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異常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免疫系統失調

健檢專案健康促進最新消息線上預約報告查詢客服中心啟新電子週報      維持6大系統機能平衡長壽不生病(I) 現代人很在乎是否「飲食失衡」,怕吃得不夠營養或過度營養;其實,體內有許多重要機能更需要取得平衡。

根據調查,92.5%的都市人身體機能處在不平衡狀態中,導致身體6大系統--內分泌、免疫力、新陳代謝、自律神經、消化功能及血液循環紊亂。

啟新專業醫學健康促進中心提醒,現代人求不生病、延年益壽,先把這6大系統的平衡機制搞定。

內分泌失調讓你身心失衡 內分泌是人體生理機能的重要調控者,主要包括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性腺、副甲狀腺等。

正常情況下各種荷爾蒙是保持平衡的,如果某種荷爾蒙過多或過少,就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阻礙代謝,損害身體及提早老化。

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現內分泌失調,尤其是女性受內分泌失調之苦的人,不勝其數,更要加強認識與防範。

為什麼會內分泌會失調?生理:除了遺傳之外;隨著年齡增加、老化,內分泌容易失調。

營養:缺乏足夠、適當的營養。

情緒:除副甲狀腺外,壓力對其他內分泌器官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環境:嚴重的環境污染,如空氣中的一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後,易導致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可能引發哪些健康問題? 內分泌失調引發的症狀及疾病,常見的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肥胖症、糖尿病等。

女性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臉部色素斑、青春痘、黑眼圈、口臭、月經不順、經痛、乳房脹痛、乳腺增生、子宮及卵巢功能衰退、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脾氣暴躁、提早白髮出現、多毛等症狀及疾病。

男性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攝護腺腫脹、男性乳房發育、性慾減退、陽痿、男性不育等。

如何維護內分泌系統平衡 有良好及規律的生活習慣、均衡及適當的營養攝取、充足的休息與休閒、保持精神愉快、睡眠足夠、少用塑料製品,避免受到環境荷爾蒙危害。

請注意你的免疫系統在叛變!免疫系統失調 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身體免受於感染,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不平衡或混亂時,人體就會變的相當脆弱,引發疾病的機會就會大增。

醫學研究顯示,人體90%的疾病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

 免疫系統的成員很多,除了白血球以外,T細胞(淋巴球)、B細胞(淋巴球)、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等都是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員。

為什麼免疫系統會失調? 受到遺傳、不可阻抗的人體自然老化、內分泌失調、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及不明原因等因素影響,都會造成免疫系統失調。

近年來,環境充滿著許多外敵,包括病毒、細菌、黴菌、過敏原、污染物質、毒性化學物質等污染,更是影響現代人的正常免疫系統功能,讓各種疾病有機可乘!免疫系統失調可能引發哪些健康問題? 三大類免疫系統失調,可能引發下列不同疾病--免疫系統下降 容易得各種類型的感染性疾病,例如經常感冒、病毒性肝炎、愛滋病或癌症等。

單一免疫系統功能太強 容易得到各種過敏症,例如呼吸系統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或皮膚過敏等。

自體免疫疾病 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把正常細胞誤認為外來物質,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器官組織。

常見的疾病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失智症、僵直性脊椎炎、多發性硬化症、重症肌無力、肌肉萎縮症、休格林氏症等。

如何維持免疫系統平衡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均衡飲食,不抽菸、適量飲酒,適量運動、充足休息及睡眠,釋放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

打預防疫苗 幫助身體抵禦病毒或細菌感染。

隨年齡增加節節下降新陳代謝失調 人體的新陳代謝,在18~25歲時達到最高峰,之後每10年以2~4%的速度,慢慢下降。

很多中年以上的人大嘆,為何以前吃不胖,現在拼命減肥還是發胖,原因就在新陳代謝。

專家警告,新陳代謝失調年齡層下降,青壯年也要注意防範。

 當新陳代謝失衡(過多或過少)時,都會使身體機能產生障礙,引發疾病。

例如脂質代謝不良,引發心血管疾病;熱量代謝不良易產生體重失調,造成肥胖或消瘦。

醣類代謝不良易產生血醣失調,引發糖尿病、低血糖。

胺基酸代謝不良易產生血中尿酸失調,引發痛風。

為什麼新陳代謝會失調? 新陳代謝的好壞與下列有關--遺傳因素 有些人的新陳代謝天生就比較緩慢或過快。

性別 女性燃燒熱量,比男性緩慢。

年齡 40歲後新陳代謝趨緩。

生活型能不正常 不正確的飲食;活動量、運動量不足。

異常肥胖 尤



2. 自體免疫疾病--會自己攻擊自己的疾病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種自我防衛的系統)可分辨敵(外來的物質或病原體)、我(自己體內之物),可產生抵抗力保護身體免於外界之攻擊。

自體免疫反應 ...自體免疫疾病--會自己攻擊自己的疾病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顏正賢教授(99年5月)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種自我防衛的系統)可分辨敵(外來的物質或病原體)、我(自己體內之物),可產生抵抗力保護身體免於外界之攻擊。

自體免疫反應是指有些人在某些情況下體內免疫系統可能無法分辨敵我,會把自身之物當成是外來的,而對其發動攻擊,造成身體的傷害。

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的詳細原因並不十分清楚。

一般認為和遺傳基因以及環境因素有關。

具有某些遺傳基因的人,若加上環境因素的誘發,則可能造成疾病的發生。

環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或化學物質等可能會造成免疫反應的異常。

被認為和遺傳基因有關,是因為此類疾病常具有家族聚集性。

病人的兄弟姊妹得到相同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

另外,病人的一等親中得到相同疾病的機會亦比一般人高。

而具有相同遺傳背景的人如同卵雙胞胎,得病的機會比異卵雙胞胎(不具有相同遺傳背景)高,但卻不一定均會發病。

此點顯示除遺傳基因外,可能另外有環境因素誘發疾病的產生。

壓力亦被認為是一可能的誘發因子。

自體免疫疾病有些只侵犯某些特定的器官,如甲狀腺疾病。

有些則可能造成全身性的病變,如全身性紅斑狼瘡。

自體免疫疾病一直被認為是不易治療的疾病,事實上亦是如此。

雖不易治療,但只要跟醫生配合,大部分病人可控制得很好。

在本專輯中,我們請了各科的專家就各科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向大家作介紹。

希望大家對此些疾病能有正確的觀念和更進一步的了解。

【回本期目錄】



3. 愈補免疫愈失調!當免疫出問題,這種保健品應避開

得了自體免疫疾病,代表免疫力太差,要多補充保健品? ... 謝松洲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是源自免疫失衡,代表免疫系統在不該反應的時候過度,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食物營養保健食品愈補免疫愈失調!當免疫出問題,這種保健品應避開收藏圖片來源/盧亞屏瀏覽數168,2552019/01/28·作者/謝懿安·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得了自體免疫疾病,代表免疫力太差,要多補充保健品?「這是錯誤觀念!」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說,自己的妻子就是因為這樣吃到住院。

自體免疫疾病為台灣十大重大傷病第三名。

10多年前,太太被檢查出得病,他把陪伴就醫的過程出書《那一百零八天》,但卻自嘲:「書名原本想取,我是如何差點殺了我太太!」治療過程中,他不斷「好心」想幫太太解決病痛,「有一次看到推銷的是宣稱提升免疫力的保健品,想說不是藥應該沒問題,結果一吃就送醫,」郝明義說,醫生警告不能犯的錯誤,自己都犯了,一定要分享給其他病患與家屬,避免走冤枉路。

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謝松洲臨床上也看過不少個案,「有聽過的保健品幾乎都有病患吃過,但,即便是食物過量也會出問題,」他無奈搖頭。

像是有病患連續吃10多天蜆精,結果對原本不會過敏的藥物產生過敏現象;或是因為免疫失衡出現血管栓塞,服用抗凝血藥控制,但同時又喝通血管的精力湯,一個禮拜後,全身瘀青送急診,抽血發現體內抗凝血劑量已過度。

謝松洲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是源自免疫失衡,代表免疫系統在不該反應的時候過度,反而自我攻擊。

常聽到的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燥症,都屬此範圍。

「免疫系統講究平衡,」他以紅斑性狼瘡為例,很多免疫反應是做白工攻擊自己,但碰到應該對抗外來防衛時,卻沒有餘力反應,也因此很多病人會覺得「我的免疫力怎麼變弱了?」或是「為何變得容易感染?」廣告治療目標,就是用藥物校正免疫反應,讓免疫系統不會過度反應攻擊自己,而在對抗外來物質時,也要有反應。

「此時若從外補充,反而過度活化,更激烈攻打自己的細胞,難校正回平衡,」謝松洲說。

他的最新著作《謝松洲談免疫風濕病:從紅斑性狼瘡看免疫風濕》,釐清自體免疫疾病的錯誤觀念與最新治療,讓民眾能更認識該疾病。

促進免疫力的保健品別碰「任何會刺激免疫系統的成分都要避免,如多醣體」微笑藥師藥局藥師廖偉呈指出,葡聚多醣體來源包含靈芝、牛樟芝等菇蕈真菌類以及酵母菌。

這類型的多醣體是藉由刺激迴腸的淋巴組織,引起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與T細胞的作用,增強其搜尋及撲殺細菌、病毒等外來入侵物的能力。

但因為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正確判斷敵方與我方,反而會造成惡化,只要是這方面疾病患者都不建議使用。

病患常會問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謝松洲一律建議,飲食以均衡為主,無論是食物或是營養品,不用特別補充哪一類型的營養素,才是長久之道。

此外,近年藥物也不斷進步,療效不佳、副作用高的藥品已經很少,安全性也逐漸提升。

「我常跟病人說,要不要吃藥的判斷,就是病有沒有控制好,再來是副作用,」若是因為擔心副作用,覺得改吃保健品就能減少用藥,卻沒有考慮發病風險,並不樂見。

「還是回到平衡免疫系統,才有機會穩定控制。

」推薦閱讀:免疫力愈強愈好,真的嗎?誰說一定有月亮臉!正確用類固醇,不怕副作用自體免疫病,找中醫比較好?廣告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英文寫作RheumatoidArthritis,簡稱RA。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不正常的反應,開始攻擊體內的正常組織,通常是從關節組織開始侵犯,尤其是手部關節。

輕微時會出現局...由康健知識庫提供深入了解什麼是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屬於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發炎性慢性疾病,且能攻擊人體多種器官。

所謂自體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統所引起的疾病。

一般來說,免疫系統是人體對抗病菌的自然防衛機轉,正常情況下,當病菌入侵,...由康健知識庫提供深入了解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是好發於20歲~40歲男性,典型症狀為「晨僵」,意即早上起床時身體僵硬疼痛,活動後會漸漸緩解。

診斷部分可透過抽血檢測白血球抗原,約9成的患者帶有HLA-B27基因。



4. 自體免疫失調致全身8大病痛!跟著醫師這樣做,過敏少一半|早 ...

關節痛等多種病症,想強化免疫系統,微量接觸塵土是一大妙方。

國際書展38折!《早安健康》雜誌訂一年送半年再送【鴻參】參沛飲禮盒!立即搶購X為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內容接受並關閉視窗會員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會員登入忘記密碼登入Facebook快速登入LINE快速登入還不是會員嗎?立刻註冊搜尋文章/影音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facebooklineInstagramsms熱門:安財庫吉時 逆轉白髮菜單 猝死隱藏版原因 疼痛好不了? 免費送專刊  Yahoo奇摩健康頻道合作夥伴健康健康話題養生保健健康飲食對抗老化健康小撇步保健新聞醫療新聞看更多身心健康失眠問題銀髮族健康/長期照護情緒調適壓力紓解憂鬱症狀生理期調適兩性關係家庭關係兒童教育其他身心健康看更多中醫健康穴道導引氣血不足調養濕氣體質節氣養生中醫養生健康生活清潔/打掃防蚊/除蟲省電身體清潔旅遊生活淨化空氣食物保存除臭收納除黴/除濕生活智慧看更多健康醫療藥品安全西醫醫學疾病迷思疼痛醫學頭痛/偏頭痛腰痠背痛肩頸痠痛關節疼痛生理痛腳底痛坐骨神經痛看更多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新冠肺炎/不斷更新】無本土案例!增2例境外移入,皆自菲律賓入境不買儲蓄險的5個理由!改這樣存錢,退休後每月2.7萬元領一輩子原來我們體內濕氣這麼重!4類食材輕鬆袪濕50年醫師:飯後一小片中和胃酸,改善胃食道逆流高麗菜不愧是抗癌養胃前段班!8成胃潰瘍患者一周內告別胃痛2021新制上路!9大補助好康一次看,「這項」最多幫你省5萬飲食健康食材薑黃水煮蛋優格豆漿花椰菜優酪乳黑木耳黑豆薏仁地瓜咖啡香蕉綠茶/茶類可可酪梨椰子油奇異果海苔黑巧克力肉桂看更多營養成分維生素鐵質茄紅素鈣花青素葉黃素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素看更多聰明飲食營養均衡保健食品健康食譜中醫食療低GI飲食低卡飲食預防癌症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飲食生酮飲食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斷食法/輕斷食蔬果汁食譜看更多超級纖維PHGGPHGG便秘纖維素腸躁症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清腸大掃除!熱檸檬水削綠皮,護肝不傷胃的正確做法水果之王奇異果這時吃,血管年輕21歲!奇異果輸了!防老花白內障,護眼蔬果第一名是它飯吃對了高血壓風險就降64%!博士再教一招抗老更護腦綠豆水比綠豆湯更營養!自製綠豆水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零失敗的高麗菜瘦身法!3要點正常吃,腰痛膝痛也改善瘦身健康瘦身健康減肥方法瘦身體操減重飲食食材享瘦下半身瘦小腹瘦大腿瘦下半身瘦腰臀部減肥醫學中醫減肥西醫減肥輕盈上半身瘦手臂瘦背後贅肉瘦臉/小臉/消水腫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從63瘦到42kg、腰圍不到22吋!早安瑜伽讓全身燃脂變簡單不用特地節食!貓伸懶腰減肥法,1個月腰瘦10公分躺5分鐘年輕10歲!骨盆回正、內臟歸位、小腹不見了減肥不能吃澱粉?陳峙嘉中醫師為白飯喊冤:關鍵在菜不是飯!日本網友票選最有效減肥法Top10!第一名不是斷食和戒糖4種飲品睡前喝,讓你邊睡邊瘦!運動放鬆紓緩運動瑜伽伸展運動紓緩痠痛運動運動養生懶人運動消水腫提高代謝運動瘦身減重運動改善便秘運動矯正姿勢運動運動好處辦公室體操氣功/平甩功/八段錦看更多運動健身深蹲核心訓練有氧運動慢跑/跑步走路/健走運動重量訓練/重訓健身訓練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史上最簡單的30秒「拉背」,改善姿勢不正22個後遺症專家1招「拇指推下巴」,改善脖子痠累、還讓下垂嘴角回正!只要一個小動作輕鬆消水腫,下半身氣血淋巴不堵塞肩「緊」僵硬反而要按這裡!速效緩解肩痛實用穴位圖解總是大不乾淨?10秒練習打開直腸「口袋」讓便便不卡卡背痛、肩痛好不了?「鷹式瑜珈」跟著做,有效舒緩肩背僵硬美麗肌膚問題消除皺紋異位性皮膚炎消除黑眼圈眼袋改善痘痘/粉刺肌膚健康體操塑身運動美腿運動按摩身體保養保養頭髮臉部清潔/洗臉防曬豐胸/美胸消除橘皮組織抗老化保養秘訣身體保養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冬天頭皮常飄雪?頭皮屑竟和黴菌有關,皮膚科醫傳授去屑懶人包下巴一直長痘痘該怎麼改善?看懂下巴痘痘的身體警訊,4招告別荷爾蒙失調白髮變黑髮不是夢!養髮食物要吃這兩種眼袋有救了!消除眼袋簡單按摩法讓你年輕10歲頭皮屑分兩種,教你從「頭皮屑形狀」判斷!皮膚長小肉芽?醫:正常增生,但4徵兆小心惡性腫瘤專欄體重控制/肥胖醫學汪國麟醫師郭育祥醫師吳佳鴻醫師營養師/營養醫學劉博仁醫師吳映蓉博士蔡正亮營養師Donna營養師Stella營養師蘇妍臣營養師啾啾營養師林俐岑營養師呂美寶營



5. 自體免疫性疾病

這種病對多個器官系統發生影響,特徵是人體免疫耐受性廣泛的喪失。

遍布全身的慢性發炎會促使其他細胞轉化為惡性,從而提高罹患全身性和淋巴球增生性癌症的 ...自體免疫性疾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需要精通本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如果您精通本領域,又能清楚地將來源語言翻譯為中文,歡迎您協助參與校對與修訂,原文參見en:Autoimmunedisease或維基數據。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自體免疫性疾病罹患全身性紅斑狼瘡的年輕女士,臉上有常見的"臉頰紅斑(英語:malarrash)"(另稱蝴蝶斑)症狀因不同情況而異。

常見為輕度發燒,感覺疲倦。

[1]常見始發於成年·幼年[1]類型乳糜瀉、1型糖尿病、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炎症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銀屑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全身性紅斑狼瘡[1]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免疫抑制劑、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1][2]盛行率美國約有2,400萬人(7%)[1][3]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風濕病學、免疫學、胃腸學、其他ICD-10D84.9、M35.9ICD-9-CM720OMIM109100DiseasesDB28805MedlinePlus000816[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自體免疫性疾病,是指人體異常的免疫反應攻擊正常細胞所產生的狀況[1]。

目前發現的至少有80種這類的疾病[1]。

幾乎可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3]。

常見症狀包括發燒、感到疲勞[1]。

症狀經常是斷續式的發作[1]。

病因通常不明[3]。

一些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會在家族內傳布,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由感染或其他環境因素(英語:environmentalfactor)所誘發[1]。

一般常被歸類為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有乳糜瀉、1型糖尿病、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另稱格雷夫斯症)、炎症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銀屑病(另稱為乾癬、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全身性紅斑狼瘡[1][4]。

有時不易診斷[1]。

治療方式取決於病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1]常用到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或稱為非甾體抗炎藥,簡寫為NSAIDs)和免疫抑制劑[1]。

偶爾需要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2]。

治療通常能改善症狀,但無法治癒[1]。

美國約有2,400萬人(佔其總人口7%)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1][3]。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要高[1]。

通常在成年期開始發作[1]。

自體免疫性疾病首度描述於1900年代初期[5]。

目錄1體徵和症狀1.1癌症2例子2.1乳糜瀉2.2炎症性腸病2.3多發性硬化症2.4類風濕性關節炎2.5全身性紅斑狼瘡2.6再生不良性貧血3原因3.1遺傳學3.2環境因素4病理生理學5診斷5.1抗核抗體5.2全血細胞計數5.3補體蛋白檢測5.4C反應蛋白5.5紅細胞沉降率6治療7流行病學8研究8.1改變聚醣理論8.2衛生學假說9參考資料10延伸閱讀11參見12外部連結體徵和症狀[編輯]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手部這80多種不同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有類似的症狀表現[6]。

自體免疫反應症狀表現和嚴重程度取決於發生的身體部位和類型。

一個人可能同時患有超過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並可見其多重疾病的症狀。

出現的症狀和體徵及疾病本身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年齡、激素、和環境因素[7]。

常見症狀有:[8]疲勞低度發燒身體不舒服(不適)肌肉酸痛和關節痛皮膚不同部位出疹前述體徵和症狀表現可能起起伏伏,當再次發作時,稱為復發(英語:Flare-up)[8]。

這些體徵和症狀可幫助使用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生物標記作診斷[9]。

常會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影響的人體部位有幾個,包括:血管、其下的結締組織、關節和肌肉、紅血球、皮膚、和內分泌腺(例如甲狀腺或胰臟)[8]。

這些疾病通常具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特有的病理特徵。

依據疾病不同的位置,這些特徵包括損傷或破壞有異常免疫反應的組織、改變器官的生長或功能[8]。

有些疾病只針對特定器官並僅影響某些組織,而另一些則是影響到全身組織的全身性疾病(英語:systemicdisease)。

疾病類別不同的病患可能有不同的體徵和症狀[10]。

癌症[編輯]研究顯



6. 敵我不分、會攻打自己的「自體免疫疾病」!最怕藥物一停就 ...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是一種自我防衛的系統,當偵測到有外來病菌入侵,會產生抵抗力來身體免受病菌的攻擊。

自體免疫疾病 ...Skiptocontent什麼是自體免疫疾病?這個詞聽起來既陌生,但有顯得熟悉?其實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是一種自我防衛的系統,當偵測到有外來病菌入侵,會產生抵抗力來身體免受病菌的攻擊。

自體免疫疾病是什麼?根據衛福部的統計,風濕過敏免疫門診的看診人次位居第三名,是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及腸胃道疾病的科別,而「自體免疫疾病」也是全世界最常見、患者也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台灣推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因所苦。

原本應該是要保護人體免除外來病菌攻擊的免疫系統,因為免疫細胞過強時會出現失衡的情形,導致免疫系統無法分辨敵人還是自己人,進而攻擊自己體內的健康細胞,造成身體的傷害。

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

無法完全停止用藥,是現行治療最困難的地方在節目《HehoTopics》中,就談到了自體免疫疾病的目前常見用藥及治療限制,像是被稱為「美國仙丹」的類固醇,就是自體免疫疾病者的常見用藥。

健眾細胞生醫執行長張薏雯博士表示,身體的免疫力是身體的保全系統,當保全系統啟動時身體就會處於發炎狀態,用類固醇可抑制身體所有細胞的活性跟機能,以達到抗發炎作用,所以可以快速緩解自體免疫疾病所引發的不適症狀。

但因為類固醇把細胞的機能都降到最低,長期使用的話,可能會讓身體失去了所謂的保全系統及戰鬥力。

所以當類固醇使用一段時間發現症狀改善有限時,就會使用生物製劑來介入治療了。

張薏雯博士也針對生物製劑特別說明,表示生物製劑是使用一些干擾素及抗發炎因子的原理所發明出來的治療藥物。

這個概念就像是我們的免疫力就像是陸、海、空的三軍,有一天可能某一支軍隊失去了控制,導致這三支軍隊在體內打起仗來,重點是有些不明白狀況的新兵,在分不清敵我的狀態下而亂攻擊,導致正常的細胞受損,於是就出現了不適症狀,例如不明原因的皮疹、發燒、多處關節的腫脹疼痛、嘴巴破、落髮,或是下背痛(長達三個月以上),以及反覆性發作的尋麻疹。

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

而生物製劑就像是訓練新兵的教官,可以教導不明白狀態的細胞,或是將它們通通隔離起來,不加入戰場來搗亂,達到症狀得以被控制的效果。

以上都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常見治療用藥,輕症的患者在使用類固醇或是抗組織胺藥後,就可以獲得緩解,但中重度的患者,就可能會需要使用生物製劑才能控制症狀。

但是自體免疫疾病最大的困擾是,會需要長期的服用藥物,好控制身體免疫系統不因過強,而去攻打自己,所以一旦停藥就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雖然在臨床上有些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後,可達到口服用藥的減量,但是很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無效的情形,所以該如何達到根治的治療效果,是所有科學家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節目中張薏雯博士也表示目前的幹細胞研究中,有發現某一種幹細胞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有望成為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新選擇。

文/彭幸茹 圖/巫俊郡延伸閱讀一直增加免疫力會讓免疫系統吃不消!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在於「免疫平衡」啦!每天喝咖啡的好處又多一項!研究:可降低自體免疫疾病發炎率「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科門診求治的第一病症!生物製劑+日常保健有助改善全身脫屑紅疹新冠肺炎/陳時中證實出現「院內感染」!首位醫師疑插管時遭傳染緊急匡列464人2021-01-12英國癌友染新冠後腫瘤全消失!專家推測:病毒刺激體內免疫細胞2021-01-10COVID-19/春節前爆發院內、社區感染!黃立民:台灣最大的危機就在這一次2021-01-12改善胃食道逆流,7種食物少碰為妙2021-01-12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圖解健康動起來HehoTopicsHehoYoga瑜珈Heho專家說健康管



7. 自體免疫系統為何與你為敵?

當身體的防疫軍在反叛,造就七十幾種自體免疫疾病。

而它們,無法治癒。

自體免疫疾病,已然成為最兇猛的健康威脅。

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隱私權保護政策×LINE會員找看護找長照資源熟齡來閱讀熟齡活動區搜尋首頁熟齡來閱讀病症知識自體免疫系統 為何與你為敵?全部文章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新聞政策社會資源自體免疫系統 為何與你為敵?2879人瀏覽2020/10/23作者天下雜誌當身體的防疫軍在反叛,造就七十幾種自體免疫疾病。

而它們,無法治癒。

自體免疫疾病,已然成為最兇猛的健康威脅。

 文/林怡廷  過敏免疫風濕科外,等候的病人愈來愈多。

從烏黑髮色的國中生到白髮蒼蒼的老年人,他們病歷上的病名、症狀不同,卻都另有相同的通關密碼──自體免疫疾病。

 「它像一場場身體的內戰,」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林孝義說。

 台灣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許秉寧解釋,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是身體的防衛軍,偵測到細菌、病毒等外來物質入侵,會產生抗體、攻打病菌,但當免疫系統失調,這支防衛軍卻反過頭來攻擊自己。

 依攻擊部位的不同,產生不同病症,目前醫學上已有超過七十種自體免疫疾病。

 從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讓作家劉俠飽受煎熬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音樂才子周杰倫罹患的僵直性脊椎炎,甚至是硬皮症、發炎性大腸炎,以及第一型糖尿病等,都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

(見表1)  ▍侵擾現代人的身體內戰 國際期刊《JournalofAuto-immunity》於二○一○年的研究指出,工業化國家約有五%到一○%的民眾,正受自體免疫疾病威脅。

在台灣,根據健保署統計,近十年台灣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年年增加(見表2)。

   例如,好發於中年女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健保申報人數○六年至一五年成長近五七%;常見於年輕女性的紅斑性狼瘡,十年人數增加近四九%。

 更遺憾的是,一旦罹患這類疾病,多數完全無法治癒,只能好好控制。

 而且,自體免疫疾病發病之初,往往因病症表現複雜、多變,病人常輾轉於不同科別才發現病因,容易錯失治療良機。

 八十一歲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林素桃(化名),五十歲時關節開始腫痛,「站也站不起、坐也坐不住,還沒法走路,」她回憶。

她一開始以為只是痠痛問題,但看遍跌打損傷、各大科別都沒改善,最後確診時,雙手和膝蓋已逐漸變形。

 五十九歲的紅斑性狼瘡病友,也是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理事長龔麗娟還算幸運,在二十四歲發病後,三個月內及早發現。

但她也沒想到,皮膚紅疹、關節痠痛,竟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係。

因此,她也曾在皮膚科、血液科、內科都輪流奔走一番,才確診為紅斑性狼瘡。

 ▍他人的偏見,更令人難受 更困擾自體免疫患者的,是發病後的不適、疼痛,甚至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龔麗娟形容,「那是椎心刺骨的痛,全身都使不上力。

」甚至痛到睡覺時也無力翻身,因此「躺下去前要先想好怎麼躺,每天早上還得叫我爸爸扶我起床。

」 工作上也可能受影響。

例如,有些自體免疫患者易感疲倦,卻因此受職場同事排擠,「以為我們是懶骨頭,絕對不是,」龔麗娟分享其他病友經驗時,無奈地說。

 有些人甚至還會引發嚴重併發症。

例如,有些紅斑性狼瘡病友在症狀穩定後,擅自停藥或減量,卻讓組織或器官無形受破壞,「如同大地震結束後,還有餘震、無感地震,沒感覺但疾病仍在,」許秉寧說。

 其中,腎臟病變很常見,一旦發作,往往腎臟功能已缺損、需住院洗腎;有的併發症則是影響心臟、肺臟,甚至造成腦部出血或死亡。

 更讓他們難受的是,有些親友的不理解,或外界亂貼標籤。

龔麗娟分享,曾有病友聽外界說,「又是紅斑、又是狼瘡,你有皮膚病、會傳染嗎?」這些曾發生過的社會反應,都讓病友公開疾病前百般猶豫,或寧願選擇獨自一人抗病。

  ▍適時紓壓、減少環境有害物質 這個讓病患長期飽受折磨的疾病,為什麼在近年來得快又猛? 許秉寧分析,診斷技術進步,能檢驗出早期病人,讓罹病數字增加,是一個原因。

不過,環境污染、生活型態改變也是可能因素。

因此,特別是在工業化國家,自體免疫疾病的威脅,這幾年成長得特別明顯。

 雖然目前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原因未有定論,但醫界和學界普遍



8.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

免疫系統是身體內建的防禦系統,可以對抗疾病及病菌感染。

SkiptomaincontentOurExpert'sBlogSharethispage:認識自體免疫疾病Clickhere toviewthispageinEnglish. 通常來說,免疫系統能夠有效抵禦導致疾病的微生物。

但有時候也會失敗,病菌成功入侵體內,讓人因而生病。

目前我們還無法確知免疫系統出錯的原因,但可以確定的是,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部分族裔(主要是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得病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遺傳也是一個原因。

如果你的家庭直系親屬有人得到某種自體免疫疾病,那麼您就有風險罹患另一種不同類型的自體免疫疾病。

不幸的是,被診斷出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很有可能發生另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事實上,25%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會得到另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有100多種。

根據《美國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協會》的估計,美國有高達五千萬人罹患至少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其中有許多人尚未被診斷出來。

自體免疫疾病的類型多元,包括乳糜瀉、葛瑞夫玆氏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狼瘡、脫髮症及猝睡症等。

由於它可能在人體不同的器官或系統發生,因此診斷起來特別困難。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眾所周知的自體免疫疾病,病因是免疫系統發生不正常的反應,造成關節發炎和損傷,但常被誤診為骨關節炎──這兩者其實大不相干。

至於多發性硬化症,則是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細胞後,引發虛弱、肌肉痙攣、失明等症狀,卻經常被誤診為憂鬱症、纖維肌痛、偏頭痛等等。

很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型糖尿病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它是因為免疫系統的抗體攻擊胰臟及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所致。

但是它的初期症狀類似流行性感冒,加上病人極度虛弱,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傷風感冒。

自體免疫疾病的諸多症狀不顯著,而且與其他疾病重疊,難怪高達40%的病人在一開始都被誤診。

然而,正確診斷與早期治療,對於延緩永久性損傷及症狀與衰弱的控制,至為關鍵。

因此,熟悉自己的家庭病史並與醫生討論,是很重要的。

追蹤體內各系統的狀況,也能夠協助醫生判斷需要進一步檢查的病因。

目前並沒有單一的血液檢查能夠直接診斷自體免疫疾病,但透過多種抗體試劑及症狀比對,可以幫助確診。

這些過程有可能令人感到沮喪,而且要花不少時間,因此在診斷確認之前,堅持到底更是重要。

一旦確診之後,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由各專科,例如風濕科、腸胃科、內分泌科或皮膚科的醫生進行診治。

治療的方法包括,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及抗發炎、止痛與免疫抑制的藥品。

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但當疾病進入緩解狀態,病人就有幾個月甚至幾年可以感覺舒服一點。

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或者被認為是壓力或年紀大所引起。

但如果你的症狀持續沒有消退,甚至更嚴重,那麼就是該看醫生的時候了。

選擇能夠符合你需求的醫生,或者打電話給ElCaminoHealthLine詢問:800-216-5556。

 此文最早見於HealthPerks通訊, 以及華人保健養生電子報2018年秋季版。

更多有關「華人健康促進計畫」的訊息Sharethispage:FindaBlogBlogCategoriesActiveLifestyleCancerHealthyHealthPerksNewsletterInnovations&ResearchMentalHealthNutritionSeniorHealthWomen'sHealthYoumayalsobeinterestedin...SpecialNoticeLearnaboutvisitorrestrictionsandotherinformationregardingCOVID-19.SignUpforHealthPerksIt'safreemembershipprogramwithamonthlynewsletter,eventregistrations,andmore.FindaDoctorUseourdirectorytofindadoctorwithanofficenearourMountainVieworLosGatoscampus.



9. 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 全身都可能遭殃解析自體免疫疾病

臨床觀察和健保統計數字都發現,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有一說是環境因素影響,人體免疫力本來是針對外來微生物入侵而啟動,當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第53期出刊日:2020-07-15返回上一層免疫系統「無差別攻擊」全身都可能遭殃解析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disease)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好壞不分、搞錯對象,攻擊自己的正常器官。

而且自體免疫疾病症狀十分多樣,光從症狀不易辨別,所以當身體不適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有「發燒、疲累、關節痛、皮膚出疹」等狀況,且時好時壞、找不到明確病因時,可以尋求免疫風濕科的診斷。

 諮詢╱許秉寧(臺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教授)撰稿╱徐瑄礽 正常的免疫系統應該要防禦身體免於受到細菌、病毒、微生物等外物的入侵,但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因免疫系統失控、搞錯了對象,把身體的細胞、器官當做外物一般攻擊,導致受攻擊器官慢性發炎,甚至喪失功能,就好像軍隊跟警察本來要去抓壞人,結果抓的都是自己人;而依照攻擊部位不同,就產生不同病症。

病人有愈來愈多趨勢 基因加環境因素誘發疾病臨床觀察和健保統計數字都發現,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有一說是環境因素影響,人體免疫力本來是針對外來微生物入侵而啟動,當外來物愈來愈少(許多傳染病在藥物或疫苗控制下而減少),這些「武裝部隊」沒有合適的對象,反而錯亂誤射、攻擊自己,造成自體免疫疾病。

另外就是醫學診斷技術愈來愈進步,所以患者數每年都有成長。

 此外,自體免疫疾病也和先天體質(即基因異常導致免疫調控失當)、外界環境因素(如病毒、細菌、溫度和紫外線等),例如紫外線會活化有紅斑性狼瘡體質者,使其皮膚發炎產生紅斑症狀。

 疾病種類多共通點是產生自體免疫抗體自體免疫疾病包括一群具免疫異常的疾病,可影響全身器官組織,特別是關節、皮膚、血管及腎臟。

雖然這些疾病各有獨特的表現,但共通點是都有免疫學上的異常,尤其在血清中所出現的自體免疫抗體(Autoantibody),也稱自體抗體。

由於自體抗體攻擊的對象極為細微、複雜,所以自體抗體的種類也極為繁多。

例如在全身紅斑性狼瘡(SLE)病人所出現的抗核抗體(antinuclearantibody,ANA)已成為診斷SLE的重要指標;而在SLE病人所出現的抗DNA抗體(anti-DNAantibody)則與疾病的活動性及腎臟炎的致病性有密切的關係。

 此外,一種自體抗體,可能形成多種不同的病症。

例如「抗SS-A/Ro抗體」可能導致「乾燥症」或者「紅斑性狼瘡」等。

一種病症也可能由不同的抗體所導致。

例如「紅斑性狼瘡」可能是「抗SM抗體」或「抗DNA抗體」等所導致。

 自體抗體的產生不但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且與疾病的病情以及活動性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自體抗體的測定是免疫風濕科醫師在追蹤病情的重要參考指標。

 4種常見自體免疫疾病解析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除了紅斑性狼瘡,還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和乾燥症等,其他更多達80種以上,症狀可說五花八門,所以光從症狀不易辨別。

要正確診斷,除了症狀,還要加上檢驗是否有相關自體抗體,有時再加上特定基因檢測。

 民眾也可以自我警覺,當身體不適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有「發燒、疲累、關節不適、皮膚疹」等狀況,且時好時壞、找不到病因、沒有明確合理的解釋時,可以尋求免疫風濕科的診斷。

 以下介紹4種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1.紅斑性狼瘡 僅三分之一出現皮膚紅斑關節痛更普遍紅斑性狼瘡好發於15至25歲年輕女性,因症狀多變有「千面女郎」稱號,也是最讓風濕免疫科醫師頭痛的疾病。

這類患者全身器官都會遭到免疫系統攻擊,雖然病名有「紅斑」二字,但皮膚有紅斑症狀者不到三分之一,反而關節痛比較普遍。

而且初期症狀改善後,患者警覺性會消失,免疫系統又漸漸攻擊其他器官,最常見是攻擊腎臟。

由於腎病初期也不痛不癢,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腎臟已經受損,形成狼瘡性腎炎。

此外,患者也可能因關節疼痛、腸胃道症狀、腹水等,在骨科、復健科和內科之間遊走。

 又如有些人第一次發作是以精神症狀或個性改變表現,比如本來很節省的人突然變得很大方、愛購物,甚至本來個性內向不多話的人,突然變得很愛講話。

有些病人是後來出現癲癇症狀去看神經內科,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部結構沒問題,但磁振造影(MRI)卻看出腦部有功能性的發炎,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