞;切除病變的腸段,細胞毒作用亦隨之消失。

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亦呈異常反應,說明有細胞介導的遲發超敏現象;結核菌素試驗反應低下;二硝基氯苯(DNCB)試驗常為陰性,均支持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近年來還發現某些細胞因子,如II-1,2,4,6,8,10,y干擾素和a腫瘤壞死因子等與炎症性腸病發病有關。

說明CD的發病可能與免疫異常有一定關係。

(二)感染應用特異性的DNA探針以PCR方法發現2/3CD患者組織中有副結核分枝桿菌(MP);用CD組織勻漿接種金黃地鼠,半數出現肉芽腫性炎症,40%為MPPCR陽性;CD組織中可找到麻疹病毒包涵體;在無菌環境下,實驗動物不能誘發腸道炎症;另外甲硝唑對CD有一定療效。

所有這些均提示感染在CD的發病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三)遺傳本病發病有明顯的種族差異和家族聚集性。

就發病率而言,白種人高於黑人,單卵雙生高於雙卵雙生;CD患者有陽性家族史者10%一15%;研究發現本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

以上提示本病存在遺傳傾向。

以前的研究證明了16號染色體上的一種



2. 克羅恩病

克羅恩氏病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通常在右下區域)和腹瀉。

直腸出血,體重減輕和發燒也可能發生。

出血可能是嚴重且持續的 ...克羅恩病克羅恩病克羅恩氏病是一種導致消化道(也稱為胃腸道)任何部分發炎,腫脹和刺激的疾病。

最常受影響的部分是小腸的末端部分,稱為迴腸。

胃腸道是一系列中空器官,從嘴到肛門連接在一根長的扭曲管中。

胃腸道中的肌肉運動以及激素和酶的釋放會使食物得以消化。

在克羅恩氏病中,炎症深入到胃腸道受影響部位的內壁。

腫脹會引起疼痛,並使腸經常排空,從而導致腹瀉。

慢性炎症可能會產生疤痕組織,該疤痕組織會在腸內積聚以形成狹窄。

狹窄的通道,可減慢食物通過腸道的運動,從而引起疼痛或抽筋。

克羅恩氏病是一種炎症性腸病(IBD),炎症性腸病是引起腸道發炎和刺激的疾病的總稱。

克羅恩氏病可能難以診斷,因為它的症狀類似於其他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其他IBD和腸易激綜合症。

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均引起腹痛和腹瀉。

克羅恩氏病也可以稱為迴腸炎或腸炎。

誰會得克羅恩病?克羅恩氏病在男女中發病相等,並且似乎在某些家庭中傳播。

克羅恩氏病患者可能有患有某種形式IBD的親戚,通常是兄弟姐妹。

克羅恩氏病在所有年齡段的人中都有發生,但最常見的是在13至30歲之間的人群中開始。

吸煙的男女比不吸煙者更容易患上克羅恩氏病。

具有猶太血統的人患克羅恩氏病的風險增加,而非洲裔美國人的患病風險則降低。

導致克羅恩病的原因是什麼?克羅恩氏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人體免疫系統異常反應的結果。

通常,免疫系統通過識別和消滅細菌,病毒或其他潛在有害的異物來保護人們免受感染。

研究人員認為,在克羅恩氏病中,免疫系統會攻擊實際上無害或有益的細菌,食物和其他物質。

在此過程中,白細胞會在腸壁中積聚,產生慢性炎症,從而導致潰瘍和傷害腸道。

研究人員發現,克羅恩氏病患者體內存在由免疫系統產生的高水平蛋白質,稱為腫瘤壞死因子(TNF)。

但是,研究人員不知道TNF水平升高和免疫系統功能異常是克羅恩氏病的病因還是結果。

研究表明,在克羅恩氏病患者的胃腸道中看到的炎症涉及多個因素:該人遺傳的基因,該人的免疫系統和環境。

克羅恩病的症狀是什麼?克羅恩氏病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通常在右下區域)和腹瀉。

直腸出血,體重減輕和發燒也可能發生。

出血可能是嚴重且持續的,從而導致貧血。

在這種情況下,紅細胞比正常細胞少或小,這意味著人體細胞攜帶的氧氣更少。

症狀的範圍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克羅恩病如何診斷?醫生將進行徹底的身體檢查,並安排一系列檢查以診斷克羅恩氏病。

血液檢查可用於檢查出血引起的貧血。

驗血還可能會發現白細胞計數很高,這是體內某處發炎或感染的跡象。

在診所抽取血液,並將其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

  通常進行糞便測試以排除胃腸道疾病的其他原因,例如感染。

糞便測試還可以顯示腸道是否有出血。

醫生會給病人一個用於收集和儲存糞便的容器。

樣品被送回診所,並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

  柔性乙狀結腸鏡檢查和結腸鏡檢查。

這些測試用於幫助診斷克羅恩氏病,並確定受影響的胃腸道有多少。

結腸鏡檢查是專門診斷克羅恩病的最常用檢查方法。

結腸鏡檢查用於查看迴腸,直腸和整個結腸,而柔性乙狀結腸鏡檢查僅用於查看下結腸和直腸。

對於這兩項測試,醫生將提供書面的腸道準備說明。

在測試之前,可能要求該人進行清澈的流質飲食1到3天。

測試前一天晚上可能需要瀉藥。

測試前一晚和測試前約2小時,可能需要一個或多個灌腸劑。

對於這兩種測試,當醫生將一根撓性管插入肛門時,病人將躺在病床上。

管子上的一台小型攝像機將腸壁的視頻圖像發送到計算機屏幕。

醫生可以看到結腸壁上的發炎,出血或潰瘍。

醫生還可以從腸壁上剪下一些組織來進行活檢。

活檢中病人不會有感覺。

醫生將用顯微鏡觀察組織以確認診斷。

對於結腸鏡檢查,輕度鎮靜劑(可能還有止痛藥)可以幫助人們放鬆身心。


3. 克羅恩病是什麽病?

克羅恩病或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是一嚴重的腸道炎性疾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開始流行,有人稱之爲富貴病,目前已經能夠 ...首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官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相關聯結徵稿介紹最新消息熱門文章寫作技巧線上徵稿桂冠獎精選2013年文章2014年文章-12015專題入選文章2014年文章-22015年文章2016年文章2017年文章2018年文章2019年文章2020年文章2021年文章首頁>熱門文章>克羅恩病是什麽病?熱門指數:1407作者:ZhaoZhongChong中文名稱:克羅恩病是什麽病?  |第二版|第一版|關鍵字:腸道炎癥 克羅恩病或克隆氏病(Crohn’sdisease)是一嚴重的腸道炎性疾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開始流行,有人稱之爲富貴病,目前已經能夠通過控制血糖濃度緩解病情。

可能多數人並不了解克羅恩病也是主要發生在以開發國家的疾病。

克羅恩病雖然發生率比糖尿病低,但病情嚴重,是個折磨人的病,甚至可危及生命,而且也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從克羅恩病的發病趨勢來看,此病發生率在亞洲如華人聚集區有明顯增高的趨勢,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克羅恩病名與疾病本身並沒有什麽關系,它是以一位美國醫生克羅恩(BurrillBernardCrohn)的名字命名的,過程頗有戲劇性。

1932年與他的兩位同事奧本海默(GordonOppenheimer)和金茲伯格(LeonGinzburg)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發表文章,對其病理和臨床特征進行了描述,正式確認此病,當時稱之為局竈性回盲腸炎,主要特征是腸壞死性炎癥,伴隨腸粘膜的潰瘍,甚至腸穿孔,腸壁硬化和腸腔的狹窄引發腸梗阻。

這篇論文也成為確認克羅恩病的標誌性文章。

 論文草稿是奧本海默和金茲伯格寫就的。

據金茲伯格說,他和奧本海默從12例病人中發現此病的病理特點,這些是他們紐約西奈山醫院(MountSinaiHospitalinNewYorkCity)的同事,外科醫生博格(A.A.Berg)的病人。

但博格因自己沒有參與該項研究,沒有同意作為該文章的作者。

不过要發表此文,病例數顯得有點太少。

 為了增加報告的病例數,二人與本院的胃腸道專家克羅恩聯系,並將論文底稿送給了他,但從此杳無音訊,直到該文發表在雜誌上,二人才知道。

論文中,克羅恩只增加了兩例病例,且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作者的位置。

當然,也有人認為,因為當時雜誌作者排列是用作者姓的字母順序排列的,C字打頭的克羅恩自然成為第一作者。

況且,論文中,克羅恩稱此病為局竈性回盲腸炎,並沒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不管怎麽樣,由於是論文發表在當時主流醫學雜誌上,並且克羅恩碰巧成為了第一作者,成就了克羅恩,克羅恩就約定成俗地成爲此病的名字。

但克羅恩不與原作者打招呼就發表此文,從道理上來說,是不應該的。

 單就對克羅恩病的認識過程,很多人做出過不小貢獻。

最早注意到此病的要數意大利醫生莫爾加尼(GiovanniBattistaMorgagni)。

莫爾加尼是十八世紀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教授,是現代解剖病理學的先驅。

在1796年就對克羅恩病的解剖形態有過描述。

後來在1898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外科醫生約翰ˑ博格(JohnWilhelmBerg)報道了一例擬似克羅恩病病例。

波蘭外科醫生列斯涅瓦斯基(AntoniLesniowsk)在1904年和蘇格蘭達爾齊爾(KennedyDalziel)醫生在1913年對此病皆有描述,其病理學特征與結核相似。

為此,將此病歸結為結核的觀點在當時成為主流。

但結核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在此病病人的腸道中並未發現結核桿菌。

到了20世紀20年代,由於克羅恩病缺乏結核桿菌和結核的幹酪性壞死特征,認為克羅恩病是結核的觀點逐漸消失,但認識到此病與腸道炎癥有關,是一非常严嚴的、貫穿腸壁的炎癥。

 但即使克羅恩等人確認此病的那篇標誌性文章發表後,人們對此病的概念仍然模糊,包括此病與腸結核和另一炎性腸病,即潰瘍性結腸炎相似的特征而難以分清。

就是到了現在,對克羅恩病是否與分枝桿菌有關仍是爭論的話題之一,因為有人已經從克羅恩病人腸道中分離出分枝桿菌(結核桿菌屬於分枝桿菌),但它們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如能找到此病的病因,治愈就有了希望。
<



4. 克羅恩病

關閉廣告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跳到主文「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時感欠安,皆由於平常疏忽;現在康泰,不意味來日都是;隨時保養,才能夠永保健康。

部落格全站分類:職場甘苦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公告版位~~永康堂經筋整體保健~~預約專線:09340202-65Skype:YCT0934020265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Sep15Wed201011:11克羅恩病(Crohn’sdisease)克羅恩病克羅恩病(Crohn’sdisease,Crohn病,CD)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

病變多見於末段回腸和鄰近結腸,但從口腔至肛門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節段性或跳躍式分佈。

臨床上以腹痛、腹瀉、體重下降、腹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可伴有發熱等全身表現以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等腸外損害。

本病有終生復發傾向,重症患者遷延不癒,預後不良。

發病年齡多在15~30歲,但首次發作可出現在任何年齡組,男女患病率近似。

本病在歐美多見,且有增多趨勢。

我國本病發病率不高,但並非罕見。

 【病理】:病變表現為同時累及回腸末段與鄰近右側結腸者;只涉及小腸者;局限在結腸者。

病變可涉及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腸,但少見。

大體形態上,克羅恩病特點為:①病變呈節段性或跳躍性,而不呈連續性;②黏膜潰瘍的特點:早期呈鵝口瘡樣潰瘍;隨後潰瘍增大、融合,形成縱行潰瘍和裂隙潰瘍,將黏膜分割呈鵝卵石樣外觀;③病變累及腸壁全層,腸壁增厚變硬,腸腔狹窄。

組織學上,克羅恩病的特點為:①非乾酪性肉芽腫,由類上皮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構成,可發生在腸壁各層和局部淋巴結;②裂隙潰瘍,呈縫隙狀,可深達黏膜下層甚至肌層;③腸壁各層炎症,伴固有膜底部和黏膜下層淋巴細胞聚集、黏膜下層增寬、淋巴管擴張及神經節炎等。

腸壁全層病變致腸腔狹窄,可發生腸梗阻。

潰瘍穿孔引起局部膿腫,或穿透至其他腸段、器官、腹壁,形成內瘺或外瘺。

腸壁漿膜纖維素滲出、慢性穿孔均可引起腸粘連。

 【臨床表現】:起病大多隱匿、緩漸,從發病早期症狀出現(如腹部隱痛或間歇性腹瀉)至確診往往需數月至數年。

病程呈慢性,長短不等的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有終生復發傾向。

少數急性起病,可表現為急腹症,酷似急性闌尾炎或急性腸梗阻。

腹痛、腹瀉和體重下降三大症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但本病的臨床表現複雜多變,這與臨床類型、病變部位、病期及併發症有關。

 (一)消化系統表現1.腹痛:為最常見症狀。

多位於右下腹或臍周,間歇性發作,常為痙攣性陣痛伴腹鳴。

常於進餐後加重,排便或肛門排氣後緩解。

腹痛的發生可能與進餐引起胃腸反射或腸內容物通過炎症、狹窄腸段,引起局部腸痙攣有關。

體檢常有腹部壓痛,部位多在右下腹。

腹痛亦可由部分或完全性腸梗阻引起,此時伴有腸梗阻症狀。

出現持續性腹痛和明顯壓痛,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內膿腫形成。

全腹劇痛和腹肌緊張,提示病變腸段急性穿孔。

2.腹瀉:亦為本病常見症狀,主要由病變腸段炎症滲出、蠕動增加及繼發性吸收不良引起。

腹瀉先是間歇發作,病程後期可轉為持續性。

糞便多為糊狀,一般無膿血和黏液。

病變涉及下段結腸或肛門直腸者,可有黏液血便及裏急後重。

3.腹部包塊:約見午10%~20%患者,由於腸粘連、腸壁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內瘺或局部膿腫形成所致。

多位於右下腹與臍周。

固定的腹塊提示有粘連,多已有內瘺形成。

4.瘺管形成:是克羅恩病的特徵性臨床表現,因透壁性炎性病變穿透腸壁全層至腸外組織或器官而成。

瘺分內瘺和外瘺,前者可通向其他腸段、腸系膜、膀胱、輸尿管、陰道、腹膜後等處,後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膚。

腸段之間內瘺形成可致腹瀉加重及營養不良。

腸瘺通向的組織與器官因糞便污染可致繼發性感染。

外瘺或通向膀胱、陰道的內瘺均可見糞便與氣體排出。

5.肛門周圍病變:包括肛門周圍瘺管、膿腫形成及肛裂等病變,見於部分患者,有結腸受累者較多見。

有時這些病變可為本病的首發或突出的臨床表現。

(二)全身表現本病全身表現較多且較明顯,主要有:1.發熱:為常見的全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